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再移民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

 

上次提到,Agnes跟Ken帶著女兒移民到台灣,但一家卻弄得關係緊張不已。Agnes為了重建家庭關係,決定再移民……

離開香港的時候,思思只有6歲,幼稚園剛畢業便隨即移民到台灣。對思思來說,一切都是新鮮有趣,唯一只是有點掛念婆婆。思思很快便投入台灣的生活,對她來說,最不習慣是爸爸常在家中悶悶不樂,媽媽卻忙於工作,要到周末才有機會跟她一起玩玩。

思思一直在想為什麼以往的家好像熱鬧得多,現在卻只有她跟爸爸。看到爸爸時常不開心的樣子,也令這6歲的小孩子擔心不已,但又不知道可以做甚麼。每當媽媽回家,父母便會吵架,或者不理會對方,思思不明白他們發生什麼事,但緊張得手心出汗,也只好不作聲。

孩子的安全感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有所改變,孩子在一個陌生環境中生活,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父母更是他們依附的重要人物。如父母關係不穩定,孩子便會更加沒有安全感;如父母也是焦慮無比,孩子只會更覺無助。

 

三角關係

Agnes 眼見女兒跟Ken的關係緊張,便只想解決這個問題而忘記了孩子的真正需要。Agnes 說:「我有想過把思思送回香港,暫時由婆婆照顧,至少不用再擔心她被爸爸責罵。」Agnes 這樣說時,坐在一旁的思思毫無反應,只是一直在看圖書。Agnes 續說:「但是我不忍心,我不想跟思思分開,當初也是想一家人開開心心一起生活,所以才移民,結果卻變成這樣。」思思抬頭望著悲傷的媽媽,又再低頭看圖書。

因著移民,很自然地考驗夫婦之間的關係,在很多不明朗的情況下,若沒有做到互相支持,便很容易把孩子拉進了父母之間的關係。美國精神科醫生Murray Bowen的研究 ,從家庭關係了解個人的精神健康,不難發現,當夫婦關係緊張,孩子便很容易「被邀請」參與,形成三角關係。

孩子天生愛父母愛家庭的本質,也讓他們自然投入當中,當Agnes跟丈夫Ken的相處變得緊張,她自然會多親近思思;當Agnes對思思愈照顧,Ken便像被排擠在外,Agnes跟Ken之間的矛盾,也變成了Ken與女兒之間的問題。

思思不斷在觀察父母的關係,自己的情緒也變得不穩定,便很容易變得情緒化,甚至有不同的情緒行為出現。Agnes 以為換個地方,Ken 容易一點找到工作,他的情緒自然好起來。就這樣,他們便再移民到英國。由決定到離開,只是短短半年的時間,思思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跟朋友簡單的道別便離開台灣,跟婆婆的距離又遠了一點。

 

真的會改變嗎?

已經9歲的思思,又再次離開朋友及同學,稍稍安頓便又再次起程。不單是爸爸媽媽,思思也對不知的未來感到不安,但因為父母要處理的事有很多,思思不知道可以依靠誰。從一個新環境到另一個新環境,如經驗是正面的,孩子可以學習在不能預知的情況下生活;但如經驗負面,對孩子來說只會非常不安。 要讓孩子有一個正面的經驗,父母先要處理夫婦之間的矛盾,合力把家中孩子安頓下來,預留多點時間跟孩子相處,了解他們要面對的挑戰,至少讓他們感到父母是跟他們在一起,而不是「人在心不在」。

Ken及Agnes開始願意對話,處理大家的矛盾。會面完結了,臨行前思思走過來問我:「我的爸爸媽媽真的會改變嗎?」我肯定的答:「我相信他們會改變,但你也要為他們打打氣,我們一起努力,你願意嗎?」思思用力點頭。

願父母也能多聽孩子的聲音,為他們帶來更安穩的生活。

( 圖 : 123rf )

 

▌ [身心不適]作者簡介
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喜歡探索關係中的糾結,破解情緒跟家庭關係之謎,透過臨床工作,展現各種家庭面貌,如何在挑戰中尋找幸福人生。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