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經濟同失速 法治聲譽最堪憂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是中國內地公布七月份經濟數據,消費、投資及貿易等關鍵領域的數據值均告下跌,顯示疫後復蘇缺乏動力,經濟陷入危機。而香港特區也同樣深受經濟失速困擾,財金官員拋出振興夜市的構想,作為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與此同時,香港執法當局的連串行動,正不斷削弱香港的法治聲譽。
內地經濟數據
近日內地經濟警號頻傳,較具標誌性的是地產業「模範生」碧桂園,以及實力雄厚的國企遠洋集團均出現債務違約,相關票據停牌,觸發香港股市大跌,跨國金融機構須重新評估,手上人民幣證券及債券的價值與風險。
周二,國家統計局公布七月份經濟數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61億元,同比僅增長2.5%,環比下降0.06%。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一至七月全國285898億元,較去年同期僅增加3.4%,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8.5%,全國商品房銷售同比下降6.5%,民間投資下降0.5%,七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環比下降0.02%。
進出口貿易方面,七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4563億元,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20160億元,下降9.2%,進口14403億元,下降6.9%。失業率方面,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至於備受關注的青年失業率,統計局宣告暫停發布。(註一)
這一堆惡劣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即貿易、投資及消費同時出了大問題,失去了增長動力,呈現下滑態勢。這樣的情況是極罕見的,就算是全國封控防疫時期,也沒有這樣全面失速、完全找不到增長動力,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危機相當嚴重,對香港經濟的衝擊也非常巨大——香港的港口和機場,高度倚賴內地貨品進出口,香港的金融市場,也相當倚靠內地企業把證券與債券來港上市。
內地經濟振興乏力,國務院日前出台了二十四點意見,建議加強吸引境外投資,甚至包括為外籍高管或技術人才提供永久居留身分、互聯網翻牆VPN等。(註二)然而,就在這個重建投資者信心、重拾經濟動力的關鍵時刻,內地又一而再地,以政治運動結合執法手段發起反腐風暴。這一波矛頭針對醫藥領域及移民境外領域,當局鼓勵民眾舉報揭發,動輒倒查二十年翻舊帳,又高調拘捕全國最大的移民中介公司負責人,令富裕階層人人自危,恐慌情緒迅速散播。境外媒體對此頗多分析,有意見認為與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不足有關,所以向富有的醫藥業界及走資海外的富人開刀,連同之前全國懸賞鼓勵民眾舉報間諜,這些做法傳遞的信息,與吸引境外資金人才顯然是背道而馳。
內地經濟當前的危機,除了失去增長動力,還有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性問題。例如,地產行業泡沫爆破,受衝擊的不單是恆大、碧桂園等房地產企業自身,地產公司債務違約還會衝擊銀行和基金信託行業,而地方政府也會陷入財政危機,因為房地產業近年貢獻了地方財政四成的收入,地方政府於是無力償付為城市建設投資發的債券,令商業危機變成公共財政危機。與此同時,結婚人數與出生人數持續下跌,居民無力消費不敢消費,對外經濟又因中外關係惡化致出口劇跌、外商投資萎縮,境內資金加速外逃,這些問題疊加起來,就形成難以化解的系統性危機。
央行在這類危機中本應扮演重要角色,但人民銀行剛換了缺乏經驗的人當行長,能否應對當前挑戰,實在是未知之數。人行最新動作是減息,但如今信心普遍不足,減息能否刺激投資與消費頗成疑問,而且減息會削弱銀行的收入與資產值,令債務危機更難化解。近日還有報道指出,中央政府正研究把地方債務向上轉移至省級,變相印鈔票為地方財政買單,這類消息結合惡劣經濟數據,令人民幣匯率受到極大壓力,兌美元跌至7.3關口,香港有些找換店甚至開出人民幣兌港元一換一的價。中國作為貿易大國,人民幣這一波貶值潮止於何處,對整個亞洲地區的貨幣(包括港元),會否構成貶值壓力,在未來一段時期需要密切觀察。
香港經濟失速
香港經濟過去與內地經濟並不同步,甚至會受惠於內地經濟不景、若干經濟活動轉移至香港。但近年隨著大灣區迅速一體化,香港經濟趨向緊跟內地變化,難以獨善其身,就連政府的應對經濟危機想法,也開始跟從內地,例如近日財政司長陳茂波提出夜市經濟,鼓勵小商販晚上在尖東一帶攤檔經營,這和前總理李克強搞的地攤經濟非常相似,能否奏效還看執行成敗,但就算成功,也不足以左右大局。
香港最獨特的優勢,向來是法治與自由,這對跨國商人和專業人士尤其重要,但近日《金融時報》有一則報道,採訪了多個企業律師,指香港已由國際金融中心,變成「以中國為中心的金融中心」。報道列舉的事例,包括國安法實施後發生了一連串與法律界有關的事件,例如從事人權和刑事訴訟的律師被針對,警方懸紅通緝人士包括兩位知名律師、黎智英聘請英國大律師受阻無法來港、香港大學「國殤之柱」事件令代表港大的美資律師行孖士打受抵制、中國企業被要求停用美國律師行等。受訪的企業律師指出,業內出現自我審查,在選擇案件和慈善活動上,都傾向選沒有爭議的。(註三)
影響法治信心的案例還在不斷積累,例如律政司就禁制《榮光歌》失敗提上訴,申請文件強調行政長官既按國安法發了證明書,法院就該遵從頒發禁制令。這個申請理由給外界的印象是,政府明目張膽地要求法院放棄司法獨立,唯特首之命是從。又例如,專門資助本地社運被告的612基金已停止運作多時,但國安署人員仍大事抓捕曾替基金辦事的一批年青職員,指他們涉嫌勾結資助海外人士。此外,廉署到中大搜查一所醫學中心,多家媒體引述消息人士指被搜的中心由校長段崇智的妻子主理,予外界的感覺是廉署放風向段施壓,報復段拒絕配合中大校政改制。針對這些不利的印象與質疑,律政司並未有適時提出合理解釋,無形中強化了外界的觀感,削弱了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的信心,這情況令關心香港的人非常不安。
▌[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