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數則,在國際方面,以色列軍隊轟炸難民營和天主教堂,造成眾多無辜平民死傷,令許多原來的盟友改變立場,英國、德國、法國等都公開要求盡快停火;在中國和香港這邊,特首李家超上京述職,向領導人交代的治港成就,主要是成功改造香港的法律及政治體制,對經濟危機略而不提;壹傳媒東主黎智英被控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一案,吸引了大量國際媒體關注,儼然成為了國際社會衡量香港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標。以巴戰爭以色列恃著有美國大力支持,一直堅持要把哈馬斯徹底鏟除,無視狂轟濫炸造成大量平民死傷。但隨著西方社會輿論愈來愈不滿以色列,而多國領袖又面臨大選壓力,甚至教宗也公開譴責以軍襲擊修道院,美國對加沙戰事的立場也起了變化。例如,正在以色列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公開表示正與以色列商討怎樣採取「外科手術式」軍事行動,減少行動造成的破壞。此外,近日美國媒體報道,白宮正在向以色列施壓,要就軍事行動結束後怎樣管治加沙,拿出切實可行的政治方案,不能既撒手不管加沙,又否定讓巴勒斯坦人建國自治。還有,支持哈馬斯的胡塞武裝組織不斷空襲駛經紅海的運油船和貨船,導致運油船被迫改道,國際油價颷升,美國須積極串連盟友,合力派遣艦隊護航,以確保中東石油進出口海道暢通,這項艱巨的任務,令美國有更強的誘因向以色列施壓,提早結束加沙戰爭。西方改變對以色列的態度西方社會逐漸改變對以色列的態度,原因有好幾方面,其一是西方媒體每天報道加沙戰況,把以色列軍事行動造成的巨大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人道災難,不斷傳送到民眾眼裡,令民調和輿論都傾向同情巴人,形成逼以色列停火的政治壓力;其二是以國的軍事行動欠缺讓盟友信服的計劃,所謂鏟除哈馬斯只是口號,如何達致、何時達成,全都沒有答案,令軍事行動淪為不斷造成平民死傷的無底洞;其三是軍事行動結束後,怎樣管治加沙,令以色列國民與巴勒斯坦人和平共存?以色列拒絕考慮西方提出的允許巴人建國的方案,又拿不出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令盟友無法向國民交代;其四是巴人死亡數字直線急升,哈馬斯政權公布數字已接近二萬,就算打一個六折,也是十倍於哈馬斯恐襲殺死的人數,報復恐襲到了這個程度,重視人權與國際法的國家再難以支持以軍報復下去。還有一點,以哈之戰轉移了國際視線,也削減了烏克蘭可以得到的援助,令反攻俄羅斯缺乏成果,戰事陷入膠著狀態,這形勢對已霸佔大量烏克蘭領土的俄國非常有利。歐盟礙於形勢,被迫提早啟動接納烏克蘭入歐盟的商談,希望阻遏俄國,歐盟領袖對以色列的不滿,背後有切膚之痛。李家超上京述職香港特首上京述職,有兩方面與過去不同,其一是中央領導人改變了接見的方式,從過去國家主席與國務院總理分別接見,改為聯合接見,反映中央收緊了對香港的政治控制後,認為再無必要花太多時間、以太高規格接見香港特首,聽取香港工作匯報。而且,中央政府的管治體制也起了根本變化,從昔日強調黨政分家,變成黨政一體,黨徹底指揮政,國務院喪失了決策自主權,變成執行黨中央決策的辦事機構。在這個新體制下,國家主席帶著國務院總理一起會見香港特首,突顯一切皆源自習近平親自領導和指示,在政治上就很容易理解了。其二,從李家超對外公布的述職內容來看,比較實質的只有兩點,一是宣稱區議會選舉「圓滿成功」,把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到地區治理,二是承諾在明年內完成23條立法,強化國家安全法律系統,其他都是務虛式表態,空泛地說會著力提高治理水平、發揮好香港優勢,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沒有充分交代香港當前面對的嚴峻經濟考驗,例如公共財政長期入不敷支、資金與人才持續外流、股市樓市屢創新低、國際金融中心功能被新加坡蠶食,特區政府如何化解應對?也許特首在閉門會議上會談到這些實際問題,但在會後向傳媒交代述職要點的講話中看不到,這反映了特首上京述職著重的是向中央交政治帳,經濟與民生變成次要。黎智英案黎智英案剛開始審訊,估計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暫時不宜具體評論案情。