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峰會成果有限 美中角力主導台選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包括以色列同意暫時停火,換取哈馬斯釋放部分人質;習近平與拜登的元首會談,成果比外界預期少,外資繼續撤出中國證券市場;台灣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賴清德夥拍駐美代表蕭美琴參選,大陸國台辦指責其為「獨上加獨」;香港學童自殺潮再現,當局啟動危機應變機制。

習拜會成果有限

從習拜會後國際主流媒體陸續發表的分析評論來看,此次中美元首峰會成果有限,較實質的僅有三項,即雙方恢復最高層接觸,同意管控分歧,避免關係進一步惡化;兩國軍方恢復定期溝通,協商處理突發危機;雙方合作打擊芬太尼等毒品。

至於習近平呼籲美國企業加大對華投資,商界反應目前看來並不熱烈。《金融時報》近日一則報道指,2023年初因憧憬中國經濟將於疫後強勁復蘇而流入中國證券市場的外資,逾七成已沽售撤離,暫時無意重返內地,將保持觀望,直至北京採取更有力的刺激經濟措施,使中國經濟出現可觀增長。這則報道的焦點雖然是外資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取態,但在實體經濟投資方面,外資的考慮其實也近似,若增長前景持續不明,營商環境未獲改善,單是領導人出來呼籲,並不足以帶動外商投資。但如果有更多外商像萬事達卡獲准在內地發行人民幣信用卡那樣,克服多年來跨不過的監管門檻,外商才會再度熱衷在華投資。

台灣總統大選

台灣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正副參選人已確定,賴清德夥拍蕭美琴參選,親美色彩濃厚。而在野黨派方面的聯合參選計劃卻一波三折,國民黨侯友宜與民眾黨柯文哲原擬藉民調決定誰主誰副,但兩方對民調結果詮釋有異,致藍白合遲遲未能敲定。

若最終是國民黨侯友宜當正選,則將容納兩岸「九二共識」之取向,侯柯配將被視為較親近大陸,與賴蕭配形成鮮明對比,而這次大選結果便會成為觀察台灣政壇未來走向的風向標,是進一步向美國靠攏、尋求美國保護以阻遏大陸犯台,或是謀求改善與北京關係,尋求減輕大陸動武意欲。這兩條路線的抉擇,對未來數年兩岸關係變化,會起著關鍵作用。

香港學童自殺數字急增

繼2015/16年後,香港再次出現學童自殺數字急增的危機,教育當局重啟當年制訂的應變機制,促使學校加強與教師、社工和家長協作,防範學童輕生。這次危機為何出現,人言人殊,可留待學者深入研究,當務之急是做好預防、監測、應變的工作。預防是加強生命教育,香港的中小學在這方面已有根基,教材套和工作紙都有,只要當局減少政治干預,勿把愛國教育凌駕學生需要,就能騰出課時和資源,讓老師做好生命教育。

監測是指老師與其負責的班級加強互信,建立學生互助小群組,學會辨識自殺傾向信號,遇事故時迅速示警,及時尋求專業協助。應變就是老師或同學、家長察覺危機時,可立即找到社工、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員協助,合力挽回學童生命,不受學校常規輔導資源局限。這些應變措施過去曾發揮作用,但如今學校面對的是另一代的學生,一切需重頭再做。

以巴衝突

此外,以巴衝突也持續受國際關注,據國際主流媒體報道,在美國與卡塔爾再三斡旋下,以色列政府終於同意短暫停火,以色列將暫停軍事行動四天,換取哈馬斯釋放五十名被擄人質,而以色列也會釋放百多名被扣留的巴勒斯坦婦女及孩童。較早前,沙地、埃及、約旦及巴人自治政府等,一起派代表出訪北京,尋求中國介入調停,促使以色列停火,獲北京積極回應,雖暫未確定有何具體行動和效果,但中國儼然成為了除美國以外在國際事務上有影響力的大國。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