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無疑是美國總統競選人特朗普,在選舉集會上遭槍手行刺,右耳被子彈擦傷,驚險逃過大難。特朗普血流披臉,在國旗映照下,仍不忘高舉拳頭,這一幕被美聯社攝影記者捕捉到,鐵漢形象瞬即傳遍全球,令共和黨氣勢猛漲。民主黨現任總統拜登除了譴責暴力,還被迫暫停競選廣告,並為之前多次指特朗普是美國民主最大威脅、該把他置於紅心標的等話道歉。這次政治暗殺雖不成功,卻對美國政局影響深遠,除了令特朗普選情看漲,極有可能再度入主白宮,還打開了政治暴力的潘朵拉盒子,令美國民主發展步入黑暗幽谷。特朗普遇刺的消息傳出後,網絡上有大量的質疑聲音,懷疑可能是共和黨自編自導自演的選舉把戲,亞洲華人社群更即時把事件與當年陳水扁遇刺扭轉選情聯繫起來。不過,從之後陸續浮現的各種細節來看,這次暗殺看來是真的,特朗普是非常幸運地逃過一劫。首先,槍手所在的位置,是演講台右邊130米外一幢建築物的天台,子彈射來之時,特朗普剛轉頭想看大屏幕。如果沒有這個扭頭的動作,子彈就不會只是擦著右耳飛過,很有可能從右側射入大腦。其次,槍手被特工擊斃前,其半自動步槍發射了多發子彈,擊中特朗普身後的集會民眾,造成一死二重傷。從這些細節來看,這次槍擊應該不是政治騷,如果是政治表演,子彈不應瞄準頭顱,槍手也應一擊即退,不會冒險多釀死傷,還把自己的命也賠上。 行刺事件後的選情特朗普遇刺對三個多月後投票的美國總統選舉有什麼影響?絕大多數媒體的分析都認為,行刺事件令特朗普選情猛漲,已是勝券在握。不過,從事件之後的首個競選民調來看,特朗普的支持度並沒有因為遇刺而明顯上升,企圖暗殺是周六發生的,該項調查在周一進行,訪問了2045名登記選民,特朗普支持率為46%,僅較拜登多1%,而這類調查的自然誤差就有正負2%。有政治分析指出,這是由於特朗普和拜登都曾先後當過一任總統,兩人在四年前的大選亦已曾正面對戰,這次是狹路再相逢,一眾選民早就選好了邊站,支持特朗普的固然會因為他遇刺險死義憤填膺,更加堅定地支持他,但反對他的人卻不會因此而同情他,更加不會轉而投票給他。不過,單一次競選民調並不足以下結論。未來數周最值得觀察的,除了全國性的選舉投票傾向調查,更重要的是在七個關鍵搖擺州份的民調。據7月16日發布的民調顯示,特朗普在這七個州份都領先拜登,差距介乎2至5個百分點。在密歇根州,特朗普獲42%支持,領先獲40%的拜登2%。在賓夕凡尼亞州,特朗普獲43%,領先獲40%的拜登3%。在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和內華達州,特朗普均領先拜登4%。至於威斯康新州,特朗普獲43%,領先拜登5%。這個民調應該還未反映行刺事件的影響,而民調顯示仍有約一成選民尚未決定投給誰。現在看來,行刺事件確有可能令特朗普的勝選機率增加,在決定性的七個搖擺州份進一步拋離拜登。這主要由兩個因素造成,其一是那一成尚未決定投誰的選民,看到特朗普氣勢如虹,在西瓜選大邊的心態影響下,最終可能把票投給看來會勝出的他;另一個因素是特朗普支持者受行刺事件刺激,如今投票意欲極強,反觀拜登方面,自從上次電視辯論慘敗、黨內刮起換馬旋風,支持者或失望或氣憤,投票意欲下降,此消彼長下,假如沒有其他重大變故,特朗普確有可能在三個多月後的選舉中進一步拋離拜登。 特朗普施政理念行刺事件後,特朗普在共和黨代表大會上,受到英雄式歡迎,正式接受提名成為總統候選人,並且宣布由俄亥俄州參議員萬斯(J.D. Vance)為競選拍檔,這個選擇反映特朗普對勝出大選信心十足。按照傳統智慧,特朗普既為年長白人男性,假如夥拍一個較年輕的少數族裔的女性,應該可以把支持面擴到最闊,所以共和黨內有不少人事前估計,初選時在一個州勝出的黑利(Nikki Haley)最有可能成為特朗普的拍擋,就像拜登夥拍賀錦麗那樣。但如今特朗普選一個比自己年輕40歲、近年政治主張與自己如出一轍、甚至比自己更右傾更激進,那是刻意栽培接班人,希望萬斯當一屆副總統後,便接力以「小特朗普」姿態問鼎白宮,把特朗普施政理念延續下去。什麼是特朗普施政理念?