靠手藝在物價高昂的倫敦生活,行得通嗎?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移民的其中一個考慮是如何維生。幸運的話,可以回到本行工作,否則就可能要轉行。不過也有一些人,將自己在香港業餘時學成的手藝,變成移英後的維生工具。 Alex在香港練成了燒玻璃手藝,為了移民後能推廣出去,決定定居英國的文化大熔爐─倫敦。經過一段時間,他成功成為其中一個大型市集的恆常商戶,真正靠手藝維生。在物價高昂,生活指數高的大城市中,Alex如何找到自己的路?

倫敦 X 玻璃工藝

「我喜歡稱自己maker,glass maker。我是一個手作人。當然我們未去過其他城市,不太清楚,第一個印象是倫敦屬大城市,機會比較多,我想發展手藝的機會也較大。」

Alex 2021年中跟家人移居倫敦,住所和工作室都在溫布頓。每天早上送小朋友上學後,他便回到工作室,開始製作他的玻璃雕塑。

「倫敦這裡真的有很多市集,五花八門。我也想挑戰自己,究竟這門手藝,或者香港人的文化,英國的人是怎樣看呢?是否接受我們那一套?我也想試一試。」

Alex這門手藝,是由他20年前,跟香港著名雕塑家文庭學雕塑開始。後來在主題樂園工作,接觸到燒玻璃,他覺得很有趣,希望可以發展下去。於是,他自己看書搜集資料,又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邊學邊做。

由業餘變成全職手作人

不過來到英國後,他由業餘變成全職手作人,各樣事情都要從頭開始,整個營運的思維都要改變。用手作維生,關鍵在於自己的產品是否受顧客歡迎。

Alex試過在倫敦幾個不同規模的市集擺攤,效果都不大理想。最後他找到這個在格林威治的市集(Greenwich Market),在這裡擺攤大半年,他仍在摸索顧客的喜好。

「以前業餘是玩樂性質,我不會去思考很多事情。譬如回到工作室,想試做甚麼便試,沒所謂,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但如果真的想做一些產品讓大家看,作品背後有甚麼訊息,顧客是否喜歡作品的形態,其實都頗大分別。」

在Greenwich Market的小天地

「一步步便在來了這裡,我的定價不是太進取,我覺得我賺取的是經驗。還有賺取了機會跟客人交流,起碼我跟他交談時,知道他喜歡甚麼,欣賞那件作品的甚麼,我便可以改進。在倫敦做手作是不錯,本地人真的欣賞,他們願意站著聽我們介紹自己,他們不會很急,看一眼便離開 。有甚麼不明白他們都會問,而且都很尊重你的作品。說真的,討價還價的人不多,這是挺開心的事。」

格林威治市集的手作品攤檔,平日一天的租金是10至15英鎊,週末是55英鎊。雖然成本不算很高,不過這類市集的人流,很受天氣和季節影響,能夠維生嗎?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

  • 綠豆:香港人的流散之旅

  • 用電影連結流散香港人,《十年》導演伍嘉良:「移英不是移民,是負了額外責任。」

  • 陳文敏:「法律是一把雙刃劍,既保護基本權利,也可遏制權力。」不能放棄在制度內爭取公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