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劃冷戰界線 港府推國安紅線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其一是美國財長耶倫訪華,會後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鈎,美國政府對華投資的控制只會針對那些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行業,反映美中高層正為過去一段時期的經濟戰劃設界線,減少對一般貿易和投資的影響;另一則為香港特區政府繼通緝八名流亡海外港人後,啟動連串執法行動,針對被通緝者在港家人,以及經濟上支持他們的人,把國安紅線推進覆蓋「黃色經濟圈」。

耶倫訪華

耶倫訪華的另一重要「成果」,是與新一屆中國政府的經濟團隊建立關係,為往後持續溝通奠基,希望藉此減少誤解風險,並為未來兩國在氣候變化、債務危機等領域的合作鋪路。這一點也反映美中之間對兩國的冷戰關係劃下界線,設定了一邊相互針對、激烈競爭、甚至制裁,一邊仍能在某些互利雙贏的領域,繼續溝通合作。這是要求走平衡鋼索技巧的高難度外交路線,能否持續實行有待驗證。

換言之,在未來中美兩國的高層會談上,雙方的議事備忘冊上會把議題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雙方同意需要積極合作的,會談主要是尋求進展;第二類是雙方同意互不打擊的、不涉國家安全的非敏感領域事項,會談目的是解決偶發性衝突(例如一般貿易磨擦、投資糾紛),避免誤判致衝突升級;第三類是雙方認知涉及敏感領域的糾紛(例如尖端科技、軍事監察、能源、通訊、航天等),會談目的是了解對方手段,管控分歧,避免過度反應,招致非必要的相互制裁,維持戰略平衡。

耶倫訪華揭露的這套新冷戰策略,代表了拜登領導的民主黨政府的對華方針。假如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可能不會延續這個路線,他在競選活動中已放言,再當總統便會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這是他原來啟動的美中貿易戰的思路,即不分敏感或非敏感領域,使用大面積殺傷經濟協作的武器,例如大幅增加所有商品關稅,逼使兩國經濟逐步走向脫鈎。對於商界投資者來說,拜登和耶倫那一套,當然更明智務實,符合美國現實利益,但對於一般平民百姓,特朗普那一套感覺更爽,更能宣洩對中國的不滿;來年就是美國總統換屆大選之年,這兩條對華路線相信會引起不少激烈辯論。

通緝八名流亡港人後續

香港方面,高調通緝八名流亡港人的後續行動陸續呈現,包括國安警拘捕前香港眾志成員,指他們經營的網上商業平台,涉集資援助海外被通緝人士,以經濟資源協助海外人士游說外國制裁中國與香港特區,相關網購平台即時停運;律政司長表示會向大律師公會和律師會投訴,啟動紀律處分郭榮鏗和任建峰的程序;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表示,執法行動並非針對黃色經濟圈,但商戶不宜對外宣稱自己是黃色經濟圈,這樣對生意並無幫助;周初的消息是國安警登門把羅冠聰的父母及兄長帶走問話。

這一連串的行動顯示,國安法在香港執行所鋪設的紅線正不斷擴展,從原來只針對當局認為從事危害國安活動的政治活躍人士,擴大至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們的親友及平民。這種誅連式執法手段,在內地非常普遍,現在已引入香港,打擊對象首先是公開支援被囚人士的組織,然後是公開支援被通緝人士的平台,只要涉及組織、公開在網上運作、有一定經濟資源募集,有明確的支持對象,便可能引起執法當局注意,成為打擊目標。

許多黃色經濟圈子裡的文宣,正正符合這些打擊指標,而只要當局通緝和檢控更多人士,打擊的紅線便會自動向前推移,逐漸覆蓋整個黃色經濟圏,逼使其轉向為只能地下私自活動的黑色經濟圈。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