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夫妻之間的相處方式,怎樣才算是健康呢?普遍都會相信,多溝通情感上完全的坦白,便是最理想的相處模式。

志明非常熱愛打遊戲機,一放工做妥家務便在房間內忘我地打機,妻子小雲一直不知怎樣處理,除了打機,志明甚麼也依她的。但當志明打遊戲機的時候,甚麼也聽不到、看不到,而且要他停下來,只會令他心情不佳。所以小雲也習慣了總有些時間,她要獨自打發時間。

小雲愈來愈覺得不妥當。為何明明已結婚了,但還像單身一樣,她說:「我看到志明打遊戲機,是一種發洩,相信他工作壓力大,但我每次請他跟我分享,他都說讓他打機便好。夫妻不是應該多溝通的嗎?」志明反問:「我甚麼也依你所說的做,為何我打遊戲機你卻容不下?你要我說我的感受,我哪有這麼多感受分享呢?」

小雲相信夫妻二人應該多爭取時間溝通,把自己心底裡的一切也分享給對方:「我期待的婚姻是兩個人可以坦誠相處,甚麼也可以開心見誠說出來的。」志明反應卻很大:「我曾經坦白跟你說想要一點私人空間,你卻覺得這代表我不喜歡你,因為這樣,你生氣了一個星期有多,我還敢說?你為甚麼一定要覺得甚麼也要一起做?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空間,你也應該需要呢!」小雲再說:「我看你打機還開心過跟我在一起。」志明即反駁:「遊戲機不會時常問我感覺如何,也不會要我講自己的感受。」

一個追一個跑

小雲跟丈夫的關係,就像是一個追上前一個便想跑走;一個愈追,另一個愈想逃離現場。這樣的互動關係也不知從何開始,但現在卻變成大家之間的一個不健康的相處模式。兩人相處除了要爭取時間一起相處,但同時間也需要有個人空間。當志明想利用私人空間打遊戲機的時候,小雲覺得是浪費時間,更加要追著志明,希望他放棄這私人空間;要志明放棄,這也令他更想捉緊僅有的空間,到最後當然是不歡而散。

但私人空間要多少才足夠呢?這是一個只有夫妻二人可以解答的問題,有的夫妻可容許多一點的獨處時間,有的卻要全天後都在一起。所以雙方要好好對話,找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方案。

志明說:「沒有用的,我給她多一點,她又想要多一點,我已經盡量做好她想我做的事才打機,但只要一打機,她就會發脾氣。」小雲再重申:「我作為妻子,只想他敞開心房說說他的心底話。」志明即說:「這些年,我從來也很少說自己的感受,為甚麼突然之間我要說出來,就算要改變,也需要時間吧。」小雲問:「夫妻不是要坦白自己的感受嗎?我看很多人也是這樣說。」

除了實質的空間,情感的空間也是夫妻之間需要配合,最理想當然是大家可以互相分享情感的需要,包括當自己最軟弱的時候,讓對方可以好好安慰自己。但這也不是適合所有夫婦的方法。若沒有從口中說出,是否可以從行動及態度去觀察及體會呢?小雲指:「丈夫是可以安慰我,但他卻不需要我的安慰,這樣好像對他不太公平。」志明坦言只要讓他有自己的空間,這就是他需要的支持。

溝通不是萬寧丹

我愈來愈覺得,多溝通也未必是所有夫妻需要的模式,有的正正是太多溝通,令大家沒有自己的空間去平衡婚姻中的夫妻角色。有的夫妻關係到了一個地步是不容許有太多的溝通,因雙方也對對方的語氣用字也非常敏感,而需要「降級」先做回像朋友一般的相處,而重新調整大家的關係。

溝通的多少視乎雙方的需要,及一直以來的互動模式,但我相信每個個體也需要預留一些私人時間及空間,與自己好好相處。我記得結婚初期,還不太習慣兩個人的生活,我的另一半卻跟我說,就算他在家中,也可以當他不在,不要跟他說話。當時我覺得這個想法有一點過份,但也照樣做了,而且也學習在婚姻中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時光。

現在回想起來,任何的關係,也需要有一定的空間,讓雙方各自透透氣,或許更珍惜一起的時光。

( 圖 : 123rf )

▌ [身心不適]作者簡介

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喜歡探索關係中的糾結,破解情緒跟家庭關係之謎,透過臨床工作,展現各種家庭面貌,如何在挑戰中尋找幸福人生。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