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由台灣到英國,一路走來都不容易,而尋求庇護的路途上,幸好有你們的支持,我才能跨過重重難關,成功獲得難民身份,可以在英國展開新生活。 感謝在身邊的你們,像天使一樣,支持著我,給我滿滿的愛。 首先感謝當初在台灣遇到的所有朋友、老師及同學。無論是台灣或是來自香港的你們,在我面對一切不明朗的情況時,幫助我慢慢適應,雖然在台灣的時間不算長,而我也只是在大學讀了短短的一個學期,但大家都很關心支持我,台灣的溫暖回憶中,有你們的身影,很感恩。 再要謝謝所有給我意見,建議我從台灣轉到英國尋庇護的你們,甚至是實際行動幫助我順利由台灣到英國,提供一切支援的你們,謝謝你們。沒有你們,我應該會十分徬徨,不知何去何從,亦不能走到今天。 然後一定要感激我初來報到,對英國完全陌生時,照顧我差不多一年的朋友。這對朋友對我一直的關懷備至,不希望我到難民宿舍獨自生活,邀請我到他們家暫住,一住便是差不多一年。他們從不介意我的身份及限制,一直照顧、關懷及支持,教懂我如何適應英國的生活,讓我有能力可以好好照顧自己,開展新生活。 謝謝在英國認識的你們。特別是港援的朋友,一開始便幫助我,讓我了解如何在英國尋庇護,提供支援的你們,陪我走過每個階段,由一開始提供文件、證據,之後給予我參與義工服務及正式工作的機會,到後期陪伴我預備面試,你們的支援及關愛,令我十分感動。 謝謝給予我做義工機會的大家,包括本地的charity、nursey...
英國紹斯波特(Southport)的舞蹈班刀襲兒童案,觸發全英多地反移民和反穆斯林示威,並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有清真寺被破壞,逾百警員受傷,及後有示威者於難民被安排入住的酒店縱火,又於網上散播攻擊名單,目標包括多名協助難民的律師,騷亂持續多日,警方大舉拘捕暴動人士,至周一累計逾400人被捕。 極右勢力所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強烈譴責暴行,指是極右勢力所為,強調會將暴徒繩之於法。其實,極右勢力網上播謠只是今次騷亂的導火線,騷亂根源是更深層的社會矛盾,包括非法移民迅速增加、警方維持治安不力、北部城鎮長期受忽視、人口變化加劇社會衝突等。 施紀賢和他領導的工黨新政府,不止一次把連日來在英國各地爆發的騷亂,歸咎於極右暴徒,指他們不代表英國民眾,會將他們繩之於法。這個說法值得商榷,雖然這次大規模騷亂的確有右翼政治勢力惡意煽動的痕跡,證據包括極右勢力領袖在社交平台上散播謠言煽動民眾的帖文、把穆斯林宗教建築、難民收容酒店及協助難民的律師等列為攻擊目標。 這些都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但連日來參與示威的大批民眾,包括那些向警察擲物攻擊、參與破壞建築物、被指觸犯暴動罪的示威者,真的全是極右政治勢力成員嗎?隨著被捕者陸續上庭,他們的精神面貌和家庭背景被傳媒報道,公眾開始看到,所謂極右暴徒發動騷亂,只是事實的一部分,互聯網社交平台散播謠言導致騷亂,也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三個社會問題...
路易士老師真要讚讚自己勤力。別人經過塑像,總是會「掂行掂過」。我則總是會走上前,拿出手機拍一張照。我知道,這又會是一段可以學習的歷史。 有次探朋友經過滑鐵盧車站(London Waterloo Station),人有三急,尋找洗手間期間,發現有一座獻給「疾風世代」的紀念雕塑。「疾風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原來是指1948年至1971年間從大英帝國殖民地加勒比海附近島嶼(主要來自牙買加),移居英國本土的一群人及其後代的稱號。 這座雕像於2022年6月22日(被稱為「疾風日」)在車站主入口後方的大廳揭幕。我們看到一對加勒比男女和一名孩子,穿著他們的“Sunday best”(即最好的服裝),站在多個脹鼓鼓但破損的行李箱上。他們堅定地站在一起,展現他們抵達英國開始新生活時的希望和願望。...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 一家四口來到英國已經兩年了,今個暑假對一家人來說特別難忘。 一對子女跟著媽媽小英回香港,說是回港度假,買的卻是單程機票。爸爸少華一人留在英國,希望在這幾個月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一家人再想想下一步怎樣走下去。...
