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審視的自由

最近與友人結束了古巴及西班牙之旅後,我獨自漫無目的地繼續前行。眼見機票日期、時間及價錢都合適,便順道飛往東歐,遊歷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等國。出發前未有規劃行程,直至訂購機票那一刻才確定目的地,一切隨緣自在。
我更隨性得每天都轉換住處,即是在同一城市裡,天天投宿不同旅館。早上起床後收拾細軟,揹著全部行裝在城中漫步,走累了就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尋找住處,玩夠了便轉往另一城市或國家。
能夠每天轉換旅館,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大概是行裝相當輕便,容量僅得 19 公升,背包約重 8 公斤,雖然稱不上十分輕盈,但與在香港時的日常負重相若,早已習慣這個重量。外國有種名為 rucking 的運動,即揹著重物四處走動,有些人甚至負重 20 多公斤。我沒那麼誇張,但 8 公斤的負重量,早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複雜的簡約主義者
多年以來,我都覺得日常與旅行之間毋須分野。我不分日常或旅行用品,無論本地散步抑或海外旅遊,在異地或家中,所用物品大致相同,包括梳洗包、濾水器、拖鞋、衣物等。我覺得旅行中用不著的東西,日常中也可捨棄(或學習捨棄)。
每天更換旅館,有人或會好奇如何洗衣服。我的日常衣著包括:兩件上衣、兩條內褲、兩對襪子,另加一件長袖薄外套、一件無袖薄羽絨,以及一條長褲、一條短褲、一條圍巾、一頂帽子。內褲要每天清洗,上衣或褲子則按情況而定,兩、三天才洗一次也沒問題。
衣裝看似簡約,但其實相當複雜,因為都是精挑細選,測試多時。長褲選用快乾質料,特從美國網購回來,有次與友人同桌吃飯,對方不慎把半杯清水倒在褲上,只是一頓飯的時間便風乾,快得對方亦忘記了此事。上衣的物料經多次洗滌後仍能防臭,至今仍不會因大汗或未乾透而產生異味。以前有位前輩笑言我是個「複雜的簡約主義者」,確實恰如其分。
唯一較難乾的是襪子,但處理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直接把襪子掛在背包上,一邊走路,一邊風乾。我猜路人甚少會留意你背包上的物品,即使察覺我也不介意,也許還能起防盜之效。
這次行程進行時,間中仍發現帶了一些「看似有用卻沒有用上」的東西,精簡行李似乎是個持續進行的過程。而我喜歡旅行的其中一個因由,正是可以時刻審視自己所需,看看十九升如何換來更多自由。當你不再受過多行李束縛,腳步更加無拘無束,人生有更多可能。

照片:我的背囊,容量 19 公斤,攝於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
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127464319
▌【Pazu薯伯伯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不正常旅行研究所》、《逍遙行稿》,分別在香港、北京、首爾、台北出版。
作者 Facebook:https://www.fb.com/pazukong
作者 Patreon 頻道:https://www.patreon.com/pa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