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生活了兩年多,基本上都已經適應了。一開始從台灣來到英國,內心有不少擔憂,因為自己從未在西方國家生活過,而這裡的語言、文化、天氣、食物等等都跟香港很不一樣,生怕自己難以適應,甚至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在英國生活下去。 但很幸運,一切都順利,我有著身邊朋友的支持及幫助,算是在英國生活得很不錯了。 在一開始尋求政治庇護,未得到難民身分,亦未有工作許可,便惟有努力預備自己,在不同地方做義工,適應在這裡的文化,擴闊自己的圈子,亦可以增值自己。 天氣令人最不爽 在語言方面,我的英文都開始有所進步。以往在nursery centre,charity shop及community...
致親愛的你: 這5年,你經歷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強壯了很多。 我知道,這一切都很不容易。 辛苦你了。 謝謝你當初的勇敢。我知道你從來都不算是很有勇氣的人,更一點也稱不上勇武,但你勇敢地走到前線,面對警察的武力,你內心雖然害怕,但也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和戰友手足站在一起,一同作戰,一同對抗不公不義。...
5年就快過去了,我有時會想,若果自己當初沒有被捕,沒有危險需要離開香港,我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可能,我仍會在以往的機構工作,服務智障人士及殘疾人士,陪伴他們成長及經歷,幫助他們及家人去面對困難,支援及支持他們。 只是,我亦可能需要宣誓效忠政府、學習習主席的講話內容、不時北上參加交流活動,了解祖國的文明與進步;我亦可能要舉辦維護國家安全、愛國及符合國情的小組及活動,同時要向政府爭取撥款以維持中心行政,才可以繼續舉辦不同的活動。 可能,我仍會跟家人住在一起,一同分享生活上的點滴,一起分享快樂,一同面對困難,有任何事都陪伴他們左右;我可以盡姊姊的責任,照顧弟弟,陪伴他經歷,即使他遇上工作或戀愛問題我都可以隨時去分享及支援;我可以盡孫女及女兒的責任,孝順嫲嫲和媽媽,亦可以定時探望親人;在嫲嫲病的時候亦可以在床邊照顧陪伴,陪她走最後的一段路。 可能,我仍會與朋友們不時見面,在好姊妹的身邊一起成長經歷,分享生活的甜酸苦辣;工作時遇問題可以互相分享互相放負,放假時可以一起計劃旅行,出走日本韓國等地,好好放鬆休息。 只是,我應該沒法自由地表達自己,包括政見和對中共政權的看法;沒有辦法堅持對民主自由的追求。我可能慢慢地習慣,慢慢地噤聲,不想遺忘,卻被迫忘記。...
早前香港政府通過《基本法》23條,進一步打壓香港的人權和自由,令城內的朋友無法再自由地發聲,表達自己的政見和想法,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暴政監控和壓制。再者,近日又出現英國間諜事件,令大家都變得緊張起來,更關注自己及家人朋友的安全,究竟身在英國的我們,會否繼續被中共政權影響,令我們會變得懼怕嗎?的而且確,有移英的朋友仍然需要定期回香港探望家人及親友,他們會關注自身的安全問題,擔心若果在英國高調地參加集會示威遊行會觸犯23條,無法自由地回港,甚至會被入罪,牽連家人朋友,影響深遠。其實我也明白大家的顧慮,對我來說,一方面我會因為自己可以在自由的國度,享有民主和自由發聲的權利而感慶幸,希望為城內朋友去做他們無法做的事;但一方面又怕自己的言行會影響香港的家人朋友,的確會感到矛盾掙扎,因為家人朋友的安全亦是我們最關注的問題。讓城外的我們去做雖然如此,我認為我們還是需要勇敢,需要堅持下去。城內沒有辦法做,就讓城外的我們去聚集和發聲,令國際社會再次關注香港人權狀況。就像3月23日當天,大家於英國外交部外集會,希望英國政府關注。