在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宮時,他沒有很強的施政理念,提出來的政策比較支離破碎,可行性也頗有疑問,例如在邊境大建圍牆。不過,經過數年在野,他不單成功掃除了共和黨內的反對聲音,並且匯集了一批智庫,制訂了共和黨全面改造美國的通盤大計,這個計劃以傳統基金會2025年項目的名義公開,經過眾多政治人物加持後,已儼然成了共和黨的施政藍圖。特朗普競選團隊怕藍圖太清晰引發爭議,改為製作了一個叫47議程的政綱宣傳片系列,把一些執行細節模糊了,但大理念還是傳統基金會那套,要點包括:將為數逾萬的聯邦政府僱員職位重新劃定為政治任命崗位,方便委任忠於總統理念人士空降,全面掌握各個重要部門,包括司法部、聯邦調查局等;全面取消拜登的清潔能源規管,鼓勵石化能源開採;在文化教育領域恢復傳統價值,包括學校可以祈禱,禁止教授性別新觀;制訂減稅措施,鼓勵富人投資,並以關稅保護美國製造等。(註一)至於對外政策方面,綜合上述智庫研究和特朗普與萬斯的公開言論,二人若上台執政,很可能會撤銷對烏克蘭的資助,逼使北約改組,讓歐洲自行承擔防務支出;強化對以色列的支持,打擊伊斯蘭國家及社群;把中國列為首要威脅,以全方位遏制措施阻止其威脅美國,包括將中國逐出國際資本市場。概括來說,特朗普的施政目標,就是重建以美國白人男性基督教徒為中心的社會秩序,在對外關係上放棄當世界警察,一切為美國自身利益服務。 民主黨的應變特朗普大難不死後氣勢如虹,拜登和民主黨會如何應變?行刺事件後,兩黨領袖的即時反應是暫停選戰攻擊,即時團結國民共同譴責暴力,這是很自然的,但也是短暫的。共和黨人已忍不住起哄,直指槍手行刺「是拜登下的命令」,因為拜登不斷說特朗普是美國民主最大威脅,是時候把他置於紅心標的,群起而攻之。這些說話無異於挾總統之勢鼓動民眾攻擊特朗普,如今真的發生了恐怖襲擊,拜登難道不應負責任?負責集會防務的特工團隊為什麼沒發現鄰近建築天台有人?這些保安漏洞是怎樣來的?這些責難,令拜登被迫道歉,但民主黨不可能就此棄選,等民眾消化事件後,便要再度出擊。在形勢惡劣下,拜登和支持者協商後,若最終不退選,就要部署把競選工程重心逐步轉移,竭力保住參眾兩院席位,避免共和黨同時控制白宮及國會,權力不受任何制衡;假如拜登和支持者協商後決定退出,就要換上較年輕的角逐者,重燃民主黨選民希望。從現在到數周後的民主黨代表大會,估計還會有許多明流暗湧。 社會上兇險的暗流無論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誰勝誰負,暗殺事件對美國政壇已造成了巨大深遠的影響,因為它挑起了許多人的仇恨:共和黨人對特朗普遇刺非常憤怒,許多人揚言報復,民主黨一些知名度較高的政治人物,隨時可能成為報復的目標;在民主黨的支持者方面,看到特朗普非但平安無事,並且被塑造成硬漢子、真英雄,四處受人歌頌,勢將入主白宮,屆時新移民、同性戀者、想墮胎的女性都會被針對受遏制,一些思想偏激的難免會產生訴諸暴力的念頭。這些被挑動的施暴情緒,猶如一道兇險的暗流,隨時會爆發出來,最終受害的未必是保安森嚴的政治領袖,更大可能是無辜的代罪羔羊。尤其美國最高法院不久前放寛了對半自動槍枝配件的管制,民眾很易擁有瞬間發射多彈的槍械,即使是未有資格買槍的年青人,也可以在射擊會社中練習,然後挪用父母的半自動槍枝外出行兇,就像行刺特朗普的青年槍手那樣。美國會否再次出現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種總統及總統候選人,以至民權領袖都相繼被刺殺的暴力浪潮?今天誰也說不上來。(圖:特朗普FB) 註一:https://www.forbes.com/sites/alisondurkee/2024/07/16/what-is-agenda47-heres-what-to-know-about-trumps-policy-agenda-if-elected/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