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反對超級大使館期間放煙 港社運人士判罰款香港前社運人士陳白山以難民身分赴英,6月14日於反對中國超級大使館遊行中,在倫敦鑄幣廠舊址外燃放煙火,被控於馬路上非法點燃煙火。他今天在西敏裁判法院以英文認罪,向警方道歉,因及早認罪獲減刑,被判罰款100英鎊及125英鎊訟費,須28日內繳清。警大規模拘捕「巴勒斯坦行動」支持者英國組織《保衛陪審團》上周六在倫敦舉行反政府示威,聲援被政府列為恐怖組織的「巴勒斯坦行動」,警方拘捕532人,創十年單日新高,其中521人因在議會廣場展示支持標語被捕,近半為60歲或以上。政府7月依《反恐法》取締該組織,最高刑期14年。人權團體批評侵犯言論自由,內政大臣顧綺慧則指組織涉暴力。「巴勒斯坦行動」已獲准挑戰禁令,《保衛陪審團》計劃9月6日再辦示威,目標千人參與。反移民浪潮持續 市議會興訟禁難民住酒店英國多地反移民示威持續,部分針對安置尋求庇護者的酒店。雅息士郡艾坪森林市議會向高院申請臨時禁令阻止入住,稱酒店用途被改變且局勢或升級。警方預計8月英格蘭與威爾斯將有至少20場相關示威,並部署3000防暴警力防衝突。同時,逾200個慈善、工會及難民組織聯署促政黨停止煽動仇恨言論,批評部分政客散播無據移民威脅女性安全說法,警告或重演去年全國暴動。全國行動打擊非法外賣員英國內政部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工黨上台以來,乘小艇橫渡英吉利海峽抵英人數突破5萬,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增48%。內政部7月底展開全國行動,拘捕280名非法外賣員,並宣布額外撥款500萬英鎊,加強打擊黑工。當局稱此舉屬系統性打擊非法移民的一環,旨在切斷其在英工作的誘因。企業招聘意向自疫情以來新低最新調查顯示,英國企業招聘意向降至新冠疫情以來最低,起薪增幅亦創四年多新低。英國特許人事與發展協會指,未來三個月有意招聘的私企僅57%,為2021年初以來最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止三個月失業率維持4.7%,為四年高位,職位空缺連降37季,較前季減4.4萬至71.8萬,遠低於疫情前水平。萬斯古鎮渡假被指擾民美國副總統萬斯與家人在英國科茲窩小村莊度假,入住二級保護鄉村別墅,但因其18車大型車隊封鎖全村、設安檢站及警犬巡邏,引發居民不滿。當地在別墅附近舉辦「不歡迎萬斯派對」,並有組織製作萬斯改圖的巨型廣告牌及流動廣告車抗議。英美烏歐會面 重申烏克蘭須參與美俄和談美國副總統萬斯在與特朗普、普京會面前,應外相林德偉邀請赴肯特郡志奮領莊園,與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耶爾馬克、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烏梅羅夫及多國高官商討烏俄戰況。會後多國領袖重申烏克蘭必須參與任何和平談判,澤連斯基稱會議具建設性。期間兩家人在私人湖泊釣魚,林德偉事後承認無牌釣魚並已補購牌照。英格蘭及威爾斯規定13歲以上捕撈淡水魚須持牌,否則可被罰款。全國乾旱持續至深秋 專家籲節約用水英格蘭多地進入乾旱狀態,涵蓋約克郡、坎布里亞與蘭開夏郡、大曼徹斯特、默西塞德、柴郡及東西米德蘭茲。7月降雨量僅為長期平均的89%,已連續六個月偏低,河流、蓄水庫及地下水水位下降,衝擊農業、航運及生態。國家乾旱工作組警告旱情或延續至10月,呼籲全民節水,水務公司需修復漏水並帶頭節約。道路安全改革 長者驗眼收緊酒駕英國政府擬今年秋推十年來最大道路安全改革,針對視力衰退、酒駕、毒駕、無保險及不戴安全帶等高危行為。建議70歲以上司機續牌須每3年驗眼,酒駕上限收緊至與蘇格蘭一致的22微克。警方可即場用唾液測試檢控毒駕,無保險駕駛或加重罰款甚至吊銷牌照,不戴安全帶亦或加罰分。當局稱將以更嚴法例保障道路安全。蘇格蘭亞瑟王座山疑遭縱火蘇格蘭愛丁堡亞瑟王座山周日發生山火,消防懷疑與人為活動有關,不排除縱火。火勢蔓延至荷里路德公園山坡,現場緊急疏散,無人受傷。經通宵撲救後火勢受控,主要道路封至周五,當局籲市民避免前往。英格蘭多實郡多處山火肆虐英格蘭多實郡温伯恩附近荒地周六起火,焚燒69公頃,消防懷疑縱火,逾100名消防員參與,部分居民需撤離,高溫熱點仍多,預計本周後期才完全控制。同郡斯旺尼奇附近荒地森林火災持續逾一週,燒毀面積相當35個足球場,疑蓄意縱火,當局呼籲民眾遠離火場,避免阻礙救援。23國外籍罪犯先遞解後上訴英國政府擴大「先遞解後上訴」制度,由原8國增至23國,包括加拿大、澳洲、印度及東南亞國家。外籍罪犯被拒人權申訴後先遣返,再視像上訴。內政大臣稱加快遞解防濫用系統,減監獄壓力。司法及外交官支持政策,保守黨歡迎但批評未全面遞解,部分國家或拒收被遞解國民。非法傾倒木材...

