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之名

轉眼間來到「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這個國家的中文簡稱為「波黑」,英文非正式的縮寫則為「B&H」。不過無論國際媒體,還是在巴爾幹地區遇到的旅客,大多直接稱之為「波斯尼亞」,忽略「黑塞哥維那」的部分。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這個國名難記,其行政架構亦相當複雜。雖然兩者同屬一國,但波斯尼亞並不包含黑塞哥維那,後者亦非前者的附屬地區。黑塞哥維那人會因被稱為「波斯尼亞人」而感到不快。

在巴爾幹地區遇到旅客,互相問及行程,凡涉及「波黑」,對話經常如下:

問:「你之後打算去哪裡?」

答:「我想去『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追問:「你是去波斯尼亞,還有那個黑⋯⋯黑什麼?」

沾沾自喜地回答:「黑—塞—哥—維—那。」

並非存心取笑,因為我也需要刻意練習,才能順暢地讀出「黑塞哥維那」這個名字。「波黑」採用高度分權制度,轄下包括三大分區:「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聯邦」(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塞族共和國」(Republika Srpska)以及「布爾奇科」(Brčko)特別行政區。

值得一提的是,「塞族共和國」不等同「塞爾維亞共和國」(Republic of Serbia)。前者是「波黑」的一部分,後者則是獨立國家。總之說起波黑,其易使人混淆之感,堪比維基百科的版面頂部,偶爾會寫明:「本條目介紹恒基李家誠,如欲查閱長江創辦人,請參閱『李嘉誠』條目」一樣。

還有發音,Srpska 和 Brčko 的首個音節都沒有元音,我特意查閱國際音標,分別是 ˈsr̩pska 及 ˈbr̩tʃko,看著那個「r̩」符號,一時也不知道應如何把 s-r-p 或 b-r-t 連起來發音。最後乾脆上網看別人親身示範,只是學來學去還是不太準確。

對話往往是這樣的:

我:「我離開薩拉熱窩後,打算去 Brčko。」

當地人:「你說要去哪裡?」

我:「Brčko!」

當地人:「哦,Brčko!」

我暗忖:「剛才的發音不是跟你差不多嗎?」

為何許多人都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為 Bosnia,我有一個未經證實的推論。因為涉及波黑的名字,發音不易、名字難記,頗費心神,大家索性稱之為 Bosnia,最易入腦。

不過我還是很堅持,逐音逐節地讀出「黑—塞—哥—維—那」。因為聽過有黑塞哥維那人說,對外界一直誤會黑塞哥維那等同波斯尼亞,覺得沒有受到應得的重視。身處異鄉,香港人最能體會的,就是不想被人認錯。

照片:相片中的古城名叫莫斯塔爾(Mostar),屬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家)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聯邦」的「黑塞哥維那-內雷特瓦州」的城市。

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133742185

▌【Pazu薯伯伯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不正常旅行研究所》、《逍遙行稿》,分別在香港、北京、首爾、台北出版。

Pazu 薯伯伯 作者 Patreon 頻道:https://www.patreon.com/pazu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