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中文清單

之前提及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參觀了一座博物館。離開後,乘搭一程長途巴士,任由思緒四散放空。這座博物館名叫「葉之屋」(House of Leaves),記錄的事情絕非自然,而是阿爾巴尼亞歷史上極權陰影的象徵──「西古里米」(Sigurimi)。
「西古里米」在阿爾巴尼亞語中意指「安全」,但當地人提及這個詞,總帶著複雜情緒。這不只是情報機構,而是一套操控與監控人民的龐大體制。獨裁者恩維爾.霍查雖未被正式診斷患有被害妄想症,但其施政作風,處處流露出強烈的被害妄想。
在 Margo Rejmer 所著的《Mud Sweeter than Honey》看到一則故事,某程度印證了霍查的病態政策。話說在 1972 年,阿爾巴尼亞舉辦了一次官方批准的音樂盛會《第十一屆歌曲節》,空前成功,風格亮邁奔放,與以往共產主義嚴肅氛圍截然不同。
不過,當所有人以為可能會迎來新氣象,霍查見群眾可以自由表達喜悅,不似活在恐懼當中,竟視之為威脅。其後,歌手、製作人、幕後人員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整肅與迫害;有人被捕,有人勞改,有人終身失去公開演出的機會(註)。
中方提供的技術援助
霍查是史太林主義的忠實信徒,推行極端孤立主義。其領導下的安全部門,是當時共產主義歐洲大陸上,最恐怖的監控機器。當時全國人口僅 150 萬,卻動員了多達 14000 名監控人員與線人。官方口號是「為人民,與人民同在」(Për popullin, me popullin),但這句話的真正內涵,卻是要建立一種社會內部相互猜疑的氛圍,令人民彼此失去信任。這個體系的總部,正是「葉之屋」。
「葉之屋」展出了不少受害者的口述證言,容後詳述。不過其中一份展品尤其引人注目,是以中文寫成的清單,署名為「慕豐韻」。今日相信鮮有民眾記得此人,估計在他自己的國度,亦未必有博物館會特地展示他的名字。這份中文清單,詳細列出中國當年提供予阿爾巴尼亞的電子設備,以提升其監控能力,包括新型錄音機、發射器、半導體接收機、話筒放大器等,實物就放在清單旁的展示桌上。
除了電子器材,清單中亦列有用於秘密拆閱信件的工具,如開封器、塑膠封口機及絕緣銅線,用以重新包裝被檢閱的信件。竊聽器材被安裝在酒店、辦公室、外交使館、咖啡室,甚至一般住宅,加上數以千計的線眼,監控範圍無孔不入。
博物館中刻意將這份中文清單製成巨型展板,比任何文獻展品都要大,似乎就是要告知參觀者,當年中方提供的技術援助,阿爾巴尼亞人民至今未敢忘記。
註:Rejmer, M. (2021). Mud Sweeter Than Honey: Voices of Communist Albania (Chapter: The Trial). Restless Books.

照片: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葉之屋」所展示的巨型中文清單。
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131664518
▌【Pazu薯伯伯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不正常旅行研究所》、《逍遙行稿》,分別在香港、北京、首爾、台北出版。
作者 Facebook:https://www.fb.com/pazukong
作者 Patreon 頻道:https://www.patreon.com/pa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