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聯合國宣布將2025年定為「國際量子科技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Quantum Science...

  • 收看節目 ▌民主黨步向終局,羅健熙:市民信任才走到今天民主黨於周四晚召開中委會,集體決定解散。主席羅健熙表示,政治環境不斷變化,令黨的發展變得不可能,雖然可惜,但必須作出決定。根據黨章,正式解散需獲會員大會75%支持,未來將成立小組處理清盤事宜。消息指,早於2023年底,北京已透過傳話人向民主黨傳達,不允許其參與未來選舉,認為民主黨已無存在價值,應該解散。此外,民主黨成員及家人亦曾遭受滋擾,甚至收到威脅信件,顯示政治壓力不斷加劇。自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民主派空間大幅收窄。2020年《國安法》生效後,全國人大常委取消四名民主派議員資格,引發15名民主派議員總辭,當中包括六名民主黨成員。2021年,47名民主派初選人士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其中多名民主黨成員被判監,包括前主席胡志偉、黃碧雲、林卓廷等人,許智峯則流亡海外,遭港府懸紅通緝。2023年區議會選舉,民主黨派出的六名候選人全數未能獲得提名,民主黨在議會內的影響力徹底歸零。此外,政府官員亦長期拒絕與民主黨接觸,使其在社區及議政層面舉步維艱。民主黨前身為1990年成立的「港同盟」,後於1994年與「滙點」合併,成為香港最大民主派政黨,並以推動普選為目標。然而,歷經三十年,香港仍未實現全面普選,泛民主派力量近年亦逐漸消失於政壇。自2020年起,民主黨多次嘗試舉辦籌款活動,但每次均因場地問題而臨時取消,直至2023年才成功舉辦30周年黨慶,亦成為該黨最後一次黨慶。隨著民主黨正式解散,香港政治版圖將進一步改變,民主派未來發展方向仍然未明。▌北都發展擬發債,為「交功課」在所不惜?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周二記者會回應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南下指示,強調要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簡化程序,讓首批產業盡快進駐。他回港後立即召見各司局長,傳達夏寶龍的意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隨即表示,未來幾年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工程將進入高峰期,政府將透過公私營合作及發行債券籌集資金,以確保計劃不受財政狀況影響。陳茂波強調,香港政府債務比率仍處於低水平,發債屬穩健財務管理,並引用本地研究指出,發債支持長遠發展是「明智之舉」。然而,香港近年財赤嚴重,未來財政壓力持續增加。政府預計本年度將錄得近千億元赤字,並計劃未來幾年持續發債,發債額將介乎950億至1350億元,還款額於2028/29年度將高於發債總額。香港近五年僅2021/22年度錄得財政盈餘,其餘時間皆錄得巨額赤字,導致庫房儲備由2019/20年度的1.16萬億元下降至去年底的6640億元,跌幅超過四成。與此同時,基本工程開支不斷攀升,從2019/20年度的654億元增至858億元。隨著北部都會區加快推進,所需額外發債規模仍待公佈,而政府亦未有明確北部都會區的總造價。市場對北部都會區的投資前景仍存不確定性。發展局早前表示,已知的發展成本為2248億元,而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曾估算總投資額或達3萬億元,政府需承擔約1萬億元建設成本。然而,香港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零售業疲弱,影響發展商的投資能力。雖然政府已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但部分地產商財務狀況惡化,投資意願或受影響。資產管理公司DWS亦預測,由於租金收入下降、利息支出上升等因素,地產商盈利將進一步受壓,令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前景增添變數。▌俄烏和談開局亂,英揆訪美添變數?歐洲領袖於2月1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美國在俄烏戰爭談判中的行動及加強歐洲安全的措施。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出席會議,強調美國的支持對於確保烏克蘭長遠和平至關重要,並表達英國願意在提供烏克蘭安全保障方面發揮領導作用,甚至考慮派遣維和部隊。法國雖早前與英國討論相關計劃,但強調現階段不會派兵,而其他歐洲國家亦未達成共識。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表示,烏克蘭缺席的情況下不應作出決定,而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則認為當前討論戰後維和計劃仍為時尚早。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早前表示已與俄羅斯及烏克蘭對話,並計劃啟動和平進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cro...