我們勇敢地發聲,有不少朋友更是沒有戴上口罩,勇敢地呼喊口號和展示自己製作的標語,大聲向極權說不!這無畏無懼的精神像是提醒著我們的身份,我們身在異地的香港人,應該珍惜我們的民主自由和發聲的能力,不能遺忘,不能習慣。我們不可以停止,一定要堅持下去。除繼續關注香港情況、繼續參加集會,有能力的可以將香港情況分享給身邊朋友知道,支持不同的組織團體的活動,甚至可以成為義工,支援不同的組織及有需要的朋友。我明白大家有自己的顧慮及擔憂,但請不要讓對極權的恐懼充斥自己的生活。面對極權,我們要活得更勇敢,更堅定。▌ [尋庇護]作者簡介過著流亡生活、前景未明的在英尋求政治庇護者或他們的過來人,透過綠豆的破土——這塊自由土壤發聲,以專欄「尋庇護」講述自身的故事、申請政治庇護時遇到的種種程序上、生活上的經歷。
的而且確,可以成功申請庇護,成為英國的難民,不用擔心身份,可以正式在英國生活、居住、工作,真是很幸運的事。但除了感恩外,我內心卻多了一份無力感與迷惘。無力感,是因為2019年及之後經歷的一切。快要5年了,有人可能會遺忘了,有人可能漸漸忽略了,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再為香港努力?除了繼續留意香港的一切情況,盡可能參與所有集會及遊行,多令身邊朋友關注香港,我們仍可以怎樣付出,才有機會作出少少的改變?這段日子,我提醒自己繼續做微小但有意義的事,但甚麼時候才能發揮影響力,為現在荒謬的香港和世界帶來點點改變?香港仍有改變的希望嗎?我們將來仍有回家的一天嗎?得到難民身份後,感覺和這個家的距離卻越來越遠,變得遙不可及。將來的路應如何走下去?迷惘,是因為以前一直都以為自己會在香港生活和工作,可以一直當社工,陪伴及支援我一班可愛而獨特的服務對象,直到退休;可以留在家人身邊,負起當女兒及姊姊的責任,好好照顧他們。自從離開香港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所有事情都變得不由自己控制,亦計劃不了。在申請及等待庇護審核期間,內心反而比較明確,知道自己要預備好面試及證據,未有工作許可便多做義工,得到工作許可時便找care worker的工作(因為工種選擇有很大限制),過著單一和簡單的生活。但成為難民後,究竟將來的路應該怎麼走才好?除了好好照顧自己,在英國好好生活,甚麼時候才能回饋家人?可能自己比較傳統,認為長女應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離開了家人,便逃避了責任,而我離開香港,亦變相成了逃兵,沒有和戰友共同進退。現在的我,的確應該要重新計劃自己的路,但我卻感到迷惘,怎樣才可以真正的「好好」生活,離開家人朋友本來就好不了,不是嗎?但為了不讓大家擔心,我會帶著大家的祝福,堅強地向前,希望漸漸變得強壯,將來有能力負更大的責任! ▌ [尋庇護]作者簡介過著流亡生活、前景未明的在英尋求政治庇護者或他們的過來人,透過綠豆的破土——這塊自由土壤發聲,以專欄「尋庇護」講述自身的故事、申請政治庇護時遇到的種種程序上、生活上的經歷。
尋求政治庇護這條路一點也不容易 ,大家一路走來都充滿挑戰和困難! 我真的很幸運,兩年內便成功取得難民身份,可以踏上新的階段,一步步去計劃及實踐目標。 真的,我真的很感恩,在英國這段日子,很感恩遇到不少的同路人,一起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扶持。雖然我們的背景、性格及經歷都不一樣,但大家都曾在2019年為香港付出和努力,大家都很愛香港這個家,但卻被迫要離開家人朋友,漂泊異地,因此我們都希望支持陪伴,鼓勵大家即使面對重重困難,都一起向前走。 這路不易走 在眾多尋求政治庇護的朋友之中,我是比較順利的一位。我由在機場舉手申請庇護,至完成初次面試之後,在大約一年半便獲得第二次的正式面試機會,面試後兩個月就收到結果,申請獲批成為英國難民,可以好好地規劃自己的路向。...
