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中東局勢在過去一年變得非常緊張,多條戰線出現,人道危機擴大。隨著哈馬斯在去年十月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色列加強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報復,加沙地區已有超過42,000人喪生,大部分是巴勒斯坦難民。黎巴嫩的真主黨與以色列之間的軍事對抗也持續升級,真主黨由黎巴嫩向以色列發射火箭襲擊,以色列亦也面對來自伊拉克和也門的遠程攻擊,而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敵對行動也不斷升級,令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複雜。超過200萬加沙居民需要四處避難,黎巴嫩也有100萬人流離失所,平民百姓的生活非常艱難。 這集《中東戰火》特輯聚焦在黎巴嫩和加沙地區的衝突,透過無國界醫生黎巴嫩總幹事童靜漪和今年兩度參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加沙救援的歐耀佳醫生,帶大家走到人道危機的前線。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仍然是以巴局勢持續緊張。以色列軍方聲稱已作好準備,地面部隊隨時可攻入加沙,激戰一觸即發;而哈馬斯在國際壓力下,先後釋放了四名人質,仍扣留二百多名人質;埃及與加沙邊境終於局部開通,部分救援物資得以進入加沙,但燃料和食水仍非常缺乏。此外,中美關係有緩和跡象,中國外長王毅將出訪美國,為下月在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合峰會作準備,外界預計中國元首習近平將親自出席,並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至於香港方面,特首李家超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改善經濟及民生的措施。 以色列欲切斷與加沙聯繫 以巴局勢持續緊張,國際社會密切注視雙方的行動。以色列一方遲遲未有發動地面進攻,只不停空襲加沙多處,外界起初以為以色列在一邊部署進攻,一邊透過盟友循外交渠道營救人質,但隨著時間過去,開始有一些分析指,以色列政府一直舉棋不定,是由於政壇嚴重分裂,在哈馬斯發動突襲後,內塔尼亞胡表面上獲得包括在野反對黨派的廣泛支持,但只要他一步走錯,就會被迫承擔疏於防範遭受突襲,以及營救人質任務失敗的責任,以色列政府未來由誰主導,充滿不確定性。 《金融時報》於20日報道,以色列國防部長Yoav Gallant向國會外交及防務委員會表示,在軍事行動結束後,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生活將不再有任何責任,另一名官員形容,以色列將像切斷臍帶那樣,不再為加沙提供電力或工作機會,日後連接加沙與以色列的通道也不會再開放。以色列國防部長說,針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分三階段,首階段包括空襲和地面行動,旨在癱瘓恐怖分子和摧毀哈馬斯的基建;第二階段渉及激烈程度較輕的打鬥,旨在鏟除加沙境內一些反抗據點,而第三階段則是移除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生活的責任,建立新的保安現實。 以國農業部長在同一場合說,以色列將於加沙區內建立緩衝區,禁止加沙居民接近以色列邊境。此一說法令外界想到,以色列可能想效法南北韓分界線那樣,在南部加沙地區及北部與黎巴嫩接壤地區,設立無人可進入的軍事禁區,作為與敵對武裝組織分隔的緩衝區。至於以色列切斷與加沙聯繫後,加沙的二百多萬巴勒斯坦人如何謀生、可否自由離境等,全是未知之數。...
收看節目 最近,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成為香港人熱議的話題。這次衝突的導火線是10月7日猶太教的妥拉節。當天,以色列提前關閉邊境,以防安全威脅。然而,哈馬斯武裝分子發動了代號為「阿克薩洪水」的突襲,突破以色列防線,發射超過5000枚火箭彈,並攻陷以色列南部多個城鎮,包括一場音樂節聚集地,造成超過200人死亡。哈馬斯綁架了以色列士兵、外國人及平民,估計約有百人被綁架。這次襲擊被認為是哈馬斯模仿ISIS的暴力行為,導致以色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報復,包括封鎖加沙走廊,切斷電力、供水和物資。以色列在加沙進行了18年來最大規模的空襲和地面攻勢,造成超過1500人死亡,聯合國也對以色列的行動發出強烈警告。以色列的情報系統未能預測到這次襲擊,低估了哈馬斯的行動能力。埃及早前曾警告以色列,哈馬斯正在策劃大規模襲擊,但這些警告未受到重視。內塔尼亞胡政府被指過於專注於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擴張,忽略了加沙地區的潛在威脅。此次衝突讓以色列面臨空前的國內外壓力。政府的報復行動引發國際關注,而被綁架的人質命運仍是未知數。國際社會對哈馬斯的態度不一,歐美等多國將其定性為恐怖組織,而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則未有此定義,導致外交上的矛盾加劇。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莫過於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於猶太節日發動突襲,攻破以色列南部防線,造成逾900人死亡,百多名人質被擄。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對加沙地區發動持續空襲,造成逾千巴人死亡,加沙城鎮被炸成廢墟,二百多萬居民受困,缺水、缺電、缺糧,聯合國呼籲盡快設立人道走廊,讓老弱傷殘離開,讓援助人員和物資進入。 俄烏戰事未了,以巴烽煙又起,這兩場造成大量傷亡、催生大批難民的現代戰爭,標誌著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以聯合國和多個國際組織為基礎的國際和平秩序已經失效。而美蘇冷戰期間由北約與蘇聯兩大陣營藉核軍事競賽達致「恐怖平衡」、導致兩大陣營勢力範圍所及之地戰火暫告平息,亦已隨柏林圍牆倒塌而成為過去。 國際局勢混亂 在蘇聯瓦解、西方歡慶勝利後不久,高加索地區和非洲便爆發可怕的種族滅絕式內戰,當時美歐西方陣營尚能介入,逼交戰方停火談判,重劃疆土締造和平。但隨著美國軍事介入伊拉克與阿富汗後管治失敗,遺下爛攤子離場告終,美歐在維持國際和平局面上已失去左右大局的決心與能力。 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乘時而起,或直接揮軍攻佔烏克蘭,或支持代理人在敍利亞、黎巴嫩策動內戰,或供應武器予真主黨、哈馬斯等武裝組織搞恐怖突襲,從歐洲到中東到非洲都戰雲密佈,流血衝突不斷,無數平民淪為難民。難民潮不斷湧向歐洲,又造成了主張拒收難民的右傾政治勢力抬頭,令國際維和及人道救援變得異常困難;戰火導致油價颷升、能源供應不穩,也加劇了西方社會的經濟危機。 美圍堵中國計劃或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