  • 美國洛杉磯爆發反對移民執法的示威,總統指派國民警衛隊和海軍陸戰隊入城,被指濫權及破壞聯邦與州政府之間的分權。這場爭端也蔓延到海外港人社群,支持反對雙方各執一詞。然而經歷了一個星期的觀察,我越來越懷疑爭執的重點並不是移民議題,甚至乎不是公共政策;而背後的走向,相對於移民議題本身的分歧,恐怕更需要警惕。 在談我的觀察之前,先說說公共政策的爭議本來應該是怎樣的。如果我們想解決問題,而不是純粹發洩情緒,那麼我們需要的應該是細緻思辨。甚麼是細緻思辨?就是不要非此即彼,不要一刀切。例如在台灣,我支持或反對賴清德政府,不等於我必須同時支持或反對他的能源政策;就算我支持核能發電,也不等於我必然支持某一所核電廠的存廢。有常理的人,應該能夠把各條問題切開,逐項討論。 回到當前的移民爭議,反對或支持特朗普政府,和反對或支持當前針對移民的執法行動,可以是兩回事。反對當前的執法行動,也不等於就支持永遠不對移民執法,或者大開邊境以後不管合法非法,世事不用這樣滑斜坡。簡單把討論分為「撐移民」和「反移民」,然後對當前的執法行動提出質疑的一律扣為「撐移民」,那是思辨的懶惰。套用某著名港人時事評網紅的慣用說法,未免有點「小農DNA」,非現代人所為。 爭論的實證 那我們可以如何細緻一點?有些時候,公共政策的爭議會涉及原則問題,後面是價值觀的辯論;也有些時候,爭論的焦點是實證命題,可以通過現實社會中的經驗去回答。我們可從這分野開始。 舉個例,台灣的一大公共政策的爭議是死刑存廢。有些人認為「一命償一命」,是原則問題,那要爭論的就是這句話的含義,為什麼「一命」可以「償」另外「一命」;也有些人的觀點認為保留死刑可以阻嚇犯罪,那就是要實證的命題。例如香港和新加坡的社會文化經濟背景水平相近,都承傳了英國的司法制度,但是香港廢除了死刑,新加坡卻沒有;那麼香港在廢死後有沒有如某些反廢死論者所言,觸發出狂兇極惡的連環殺人事件?也沒有。 美國移民政策的討論也可以這樣分。有些爭論可以實證:例如說「非法移民沒有交稅」,實情是美國政府有向所謂的「非法移民」徵稅,紀錄十分齊全;又例如說「非法移民帶來犯罪」,實情是所有的移民(無論「非法」與否),在全國、州、縣、鄰里層面的暴力或非暴力犯罪率,都要比美國出生的低。這類問題很簡單,肯去找數據就會有答案。...

  • 收看節目 全國反示威人士湧上街守護多元價值 最近,因一起涉及兒童的致命刀刺事件引發的反移民情緒,英國多個地區爆發了示威和騷亂,導致暴力衝突升級。警方獲悉極右組織計劃在全國發起多達100場示威,目標包括幫助移民的律師和中心。 儘管有暴力升級的預警,但許多城市如利物浦、伯明翰、碧仙桃、白禮頓和倫敦的市民自發進行和平示威,保護社區,並未出現預期的暴力場面。在利物浦和東倫敦,市民甚至組成人盾保護移民服務機構。 然而,仍有少數反移民示威者在部分城市出現,如在白禮頓,但被警方控制。在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示威者與警方發生衝突,局勢緊張。...

  • 收看節目 17歲少年涉闖舞蹈班刺死三女童 在英國默西塞德郡Southport,一個海邊小鎮發生了一宗兇殘的持刀刺殺案,造成三名兒童死亡,十人受傷。兇案發生在一個以歌手Taylor Swift為主題的瑜伽和舞蹈工作坊,參加者為小學二年級到六年級的兒童。 遇害者包括六歲的Bebe...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