  • 收看節目 施紀賢訪美前表態支持澤連斯基英國首相施紀賢在下周訪美前,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強調其民主合法性,並指戰時暫停選舉合理,類似英國二戰時做法。他支持美國主導促成烏克蘭長久和平,防止俄羅斯再侵略。施紀賢本週赴巴黎與歐洲盟友商討美俄突發談判對策,並表明戰後願派軍隊維和。同時,國防大臣賀理安宣布獲額外200億英鎊重整英軍裝備,進行半世紀最大軍改,統合8項軍費預算,預計另節省100億英鎊開支。首席法官罕表態責兩黨魁評難民案英國法庭裁定允許一個加沙家庭透過烏克蘭難民途徑居留,引發首相施紀賢及保守黨黨魁栢丹娜批評。首席法官Sue Carr罕有公開反駁,指政府應透過上訴機制解決爭議,並強調司法獨立必須受到尊重。施紀賢回應稱,若法例與立法目的不符,政府應收緊規則,他將於國會提出修訂方案。但他同時重申,對法治與司法系統的尊重不容置疑。通脹超預期達10個月新高1月通脹達3%,較12月上升0.5%,超出預期的2.8%,並創10個月新高。國家統計局指,食品及非酒精飲品價格上漲、機票降價幅度減少、私校增值稅上調及燃油成本上升是主因。半年通脹預測已上調至3.7%。分析認為,高通脹將削弱英倫銀行減息空間,但今年仍可能減息兩次。財相李韻晴則憂慮,高通脹或導致公務員拒絕政府2.8%加薪方案,進一步加重公共財政壓力。再揭內閣成員誇大履歷工黨內閣爆發資歷造假醜聞。BBC揭發財相李韻晴誇大其在英倫銀行及商界的經驗,導致她修改網上履歷。隨後又發現她聲稱在《政治經濟學雜誌》發表文章,實際刊登於級數較低的《歐洲政治經濟學雜誌》。學者批評此錯誤不應發生。商業及貿易大臣韋諾韜亦被揭曾自稱為曼城事務律師,實際上未完成實習,未獲律師資格。他的發言人稱這是失誤,並表示他已澄清自己僅為實習律師。研究指監獄明年或再爆滿一項政府獨立研究顯示,儘管犯罪率自90年代中期下降,但歷屆政府持續嚴打罪行,導致判囚人數激增、刑期延長,卻未能改善重犯問題,反而引發監獄爆滿危機。去年9月,政府被迫提前釋放數千名囚犯。報告警告,若今年未進行懲罰與更生制度改革,英格蘭及威爾斯監獄將於明年初再度超額。英國囚犯數量居西歐前列,蘇格蘭本週亦因爆滿問題,分三期提前釋放近400名刑期少於4年、已服刑40%的囚犯。政府被裁定不公平解僱吹哨人法院裁定,外交部前員工Josie Stewart因揭露約翰遜政府2021年從阿富汗撤退時的混亂與不當行為而遭不公平解僱。她當年向BBC爆料,指政府錯誤決策,並優先撤離保護動物組織員工,令更需援助者延後撤離。法官認為,相關消息當時已流傳,而官員卻公開否認,Stewart的舉動屬公眾利益。曾任職外交部7年的她強調,不應要求公務員在良心與事業間作出抉擇。警日收逾百兒童淫穢影像舉報警方公布去年接獲逾38,000宗涉及未成年人的淫穢影像舉報,平均每日超過百宗。由於法律漏洞,傳送平台僅在技術可行時才需移除內容,而點對點加密使平台無法監控,導致兒童易受侵害。在調查的7,300宗案件中,Snapchat佔一半,Instagram佔11%,Facebook與WhatsApp分別為7%及6%。關注團體促政府修法,強制平台加強審查並主動報警,但部分平台反駁,指保障私隱同樣重要,開設「後門」恐被罪犯或極權政權濫用。泰晤士水務可舉債30億英鎊泰晤士水務在高等法院上訴勝訴,獲准舉債30億英鎊,暫時避免下月被政府接管,確保業務可持續數月。該公司為全國1,600萬人提供服務,聘有8,000名員工,現時債務已達190億英鎊,導致水管維修及排污管理不善,屢次發生污染事故。批評者認為,即使現有債權人同意新貸款,僅能暫緩危機,年底仍可能需政府介入,倒不如直接將公司收歸國有,進行大規模營運改革,以確保長遠穩定發展。大學建議重新引進野狼減碳列斯大學研究人員建議在蘇格蘭高地重新引入野狼,以幫助英國達成2050年零排放目標。研究指出,狼群獵食紅鹿可減少其對樹苗的破壞,促進森林擴展,每年吸收100萬噸碳,佔英國減碳目標5%。蘇格蘭野狼已滅絕約250年,紅鹿數量因缺乏天敵激增至40萬隻。然而,農業及郊野團體強烈反對,擔憂狼群威脅畜牧業與居民。歐洲統計顯示,每年3至4萬頭牲畜遭狼襲,其中包括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的矮種馬。 ...

