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石牆開花,悼邵家臻

前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囚權倡議組織「石牆花」創辦人邵家臻,於2025年1月10日因胃癌離世,享年55歲。他積極參與公民社會,為人權保障、尤其是囚權議題,作出重要貢獻。隨著《國安法》的實施,香港政治環境急劇轉變,人權保障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立法會監察機制的弱化、公民社會空間的縮窄以及資訊透明度的降低,使得人權議題越來越邊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邵家臻對人權保障的倡議行動及對公民社會的貢獻顯得尤其珍貴。

人權倡議與立法會的質詢權

邵家臻在擔任社福界立法會議員期間,發表《改善香港在囚人士權利及監獄環境建議書》及《懲教署檢討投訴及監察機制建議書》,為香港在囚人士的權利及懲教制度的監察,作出了多項深刻及詳盡的建議。例如針對監獄環境的酷熱問題,懲教署加速安裝風扇、為在囚人士提供飲用冷水,以及容許囚友自費購買散熱毛巾等,這些具體改善工作歸功於他鍥而不捨的跟進,以及在社會上持續引起公眾對囚權的關注。而去年發生的囚犯被虐事件,亦反映邵家臻及張超雄要求政府成立監察懲教署的獨立機制並非無的放矢。

邵家臻多次在立法會上針對人權相關議題提出口頭及書面質詢,要求政府正面回覆和公開相關的數據。包括在2018年旺角衝突案後,向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問,會否就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以及2020年就政府外判員工的待遇向政府提出書面質詢。即使邵曾於2019年因「佔中」案被裁定兩項煽惑罪罪成,判囚8個月,他在獄中仍嘗試就「過勞死」的議題向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

提出質詢的權力

立法會議員擁有向政府官員提出書面及口頭質詢的權力,這一機制是監督政府行為、促進政策透明的重要工具。通過質詢,議員可以要求政府公開相關數據,揭示潛在的人權問題,並推動政府採取改進措施。例如,針對監獄制度中的酷刑或不人道對待,議員的質詢能夠迫使政府披露實際情況,從而引發公眾關注並促進相關政策的改革。

對於人權研究及倡議而言,「可取得的信息」是釐清事實、揭示真相的重要前提。立法會的質詢權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沒有議員的積極質詢,許多政府數據以及關於監獄和執法部門的問題將被官方報告遮掩,難以進入公眾視野。這些官方數據不僅是民間監察政府的重要依據,也為國際人權組織和本地團體提供了實證基礎,推動人權議題在全球討論和探索應有的保護措施。

在地人權文化的意義

香港選舉改制、民主派民意代表被清剿、公民社會和言論自由被嚴重打壓,立法會內關注人權的聲音日益微弱。政府的施政及執法行動亦逐漸與已簽訂的人權公約脫鈎,當局甚至多次抨擊及譴責聯合國人權機構及專家的意見,進一步削弱香港在地的人權文化。

人權文化不僅僅是法律和政策的體現,更是社會成員對人權價值的認同和內化。一個社會擁有健全且強大的在地人權文化,意味著這個社會具備自我反省和持續改進的能力。透過公民社會的積極倡導,人權議題能夠深入人心,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進而促進制度性的改變。作為「石牆花」的創辦人,邵家臻致力於囚權議題,多次組織公開講座,邀請前囚犯及家屬分享經驗,讓社會大眾真切了解囚禁環境中的人權問題。他和他的團隊作為人權維護者的努力,正是建設人權文化的重要力量。他們透過教育、宣傳及實際行動,提升公眾對人權的認識和重視,營造出尊重和保護人權的社會氛圍。

當人權成為社會的核心價值時,個人的尊嚴和自由將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儘管人權議題有時涉及繁瑣乏味的討論,而當談論國際人權標準時,部分論述或會被質疑不合時宜或只是「離地」的理想討論。但我們相信,唯有透過公民社會的協作與努力,將人權文化深植於社會之中,我們才能有空間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人權,並帶來實質及制度的改變。

謹將此文獻予邵家臻,他維護人權的努力和精神不會被遺忘,並會成為石牆開花的土壤。

( 圖 : 邵家臻facebook )

香港人權資訊中心

Facebook: facebook.com/hkchr.org

IG: hkchr_org

最新內容

  • EP129|特朗普:巴拿馬運河中國操控|「非白衣人案」求情,官質疑林卓廷無悔意| 英校長斥社會主義蒙蔽教改

  • 讓石牆開花,悼邵家臻

  • EP42|舞蹈班謀殺案極端暴力,被告最少囚52年|暴風周五襲全國氣象局罕發紅色警告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