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莎城堡之旅(下)

去溫莎這種級數的景點,往往是資訊量大多,看得眼花瞭亂,上次從城堡角度看,今次要較正新焦點,集中在查里二世身上。
由流亡到復辟的查理二世
查理二世(Charles II)與溫莎城堡有什麼關係呢?人家是王,在溫莎是合情合理的。但我們要知道查理二世的父親是查理一世,引發了英國內戰。查理一世雖然在1625年繼承了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的王位,但卻在內戰中成了大輸家,國會與軍方領袖決定對查理一世進行審判,他並於1649年1月30日被處決。處決前的聖誕,查理一世就是在溫莎城堡,死後則葬在城堡內聖佐治禮拜堂 (St. George’s Chapel)。
在他被處決的那一刻,他的大兒子、18歲的威爾斯親王查理立即在蘇格蘭被宣告為其父的繼承人,成為查理二世。蘇格蘭人明確表示,這位年輕人不僅是蘇格蘭的國王,同時也是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國王。
但權力在英格蘭人手上,所以在接下來的11年,查理二世只能流亡海外,試圖支持王室復辟。英格蘭先是進入了共和時期(Commonwealth),隨後是克倫威爾的護國統治時期(Protectorate)。克倫威爾於1658年去世後,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短命政權的混亂更迭(由理查護國公到殘缺議會 ,然後是軍事執政團到殘缺議會復辟 ,之後又回到傳統議會,只是兩年多的事,夠混亂嗎?)。最終,在1660年春天,英國國會決定邀請查理二世回國,恢復君主制。
簡而言之,王政復辟指的是在歷經十多年各種形式的憲政政權後,查理二世重新登上英格蘭王位的歷史事件。現今一般認為王政復辟始於1660年君主制度的恢復,但查理二世本人則始終認為,他的統治從其父被處決的那一天——1649年1月30日——就已開始。
唯獨溫莎城堡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要交代一個問題,查里二世如何在內戰和王政復辟的情況下重新打造溫莎城堡呢?
這其實不容易,因為在英格蘭共和時期,許多昔日的皇室住所被出售、拆除或改作軍事用途,而大部分的家具和畫作也被拍賣,以籌措新政權的資金。當時,只有懷特霍爾宮(Palace of Whitehall)與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 Palace)能保留其昔日榮耀, 只因這兩處曾被克倫威爾佔用。
第二個難題是錢。查理二世在即位初期的建築計畫就因財政拮据而受限。懷特霍爾宮的改建進行得零碎不全;在格林威治(Greenwich )與溫徹斯特(Winchester)的新宮建設也都未能完成。在蘇格蘭愛丁堡的荷里路德宮(Palace of Holyroodhouse)是國王在蘇格蘭的官方居所,改建算是最完滿,但查理二世本人卻從未親自造訪過。
唯有在溫莎城堡,查理二世能實現他打造一座壯麗且現代化宮殿的雄心壯志。1678年至1684年間完工的新國事廳套房、聖佐治大廳與教堂,使這座中世紀城堡變成象徵王權威嚴的壯麗代表。他在1670年代設計了一組全新的國事套房,並邀請建築師休‧梅(Hugh May)、壁畫與天花板畫家安東尼奧‧維里奧(Antonio Verrio),以及著名的木雕匠格林林‧吉本斯(Grinling Gibbons)共同參與建造。
淨誇的面子工程
國王的餐廳、皇后的接見室與會客室至今仍保留許多當時的原始設計元素。查理二世還修建了一條長達5公里、筆直向南延伸至溫莎大公園的「長步道」(Long Walk)。
而在溫莎城堡上庭(Upper Ward)圓塔(Round Tower)下方,有一座查理二世國王的青銅騎馬雕像。雕像的贊助人是托比亞斯・魯斯塔特(Tobias Rustat),他是查理二世的貼身男僕,同時也是1670年代的重要慈善家。魯斯塔特的財富部分來源於大西洋奴隸貿易,他曾是皇家非洲公司(Royal African Company)的投資者之一。它將查理描繪成羅馬皇帝的形象。查理身穿古典羅馬風格的盔甲,騎馬時沒有配戴馬刺與馬鐙,頭戴月桂冠冕。這座雕像開創了英國君主以羅馬風格塑像的風潮——浮誇是也。
現在我們來到溫莎城堡,是可以走進查理二世的國事廳室(State Apartment,用於正式儀式、接見來賓、舉辦國事活動的房間組合)和寢室(Bedchamber)的。它們都布置得富麗堂皇,面子工程事大,畢竟查里一世被砍了頭,人家都對王政復辟帶著懷疑。
太平盛世的快樂
有趣的,是我們還可以看到查理二世的藝術眼光,當中有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風景畫家彼得‧布魯蓋爾(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的畫作,原來是他流放時買下的。流放還有心情寄放藝術,真是要有天生的輕鬆感。查理二世一直喜歡享樂,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曾說「國王除了玩樂,什麼都不在意,甚至討厭看見或想到工作。」
但藝術就是一種玩樂,不是苦工。所以查里二世是藝術家的好朋友,英國第一任桂冠詩人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就稱讚他是「藝術的大力鼓勵者」。查理一世曾收藏驚人的藝術品,雖被克倫威爾將這批收藏賣出,但查理二世則盡力將其收回。他也支持當代畫家。
查里二世被稱為 “Merry Monarch”(快樂君王、歡樂君主)。來到溫莎城堡才真切地明白,畢竟浮誇和藝術追求是在和平盛世才有的東西。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