  • 收看節目 工黨政府政策重點已轉移?英國內政部在社交媒體罕有地公開,遣返外國罪犯及申請庇護失敗的難民片段,多名移民部執法官員將47名阿爾巴尼亞人,押上專機送離英國。傳媒報道這一程私人包機,估計成本100萬英鎊。內政部亦修改申請入籍指引,任何人只要是非法入境英國﹐無論事隔多久,入籍申請一般都不會獲批,亦具體提到包括坐小艇、藏身汽車等危險偷渡方式。想知道工黨政策走向,為何與保守黨和改革黨越來越相似,請數看《兩邊走走》EP132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看似定局的情況能否扭轉?中國駐倫敦超級大使館計劃所屬地區的塔村市議會,就計劃重啟召開六日聽證會,收集公眾意見。不過在首日的聽證會上,市議會就已經表明,由於警方之前已經撤回反對,市議會亦再沒理由繼續反對計劃。市議會在聽證會指,因倫敦警察廳改變立場而撤回反對,倫敦警察廳的書面回應則指,撤回反對基於市議會突然提供的評估報告,兩個機構互相推搪。住在皇家鑄幣廠原址附近的居民就進行眾籌,打算向政府提出法律訴訟。想知道今次超級大使館計劃最新進展,請收看《兩邊走走》EP132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要數最印象深刻、最鍾意嘅球場,大家一定會講自己愛隊嘅主場。但係世上球場何其多?可能係你睇過嘅、未睇過嘅,有啲管理良好,有啲面目全非,原來背後都好多故仔可以講!韋斯咸fans阿Pete除咗槌仔主場,仲去勻晒英國唔少球會,見識過唔同球場嘅設備同特點!而阿大(李文雋) 就係足球旅行達人,踏破鐵鞋,睇過咁多唔同嘅球場,走訪唔同嘅足球大小國,佢最後又情歸何處呢?今集場Bean傾波,同你由球場硬件講到足球文化體驗。 ...