但觀察香港政局的人會注意到,這宗審訊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許多具影響力的國際媒體都作了大篇幅的報道,而報道內容並不局限於案件本身的特定情節,還包括案件突顯的香港法制轉變,例如被告人未被定罪已遭長期關柙、保䆁等候審訊的權利被剝奪、重大刑事案件卻不獲安排陪審團,只能由特定的國安法法官審理、申請海外執業的大律師來港辯護也被拒絕。這些有別於普通法慣例的安排,令黎智英案成為說明國安法怎樣改變香港法治傳統的經典案例。這些法治傳統的改變,近年不斷出現和積累,令香港原來享有的、有別於內地的法制優勢,正逐漸消失,國際媒體趁著黎智英案開審,來一次盤點總結,其客觀影響就是沉重打擊了香港的國際地位和形象,這次的損害是難以修補的。(圖 : Studio Incendo)▌[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包括以色列同意暫時停火,換取哈馬斯釋放部分人質;習近平與拜登的元首會談,成果比外界預期少,外資繼續撤出中國證券市場;台灣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賴清德夥拍駐美代表蕭美琴參選,大陸國台辦指責其為「獨上加獨」;香港學童自殺潮再現,當局啟動危機應變機制。習拜會成果有限從習拜會後國際主流媒體陸續發表的分析評論來看,此次中美元首峰會成果有限,較實質的僅有三項,即雙方恢復最高層接觸,同意管控分歧,避免關係進一步惡化;兩國軍方恢復定期溝通,協商處理突發危機;雙方合作打擊芬太尼等毒品。至於習近平呼籲美國企業加大對華投資,商界反應目前看來並不熱烈。《金融時報》近日一則報道指,2023年初因憧憬中國經濟將於疫後強勁復蘇而流入中國證券市場的外資,逾七成已沽售撤離,暫時無意重返內地,將保持觀望,直至北京採取更有力的刺激經濟措施,使中國經濟出現可觀增長。這則報道的焦點雖然是外資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取態,但在實體經濟投資方面,外資的考慮其實也近似,若增長前景持續不明,營商環境未獲改善,單是領導人出來呼籲,並不足以帶動外商投資。但如果有更多外商像萬事達卡獲准在內地發行人民幣信用卡那樣,克服多年來跨不過的監管門檻,外商才會再度熱衷在華投資。台灣總統大選台灣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正副參選人已確定,賴清德夥拍蕭美琴參選,親美色彩濃厚。而在野黨派方面的聯合參選計劃卻一波三折,國民黨侯友宜與民眾黨柯文哲原擬藉民調決定誰主誰副,但兩方對民調結果詮釋有異,致藍白合遲遲未能敲定。若最終是國民黨侯友宜當正選,則將容納兩岸「九二共識」之取向,侯柯配將被視為較親近大陸,與賴蕭配形成鮮明對比,而這次大選結果便會成為觀察台灣政壇未來走向的風向標,是進一步向美國靠攏、尋求美國保護以阻遏大陸犯台,或是謀求改善與北京關係,尋求減輕大陸動武意欲。這兩條路線的抉擇,對未來數年兩岸關係變化,會起著關鍵作用。香港學童自殺數字急增繼2015/16年後,香港再次出現學童自殺數字急增的危機,教育當局重啟當年制訂的應變機制,促使學校加強與教師、社工和家長協作,防範學童輕生。這次危機為何出現,人言人殊,可留待學者深入研究,當務之急是做好預防、監測、應變的工作。預防是加強生命教育,香港的中小學在這方面已有根基,教材套和工作紙都有,只要當局減少政治干預,勿把愛國教育凌駕學生需要,就能騰出課時和資源,讓老師做好生命教育。監測是指老師與其負責的班級加強互信,建立學生互助小群組,學會辨識自殺傾向信號,遇事故時迅速示警,及時尋求專業協助。應變就是老師或同學、家長察覺危機時,可立即找到社工、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員協助,合力挽回學童生命,不受學校常規輔導資源局限。這些應變措施過去曾發揮作用,但如今學校面對的是另一代的學生,一切需重頭再做。以巴衝突此外,以巴衝突也持續受國際關注,據國際主流媒體報道,在美國與卡塔爾再三斡旋下,以色列政府終於同意短暫停火,以色列將暫停軍事行動四天,換取哈馬斯釋放五十名被擄人質,而以色列也會釋放百多名被扣留的巴勒斯坦婦女及孩童。較早前,沙地、埃及、約旦及巴人自治政府等,一起派代表出訪北京,尋求中國介入調停,促使以色列停火,獲北京積極回應,雖暫未確定有何具體行動和效果,但中國儼然成為了除美國以外在國際事務上有影響力的大國。▌[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