收看節目 其中兩個港人申請庇護被拒的個案,有著差不多的經歷。Justin於2019年在理工大學外被捕,被控暴動罪。他在2019年來到英國,沒有即時申請庇護,到他提出申請,就陷入漫長等待,第一面試和第二次面試相隔兩年多,期間一直無消息,第二次面試後兩星期就收內政部拒絕庇護申請通知。Sing同樣沒有在到埗英國一刻,提出政治庇護申請,之後更在沒有律師協助下應付庇護申請,最終申請遭拒。Sing想有律師協助,但法援太多人申請,私人的又太花錢,令他陷入兩難。申請被拒並非絕路,有新計劃推出協助他們上訴,想知道更多,請收看EP74《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雖然隻身來到英國,但是很慶幸在這裡遇到很多很多很好的朋友,大家互相支持。其中在香港人的活動中,我也重遇了一些中學及大學的朋友,而最令我驚喜的是我,可以在這重遇我中學的小師妹。小師妹在高中時候已到美國讀書,然後於大學攻讀電影,畢業後成為了一位出色的攝影師及導演,我一直都很羨慕她的工作,並以她為榮。我在中學時期都有想過讀電影,因為我覺得電影是一樣很有力量及感染力的媒體,可以傳遞很重要的訊息及價值,影響到每一位的觀眾,甚至可以進入大家的內心深處。不過我覺得自己沒有太大的潛質去做電影,最後反而選擇了做一名社工,成為助人專業,接觸生命的故事,與他人同行。不可思議的重遇我已經有一段長時間沒有跟師妹接觸,真的沒有想過可以在英國重遇她,在香港市集一看到這樣熟悉但又十多年沒有見過的臉孔,我忍不住尖叫,衝向她,然後抱著她,我們都覺得這樣的重遇很不可思議,很開心,很驚喜,亦很感動。師妹經常往來英國,在這裡拍攝香港人移居英國的故事,我們有更多的機會一起相處,一起傾訴,分享這些年來的經歷及故事,了解大家的心路歷程。師妹會約我聊天、為我煮甜點、一起去集會遊行,甚至陪我去覆診抽血,一起去見律師,幫助我並給予意見,陪伴我於這段尋求庇護的日子,一步一步向前努力,我真的很感恩。前路的確有很多不明朗,但上天在很多困難的時候都為我送上不同的小天使,還有滿滿的愛和鼓勵,我真的很是幸運。願我身邊的人都平安順利,大家加油!▌[尋庇護]作者簡介過著流亡生活、前景未明的在英尋求政治庇護者或他們的過來人,透過綠豆的破土——這塊自由土壤發聲,以專欄「尋庇護」講述自身的故事、申請政治庇護時遇到的種種程序上、生活上的經歷。
每次身邊朋友問我:當初離開香港,你最不捨得的,是甚麼? 我一定會回答:是家人! 香港是我們的家,而在家裡,最珍貴的是家人。 當初要下決定離開這個家,我的確很矛盾掙扎,要丟下家人,我的心其實好痛好痛。在香港,我一直是家中支柱,負責照顧家人生活及家中開支,但最後卻要面臨離開的抉擇,不能再負起照顧者的責任,到異地漂泊,是我最難過的事。 從台灣到英國,一直都想念這個家,思念著家人。常常想,我的離開是否錯誤,是否未盡女兒及姊姊的責任,是否放棄了家人。節日不能一起慶祝,困難不能一起面對,生活上的大大小小事情都不能一同分擔及分享。 這段日子我非常自責,質疑自己為什麼丟下了家人,而在外地不但不能照顧家人,連照顧好自己都成問題,每天只能盡力面對生活,這樣是不是一種自私的決定呢? 家人都很體諒我,理解我的處境及決定,雖然我沒有告訴媽媽自己申請政治庇護的情況,但我知道他們一直都很擔心我,擔心我會不會在異地面對困難卻不告訴他們,不讓他們分擔。的確,我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的人,生怕家人要擔心自己,加重了他們的擔子。究竟我們是否都在努力不讓對方擔心的糾結中呢?...
在英國尋求政治庇護,我也認識了不少一樣背景的朋友。大家都在漫長的等候過程中,面對不少的困難及挫折,同樣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及擔憂。很幸運,我可以遇上大家,可以互相認識、互相建立關係、互相支持著。 在這裡的手足朋友年紀都比較小,大多數都只有十多或二十多歲,相比較之下,我的年紀的確比較大。我在香港已經大學畢業並工作了好幾年,人生經驗亦比較豐富,沒有他們的年輕。 每次見面,他們都笑我是「姨姨」的年紀。在他們之中,我漸漸成為了大家的「姨姨」。 大家隻身來到英國,除了要自己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困難、經濟及住宿的問題,亦經歷情感或情緒上的困擾,對於建立關係及信任,更是失去信心。朋友們都會傾向保護自己,不輕易相信身邊的人,這樣的情況,我是很明白及理解的。 因此,可以成為他們的「姨姨」,我是感到榮幸的,亦是開心快樂的事。除了年紀比他們大,同時我亦感到自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應該可以更好的照顧自己,適應英國生活,正面地去面對及解決困難。我希望自己的經驗及力量可以支援身邊的朋友,甚至祝福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