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教堂的恐怖故事(上)
第一次去東倫敦,在Aldgate East Station走出來,突然發現有許多高樓大廈(對不起,本人住在鄉村)、滿街塗鴉,小店林立。我們到著名的Brick Lane吃了咖哩,看到整條街都是地攤,令人想起我們家鄉的旺角。我還去了白教堂(Whitechapel),最醒目的地標是開業於1901年的白教堂美術館,畢卡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也曾經在這裡展出。
著名的連環謀殺案
不要以為我忘了「英史補習班」的職責,只跟大家談吃喝。我其實是想親身感受一下東倫敦的氣質,再聯繫在歷史課提到的著名案件「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名字嚇人,案情嚴重。
19世紀末,倫敦東區的白教堂發生了連環謀殺案,幾名女性在該區或周邊地區連環被殺,但兇手卻一直未被抓獲。一般認為這幾宗謀殺案是由同一人所為,兇手後來更被稱為「開膛手傑克」。現在白教堂一些酒吧也以這名字作招徠,每晚也有導賞團介紹這案件。
一開始教歷史,不太明白為何在歷史課要教和學一宗謀殺案。了解課程多些,才知道這是會考(GCSE)歷史課程中「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的專題。白教堂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可以解釋為何會出現大量罪案和警察維持治安的困難。
白教堂是甚麼地方?
白教堂當年最著名的是什麼?貧困、酗酒、性工作和犯罪。這裏還有許多失業的人,整個地區非常貧困。根據1873年白教堂的健康醫療官員的報告,白教堂非常擁擠,每英畝住了189人。而當時整個倫敦的平均數字也「只」是每英畝45人。這種貧民窟地區稱為「窩巢」(rookeries),當中有233間常見的廉價宿舍,也被稱為「賤民宿舍」,這些寄宿屋容納了多達8,000人。
人們流動性很大,因為宿舍真的像旅館那樣,有錢可以住,沒有錢的則請離開。大部分貧困者都只能支付一兩晚的房租,每天他們都得工作賺錢,以應付接下來一兩晚的租金。一個家庭住在一個房間裡,他們甚至要睡在地板上。
人多好辦事,也會手腳亂,加上貧窮和朝不保夕——這就是罪案的滋生地。小偷小摸和酗酒是家常便飯,還有大量的移民令情況更複雜︰白教堂近碼頭,有很多臨時工作,幾個世紀以來,愛爾蘭和東歐的移民,包括來自東歐和俄羅斯帝國的猶太人都定居在白教堂。在白教堂,他們能找到工作和廉價的住宿,但經常變動的人口也會導致社區出現緊張關係,衝突如打鬥也是會出現的。
不被信任的警察
我們明白了白教堂為何是罪案溫床,也要考量另一個問題,警察呢?他們能幹嗎?
倫敦警察局(The Metropolitan Police)成立於1829年。有趣的是,當時的人已很有限制警權的意識,當1842年倫敦警察局的偵查分部成立時,已有人擔心警察的偵查會被用來監視普通人,於是局方下令,便衣警察需要在與公眾對峙時表露身份。
1877年,法庭的一宗「偵探審判」(Trial of the Detectives)案,揭露了有偵查分部的高級官員,在一宗國際賭博詐騙案中貪污,醜聞被報章廣泛報道,增加了大眾對警察懷疑和不信任。
1886年,軍人出身的查理斯‧沃倫(Charles Warren)出任倫敦警察局局長。翌年,人們聚集於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舉行集會,抗議失業、經濟上的不平等,亦不滿法律賦予當局過多權力來控制或懲罰異見者。抗議者、警察和軍隊發生衝突,許多人受傷,事件後來被稱為「血腥星期天」(Bloody Sunday,不要跟1972在北愛爾蘭的血腥星期日混淆)。
警察不被信任,後來白教堂也就發生了連環謀殺案。查理斯‧沃倫備受報章批評,指他向示威者用過份武力,又遲遲未能將「開膛手傑克」緝拿歸案。他曾於一本流行刊物Murray’s Magazine撰文反駁,批評政府未能制止抗議和騷亂。但最後他辭去局長一職。
我們還未說「開膛手傑克」做了什麼,下次再談。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