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關係

在科索沃的街頭,有一個在其他國家少見的現象,就是美國國旗隨處可見。雖然未去到旗海飄揚的地步,但在不少街角、商店或官方建築物,都可見花旗的蹤影。
我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旅館老闆的父親 Avni 年約六十,英文說得非常流利,閒談間我問他對美國觀感如何。在歐洲旅行時,我也問過不少人類似問題,大多答得不冷不熱,頂多回句「還可以吧」。Avni 的回應卻是毫不猶疑,斬釘截鐵地答:「Excellent!」即使當年美國領事「千福 BB」 願意在香港冒險去明將壽司食紅豆軍艦,也難以爭取到香港人一句 excellent 讚賞。在普里什蒂納市內,有一尊美國總統克林頓銅像,馬路亦以他命名為「克林頓大道」。另一邊廂,還有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雕塑,較遠處更有自由女神。
我問另一名當地認識的朋友 Yllii,克林頓及奧爾布賴特有否來過此地。他連聲說有,還用興奮語氣回憶說,當年萬人空巷,場面震撼。他補充道:「像他們這樣人物來到科索沃,真是全城瘋狂!」說罷又輕嘆一聲:「如果沒有美國,就沒有今天的科索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解放者
在 1999 年,克林頓授權北約對南斯拉夫軍隊進行為期 78 日的轟炸行動,結束塞爾維亞在當地的種族清洗,科索沃人至今視克林頓為解放者。YouTube 上可以看到他數次訪問科索沃的片段,台下群眾比看迷高積遜還要激動,歡呼吹口哨,邊走邊拍掌。
在科索沃,親美情緒幾乎是社會普遍共識。當然,旅途中所見所聞屬主觀經驗,單憑個人觀察終究有其局限,要掌握一地民情,還得依賴民意調查。前提是這類調查必須是科學隨機抽樣、政治中立,並公開方法與誤差範圍,而不得送出電風扇或自助餐券作餌誘。
根據蓋洛普(Gallup)的統計數據,科索沃對美國領導力的支持度(U. S. Leadership Approval),多年來即使略有波動,幾乎坐穩全球第一,而且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支持度同樣高企。
說回旅館老闆的父親 Avni,晚上閒聊時他提起翌晨四時要起床。我本來對他早起不算太覺好奇,但聽得出他想我問,於是我便順口問他為何早起。他笑著說:「其實是一名上校,明早要參加軍事演習。」接著提及,聯合演練的夥伴,就是美國。臨去睡覺前,他再說:「美國為我們做了太多事情了!」
我當然也有問他對俄羅斯,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感受,但怕惹來玻璃心,就此按下不表。

照片: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銅像,街道亦以他命名,叫克林頓大道。
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132659473
▌【Pazu薯伯伯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不正常旅行研究所》、《逍遙行稿》,分別在香港、北京、首爾、台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