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

一家四口,來到從沒有踏足過的英國展開新生活。兩兄妹心情興奮,期待新的改變;爸爸Alex卻帶着非常不捨的心情離開,要道別的不只是朋友,還有80歲的老媽;至於媽媽Lily 則忙於安頓一家人的生活。

帶著內疚離開

到埗後不到三個月,Alex 便提出要返香港探望媽媽,因媽媽的腳患復發,需要有人照顧。Lily 的反應卻是:「你返去以後不用再回來。」就這樣,Alex 沒有回港,但情緒問題卻愈見嚴重。Lily 在面談時提到:「我丈夫好抑鬱,情況愈來愈嚴重,有時脾氣暴躁,兒子做錯少少事,也給他罵得狗血淋頭,家庭氣氛也被他破壞。如果他不想留低,可以隨時離開。」

我跟Alex 見面, 他就像「生意失敗」一樣的沒精打彩。他說:「我已經盡量配合Lily 的要求,我總是提不起精神。」我問Alex 這裡跟香港生活有甚麼不同。「這𥚃出街沒有便利店、要講英文、沒有朋友家人在身邊,比較辛苦。」他的家人不是就在身邊嗎?「我的媽媽還在香港,以前差不多每天也見到她,我好內疚不能照顧她,她又不想過來,我又不能留下⋯⋯」帶著內疚過來,又不能跟Lily 說,看到太太跟孩子已經在適應中,理應要一起努力,自己卻做不到,還哪有資格說出自己的痛苦?

孩子的情緒

一家人出席面談,甫坐下,大家已經有點緊張。

妹妹:「我們一家人好少坐在一起傾偈,所以有些少緊張。」

哥哥:「我們的家平時都好安靜,爸爸媽媽多數也不說話,但一說話就是吵架。」

媽媽即說:「哪有你說的嚴重。」

妹妹見哥哥說得興奮,也道:「不單止吵架,媽媽有時要過來跟我睡,還偷偷地哭。」

哥哥:「爸爸有時會通宵打機。」

兩兄妹像在告訴父母,一直也有留意他們的一舉一動,而且令兄妹既焦慮又擔心。

哥哥:「我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只是覺得不知道會怎樣。」

妹妹:「我怕他們分開,我不知道要跟爸爸或是媽媽。」

父母的關係不知不覺間已經影響著孩子的情緒。

Lily 聽到孩子這樣說,已經忍不住哭了:「我們來是幫助爸爸解決他的問題,為甚麼你們說這些?」孩子不敢再說甚麼。

但這真的是Alex的個人問題嗎? 聽到孩子的說話,Alex坦言:「我真的沒有辦法投入生活。我看到自己像是一個負擔,不知道怎樣面對自己、太太及孩子。」

Lily 似乎是第一次聽到丈夫這樣說,「我知道這不一定是你一個人的問題,只是我以為這樣說,會令你努力改變,我愈心急,愈怕你跟不上,可能對你是一種壓力。 」

看不順眼怎辦?

當大家已經很費力去適應新生活,有時會不自覺地只看到對方的不是,而沒有空間、能力 (capacity)去欣賞雙方的努力及付出。尤其是當一方看似特別慢,一方特別快,便會感到步伐不一致,更容易為大家的關係帶來矛盾。在移民路上,有研究顯示女士們在新環境的適應往往比男士們快一點,找工作所需時間也相對短,這對家庭的崗位及責任帶來很大的改變。

如果你開始看你的另一半不順眼,甚至開始覺得他很有問題,除了想辦法解決,也要停一停,讓大家有空間能互相欣賞,起碼記得對方的一樣好處,不要把焦點只放在對方的不濟,這才有能力欣賞及接受對方,一起解決問題。

妹妹說 :「我覺得爸爸媽媽已經很努力了,好像沒有一刻可以停下來,我也不敢走近他們。我希望我們四個人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開開心心。」哥哥也用力點頭認同妹妹。 孩子的願望說來簡單,但要做到的話,父母至少要有空間讓自己放空,才能在適應過程中,學會暫時放下焦慮,好好享受一家人的美好時光,這才有力量繼續面對挑戰。

聖誕佳節當前,祝願每個家庭也可以暫時放下生活的難處,好好珍惜一家人的相聚時刻。

▌ [身心不適]作者簡介

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喜歡探索關係中的糾結,破解情緒跟家庭關係之謎,透過臨床工作,展現各種家庭面貌,如何在挑戰中尋找幸福人生。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