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致勝

波斯尼亞及黑塞哥維那實行高度分權制度,在不同層面均有體現。例如在同一國家,同時有三位總統,分別代表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及波斯尼亞克族。全國分為兩個實體,即塞族共和國(Republika Srpska)和波黑聯邦(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另外還設有一個叫「布爾奇科」(Brčko)的特別行政區。
我發覺跟波黑公民交流時,不少人往往強調,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戰爭,不能簡單歸類為族群或宗教衝突。有兩名波黑人都用同一個比喻跟我說:「如果你發現任何一本旅遊書或歷史書,聲稱上世紀的戰爭是族群或宗教之戰,你可以把它扔進垃圾桶(或河流)。」不過在劃分權力時,民族因素始終是首要考慮。
塞族共和國居民選出塞族總統,波黑聯邦居民則選出克族及波斯尼亞克族總統。至於布爾奇科的特區居民,則可以自由投票給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制度以民族劃分,置於政治或經濟之上,原因無他,就是要確保各族群在最高決策層,均有代表席位,避免重蹈覆轍。
繁複的協商程序,難免影響決策效率。然而,若明白這正是換取數十年難得和平的代價,便會理解到看似低效的運作,實則是致勝關鍵。1995 年戰後簽訂《代頓協議》,其設計理念,正是透過完善的權力分享機制,確保各族均有發言權。寧可延後決策,也不願強行推動具爭議性的議題。
倘若容許任何一族獨攬大權,漠視其他持份者的利益,即使表面贏盡天下,實際上暗湧四伏,最終自食惡果。

照片: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一輛廢置坦克裝飾上,小孩在嬉戲。
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134104559
▌【Pazu薯伯伯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不正常旅行研究所》、《逍遙行稿》,分別在香港、北京、首爾、台北出版。
作者 Patreon 頻道:https://www.patreon.com/pa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