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單打獨鬥 —— 由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說起
路易士老師在英國教書最深刻的其中一幕,就是一次當我教授奴隸貿易(slave trade),播放相關的紀錄片期間,一名黑人女學生突然情緒激動、淚流滿面,需要離開課室休息——這當然是我在香港教同樣課題時不能想像的,我也從未想過自己會跟黑人學生「共學」此課題。
我想起魯迅提到,曾在課堂上觀看「日俄戰爭教育片」,而影片中的東北民眾若無其事的看著自己同胞被殺。究竟,一種「同胞」的感受是怎樣形成的?相信是教育、是認同、是文化,也是一種心靈的共鳴。
要把英國想像成自古而來是一個道德國度,也許不必。不過,能讓正直、有信念的人發揮作用,也許是她優勝之處。我想說的是提出終止奴隸貿易的威廉‧威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1789年,威伯福斯在議會發表了一場長達三小時的反奴隸演說、兩年後的1791年,他首次向議會提交廢除奴隸貿易的法案。
政治不是由完人推動
威伯福斯為人機智,虔誠地信仰福音主義 (Evangelicalism),也是一位傑出的演說家,他因著仁慈和正直而受到其他國會議員尊重。他是「廢奴主義者」(Abolitionist),跟其他議員例如托馬斯‧克拉克森(Thomas Clarkson)由1789年開始爭取終止奴隸貿易,到1807年國會決議廢除,共花了18年。
然而,路易士老師若把廢奴視作有良心的白人對黑人的救贖,或許只是一種幻想。或者我太受2006年的電影《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影響。看了作家亞當‧霍奇契德(Adam Hochschild)的William Wilberforce: The Real Abolitionist? (威廉‧威伯福斯︰真正的廢奴主義?」)的文章,才對事情有更立體的認識。作者指出威伯福斯是一位相當保守的右翼,他反對更普遍的男性投票權,女性更應該乖乖地聽丈夫的話。威伯福斯其實跟當時人的想法差不多,只是對奴隸貿易的看法跟主流不同,但正因如此,他才能獲得更多的保守派支持。政治始終不是直線一條,由完美的聖人推動。
霍奇契德也指出威伯福斯並不是一位有策略的立法者。的確,雖然他每年都提出廢奴法案,但他往往只在議會會議的最後一個環節,或者當議員被其他議題吸引時才提出,經常「唔啱timing」。即使在1792年,他得到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支持,但因未有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下工夫,沒有做好游說工作,結果法案又不被通過了。
永遠不是一人單打獨鬥
他常以為透過自己激動人心的道德情操就會成功,但其實始終要靠「做實事」的人幫助。 「做實事」的克拉克森就馬拉松式地走遍全國,爭取人們聯署支持,以給國會壓力;威伯福斯的同事詹姆斯‧史蒂芬(James Stephen)更有謀略,建議威伯福斯推動國會禁止英國船隻把黑奴運送至法國殖民地——其實這樣做就會中斷奴隸貿易,不用雄辯滔滔。
今天能夠和黑人學生在同一個課室學習,有講有笑,我知道是要幾生才能修到的。真的,即使1807年國會決議了廢除奴隸貿易、1833年通過《廢奴法案》,全面禁止奴隸貿易,至1838年,英國政府才通過《解放法案》(The Emancipation Act 1),規定將奴隸解放並且給予自由——那也是因為殖民地出現奴隸起義以及公眾抗議奴隸制度才出現的。
但至今黑人朋友仍會面對許多艱難事。
路易士老師在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看過黑人作家瑪洛麗‧布萊克曼(Malorie Blackman)的故事。她想在大學讀英文、做老師,但她的升學老師告訴她︰黑人女孩不會成為老師的。於是,她選讀商科,做電腦工作,經歷種種波折才成為作家。可想而知,黑人由成為自由人,到不被歧視、可以盡顯其能,實在是一條漫漫長路。慶幸有各種各樣的人的努力,爭取黑人權益,不會是一個白人的單打獨鬥。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