17至18世紀的啟蒙運動,是歐洲知識界一次劃時代的文化運動。這運動在科學、理性、宗教、信仰、政治、經濟、文藝、技術等多個領域上,塑造了現代的文明、價值與人的心靈。啟蒙運動更通過當時崛起的歐洲強國,把這種文明、價值和心靈,輸出至全世界,成為至今仍然主導人類認知和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文化資源。1919年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揭櫫要打倒孔家店,追求「民主」和「科學」,正是這種現代世界的文化運動大潮下的一股巨浪。不少人因此稱五四運動為中國的啟蒙運動。啟蒙運動中最有代表性的其中一句格言,是德國哲人Immanuel Kant在〈甚麽是啟蒙〉一文中所說的「敢於思考」這句說話。16、17世紀的歐洲,隨著個人從封建制度關係的逐步解脫、科學知識的建立和傳播、理性思辨的抬頭,在知識界慢慢形成一種深具批判力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著重運用理性思維,以確立辨別是非對錯的標準和方法。這種標準和方法對傳統的信仰、道德、知識、政治、社會等權威造成了愈來愈重大的挑戰,新的知識精英日益認為,這些傳統權威如果經不起理性標準和方法的批判考驗,那便是代表這些權威只是人們的迷信或偏見,既不能反映客觀真實的世界,而且更阻礙理性認知的建立和人類心靈的進步,使社會發展未能朝向更文明更開放的道路邁進。要改變這種現狀,知識界和社會的進步精英便得為社會大眾進行啟蒙,而啟蒙的要點,正在於個人必須採納理性的標準和方法,敢於思考,挑戰未經啟蒙考驗的傳統權威,為人類和社會帶來福祉。啟蒙運動的輸出歐洲17、18世紀不少的傑出思想家、科學家、文化人對啟蒙運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法國和英國知識精英的貢獻尤其突出。Rene Descartes、De Voltaire、Baron de Montesquieu、Marquis de...
曾遇遊客,初抵藏地即遇雙彩虹,問我有何啟示。我直言西藏高原,常見彩虹。遊客聽後,似感不足,反覆追問,深覺定必有因。言談越說越神怪,我才明白過來,原來遊客深信自己擁有神秘力量,認為彩虹為其而生。其後西藏朋友得知此事,跟我說不少遊客來藏,想像力驚人,或自謂高僧大德顯現,或自以為空行母轉世,啼笑皆非。 若我隨著遊客意思,妄言「彩虹因你而起」,他應滿意。可我必須坦白說,高原彩虹出現機率遠超低地,因空氣清澈、塵污少、氣壓低、日光易透、視野廣闊,加上氣候速變,雨水或生或滅,高原視角,皆利彩虹生起。 得見彩虹,自是喜悅,記得多年前與好友漫步拉薩,走至天橋,忽見布達拉宮上浮現雙彩虹,心亦歡喜,至今猶記當時感動。然而感動歸感動,若妄自尊大,以為彩虹為己而起,是何等傲慢,過度牽強。 於瑣事尋快樂,因天色而高興,悠悠天地間覓得意義,乃人生正道,荒亂時勢尤須如此。但當明白,虹光非因己而起。彩虹常在,惟觀者抬頭方能察見,非言抬頭必見彩虹,然而若不抬頭則肯定不見。生活中彩虹之多或超想像,只差在你是否願意抬頭細看。 請加圖...
收看節目 ▌[城市亂彈]畫家簡介vawongsir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曾任中學視藝科教師。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政府指他的作品涉及反政府題材,教育局以此裁定他專業失德。出版插畫集有《假如讓我畫下去》、《我在老地方等你》、《加多雙筷》等,現居台灣。
1945和1997,分別是二戰結束和香港主權移交的年份,香港人想必對這兩個年份都有印象。工黨於二十世紀初創立,多數時間在野,創黨至今僅出七名首相,撇除新近當選的施紀賢(Keir Starmer),真正贏得政權並有意義地執政的,便要數艾德禮(Clement Attlee)和貝理雅(Tony Blair)兩人。(其實有第三人——威爾遜 Harold Wilson,但礙於篇幅所限,本文專注討論工黨的路線之爭)。而1945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