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中國新聞有兩則,其一是內地開展農業執法,被稱為「農管」的執法隊進入多個農村,引起農民不滿,衝突片段在網上迅速傳開,引發民眾熱議;另一則是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一電視台訪問時,拒絕承認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領土,指前蘇聯陣營國家缺乏有效的主權國地位,觸發多個歐洲國家強烈質疑和批評。 香港方面,立法會通過動議,支持引入大灣區勞工,每天從內地來港工作,晚上返回內地,而醫管局則去英國招聘醫生,發出了過百份有條件聘用合約,顯示特區當局正從低端到高端全面引入境外勞動力,填補移民潮造成的就業空位。 農管執法 農管執法亂象近日成了內地民眾關注的議題,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農地是農村居民的生存依據,也是他們唯一的經濟資源,隨著城市邊界不斷擴展,許多昔日位處偏僻的農村,已經變成靠近城市的近郊。土地價值颷升,農民為了獲利,紛紛在宅基地上加建住宅樓房,由於沒有正式地契,只能以非產權房形式用較低價發售,令市場上出現大量僭建房屋。此外,原來用於農耕的土地,由於靠近城鎮,許多改變了用途,變成飲食消閒娛樂等場所。這些既定事實存在已久,政府過去隻眼開隻眼閉,如今忽然認真執法,要清除農村的非法違規事項,由此觸動的利益極其廣泛。 其二,農管進村,除了規範農民不能做什麼,還夾著向農民徵費的任務。徵收理由各處不一,有徵收基建費的、有徵收排污費的、有徵收養老費的,徵收水平一般不高,但農村居民擔心一旦開了這些新收費項目,往後每年加費,將會成為農民的沉重包袱。昔日中央政府主要向城市富裕人群及企業徵稅,然後以財政轉移支付方式補貼農村,給農民各種津貼,以穩住留守農村生産糧食的人口,如今全國多處向農村居民打徵稅收費的主意,反映不少地方政府財政陷入困境,自地産市場泡沫爆破後失去賣地的搖錢樹,於是向農民伸手要錢。 其三,中央不但開綠燈給地方政府搞農村執法,還積極鼓勵地方政府以先行先試方式,盡快組建專門的農村執法隊。這些有制服有裝備的「農管」,為了替地方政府向中央邀功,非常積極地發掘和打擊農村的各種違規違法現象,但其實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立法機構仍未就農業執法制訂詳盡完善的法規。好些地方仍在諮詢醞釀階段,得風氣之先的地方政府搶閘邀功,任意妄為在所難免,情況猶如過去許多城鎮未有完善的環境管理規章制度,便組建「城管」執法隊四出執勤,結果許多外來打工人口因證件不齊全或手續未辦妥,被城管監禁罰款,甚至被虐打致死,以致「城管」二字臭名遠播。...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