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英四年 : 伴侶篇

移英四年了……新來英的親友、久別重逢的伙伴,都一定會問:習慣在英的生活了吧?!適應了嗎?
今天的我,會告訴他:適應啊、但又有未適應的,現在進行式呢。
慌失失箭豬
若回到移英剛一年時,我會很興奮地說,衣食住行都稍稍掌握了新規律。雖然撞過車,但「哪裏跌倒哪裏起來」,還不賴。工作諸事不順,但閒時還像遊客,與丈夫四處觀光,不安的感覺抒緩下來。
到第二年,置了業、工作上軌道,只是丈夫仍未有穩定工作。孩子在英的學習和生活都愉快;在廣濶的思想和實質空間中長大了不少。老懷安慰,所以我會說,適應了、適應了……
到第三年,在工作中,努力站穩陣腳;像很多移英和本地家庭一樣,有兒童或少年的家庭,不太多雙職夫婦。當我全職工作時,另一半繼續犠牲自己找全職老本行的機會,努力在居所附近找半職和方便照顧兒女的工作。跌跌碰碰。我知道他為轉行萬二分努力,但有時未有成果,他知我擔心……其實大家也是心裡有數,又怕「按錯掣」觸動對方失落、失望的神經,所以有時會轉趨沉默。
有不只一次,為到伴侶的出路愁煩,又在工作間遇到麻煩事,回家煮飯時一時批評子女沒有洗碗、隔了半句鐘又投訴有人把調味料置於高處,欺負我個子小……其實內心焦躁,就變成一隻驚慌箭豬,混身是刺吧。
這時,大兒子入廚房幫忙,他也氣上心頭了,大聲跟我說:「媽咪,有唔開心講出嚟啦,你次次咁樣發脾氣,即係唔開心喇!」
紛亂世道中抓緊身邊人
十來歲的少年,挑通眼眉,他已掌握了母親心情好時侃侃而談,有心結時怒火只會中燒而不肯把話說開的習慣。感激他這一喝,當下我告訴家人的確有擔心。翌日,工作時收到老公的短訊,提議晚上飯後不如去酒吧飲杯,休息一下。
如此的pub night,我們談生活、談事奉、但更多時候「搞爛gag」。雖然老夫老妻,但我們也需要空間熱身,才能分享心中最深的憂慮,然後彼此療傷,重新出發。
移英的第四年,原來是學習夫婦如何同步,如何緊靠一起,如何一同持守信仰,又要適時給予對方空間。因為這份愛是要對方努力經營的,世道越紛亂前路越迷茫,越要抓緊身邊人。
一起就好
剛過去的暑假,我的母親來英小住兩個月。外母大人像是疼女婿多過自己女兒,她臨飛返香港前,提我「對老公好啲啦,煮多啲好嘢佢食,佢好錫你哋」。OK,我說。
然後,媽告訴我一件我頭一次聽的故事。
我父親當年因受象牙禁運影響而要轉行,他努力考得大車牌,儲了錢做按揭,買了一輛泥頭車。那年夏天,正當他要準備大展拳腳駕著新車去開工,卻遇上香港連場暴雨和風災,只開了一天工,泥頭車翌日已水災而壞了。隨後連續個多月,地盤亦水淹為患,完全停工。媽說,那陣子,見著老爸哭成淚人,做妻子的也只懂抱著他一同哭。
淚水乾了,兩夫婦賤賣了泥頭車,老爸輾輛駕紅VAN去。
媽媽對我說:「一起就好。」
是的。你愛的人,不應被做哪份工、有哪張卡片去定義。有時,不需要多言,安靜下來,守在他身邊。即使風浪未過,但有你在,必能渡過。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