  • 收看節目 ▌港經濟規劃成績欠奉,京官插手「換球員」?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1月8日至10日視察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合作區及鹽田港,了解北部都會區規劃與經濟發展。1月9日,他主持4小時座談會,多名官員報告2025年經濟金融計劃,並強調勇於改革、敢於破局,為中央官員首次使用該詞。有分析指中央不滿河套及大灣區發展進度,夏此行意在「督軍」,促進落實習近平去年12月在澳門的指示。特首李家超於1月6日訪哈爾濱,1月11日返港。面對近千億財赤,建制派倡官員與公務員凍薪或減薪,部分工會已同意。此外,前文匯報總編輯吳明受聘政務司長特別助理,協助中國政策研究。新任中聯辦副主任祁斌提出改革香港資本市場,建議獲政府重視,由財經局長許正宇跟進。此行適逢財政預算案發表前夕,反映中央對香港經濟與國家發展融合的高度關注。▌倫敦華使館計劃勢必行?居民眾籌奮力抵抗中國駐倫敦超級大使館計劃在塔村市議會展開四日聽證會,但1月13日市議會已表明,由於倫敦警方撤回反對,市議會亦無理由繼續反對。警方根據市議會去年12月提交的行人路況報告,認為新大使館選址可容納最多2000名示威者,不影響周邊交通,因而改變立場。但2月8日的示威證明該區交通嚴重受阻,引發安全隱憂,市議會與警方互相推卸責任。反對計劃的團體包括英國港僑協會、皇家鑄幣廠居民協會等,批評政府受外交壓力影響決策,擔憂大使館落成後將引發更多示威。居民發起眾籌法律訴訟,示威後5日內募款近2萬英鎊。香港民主委員會宣布3月15日舉行第二波示威。聽證會將持續至2月20日,結果將由規劃檢察專員提交報告予副首相韋雅蘭,預計上半年內決定批准、條件批准或否決。若計劃獲批,反對方或提司法覆核。中國外長王毅1月13日訪英,強調中英需加強合作,展現大國擔當。▌英各黨移民議題爭民望,政策收緊成趨勢?內政部1月10日罕見公開遣返47名阿爾巴尼亞人的片段,並強調去年7月以來已驅逐近1.9萬名違規移民,按年增25%。同時,內政部宣布黑工掃蕩行動拘捕600人,並修訂入籍指引,禁止非法入境者申請英國國籍。工黨政府為應對改革黨崛起,移民政策趨向強硬。1月12日首相答問環節中,施紀賢承諾堵塞法律漏洞,並將移民問題歸咎於前朝保守黨政府。但改革黨民調首次超越工黨,令政府進一步收緊政策。移民法案1月10日國會二讀,通過後將成立邊境保安指揮部,強化執法。保守黨批評法案未提及限制移民人數,擔憂大量外籍勞工獲得永久居留,加重財政負擔2340億英鎊。有報告指2021年至今批出200萬個簽證,未來將影響房屋供應與社會福利。《電訊報》及《泰晤士報》建議延長移民申請永居年限至10年,並限制低技術勞工簽證發放,以減少對經濟的長期影響。

  • 收看節目 市議會不再反對中國建超級大使館計劃 上周末,數千人在倫敦示威,反對中國在皇家鑄幣廠舊址興建超級大使館。塔村市議會本周舉行公聽會,亦市議會指基於警方撤回保安反對意見,市議會無理由再反對,但當地居民協會指示威已證明新使館外圍難以容納集會,將繼續反對。儘管英方高層支持計劃,中方律師卻拒絕遵從英國政府建議,堅持不改變使館內熙篤會遺址管理,亦不允許公眾參觀或確保緊急救援車輛暢行無阻,引發關注。 英國恐未能避輸美鋼材關稅 英國跟隨美國拒簽巴黎AI峰會全球聲明,亦未與歐盟聯手應對美國鋼鐵關稅。駐美大使曼德爾森稱英國歡迎脫歐機遇,商貿大臣艾禮遜指新關稅3月12日生效,英方將與美方商討對策。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強調美英貿易逆差,美國為英國鋼材第二大市場,每年進口20萬噸、價值逾4億英鎊。副首相韋雅蘭承認鋼鐵業經營困難,政府將持續支持,並指業界在大規模建屋計劃中擔當重要角色。...

  • 收看節目 美國關稅措施對中港一視同仁。美國總統特朗普表明,向中國就在原有基礎上再被加徵10%關稅。原本他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不過中國公布連串還擊措施,對美國煤炭及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等徵收10%關稅﹐限制25種稀有金屬產品與技術出口。中國出招後特朗普改口,稱不急於與習近平交談。美國政府的公報進一步表明,對中國的10%關稅同樣即時適用於原產自香港的產品。而個人單日攜帶零售價值800美元或以下的中國及香港貨物入境,亦不再享有以往的低價豁免關稅優惠,須要報關。種種措施,意味香港不再享有以往的獨立關稅區待遇。想知道中港對美國關稅反應如何,以及其他國家的對策,請收看《兩邊走走》EP131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藝術與科學 如何選科? 如何應考?主持:周萬聰👩🏻‍🏫 英國中學Science老師 Ms...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