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敏:「法律是一把雙刃劍,既保護基本權利,也可遏制權力。」不能放棄在制度內爭取公義的原因

法律學者陳文敏帶你遊倫敦;法律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保障,又可遏制權利;《國安法》下未審先判,但不能放棄在制度內爭取公義

《記・香港人》第二集的人物是陳文敏,他專長研究人權、憲制和行政法,2002年至2014年曾任港大法律學院院長,為歷任中任期最長。1981年港大法學士畢業後,他到倫敦修讀碩士,當年選修人權法,屬冷門科目,但後來人權法成為香港重要的法律。

今日重遊故地,陳文敏為觀眾介紹倫敦重要的法院及與法律相關的地點,講述英國普通法發展及背後的精髓 – 公義。

「法律本身可以保護基本權利,亦可以遏制權力,法律是一把雙刃劍,整個精神是要維護公義。」

陳文敏曾經指出,《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是「禮崩樂壞」,但他卻相信,不能放棄在制度內爭取公義。

▌陳文敏:公義路上 |採訪手【失去了最珍貴的】

第二集《記・香港人》,「陳文敏:公義路上」,星期三播出了,和大家分享朋友的一些看法。

節目一上架,有朋友即短訊:「首次看見陳文敏非坐定定的訪問!」是的,教授平時就人權、法治相關議題接受訪問,都是有根有據,邏輯清晰,的確不用花巧。

有朋友短訊:「終於知道為何他沒有博士學位。」是的,他本來只差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攻讀博士學位,但八九六四後,港英政府面對移民潮,推動人權法立法及法律雙語化,他放棄學位,返香港投身法律建設。節目裡沒有播出的訪問內容,他有這樣解釋:「PHD只不過是一個好窄的領域裡,去滿足自我的一個過程,相對香港很多實際的事可以做,可能更迫切。」

又有朋友表示,終於聽到他回應港大副校長委任事件。前塵往事,沒有考究他是否首次回應,因為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替他感到開心。很難想像一位謙謙學者,如何在今天事事表忠的學府裡生存。看看今日香港,他當年沒被委任,應該是教授的福氣。

有朋友說,對陳教授透過英國國會、行政機關及終審法院建築群,體會三權分立的說法印象深刻。是的,當日拍攝,由早上十點,行到傍晚五點,教授的「倫敦法律深度遊」,不單止能介紹每個「景點」的歷史,更能貫穿英國實行普通法的演變和背後精神,記者聽的是歷史,但思考的,卻是今日香港。

有朋友說,稍後來倫敦,會按教授的路線去遊一轉,悼念法治已死。

有更多朋友說,看完傷感到入肺,因為香港失去了最珍貴的⋯

其實,拍攝當日,這句說話一直最深體會,縈繞至今。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

  • 綠豆:香港人的流散之旅

  • 用電影連結流散香港人,《十年》導演伍嘉良:「移英不是移民,是負了額外責任。」

  • 馬仲儀的勇敢抉擇:在英國重新走上行醫之路:「只要與香港仍有聯繫,就不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