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半職爸爸,業餘畫畫:喺香港當下,用漫畫記錄畀小朋友的說話。

  • 以香港警察為主題的電影《守城前傳》在 6 月 20 日於警察總部首映,但被《大城誌》揭發電影未有取得評級,影片仍未領取上映「核准證明書」(註一),「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後來回覆《大城誌》指出根據香港法例第 1 章...

  • 中大崇基學院建校於1951年,是由13所基督教大學從大陸避泰而來香港成立的。1955年這些大學同樣在台灣台中大度山創辦東海大學。我1970年入讀崇基學院,1983年來到東海大學,是我從德國回來後第一所教授的大學。 崇基和東海有不少相同之處。13所基督教大學的校徽仍掛在崇基教堂和東海校長辦公室屋內;貝聿銘設計的東海教堂和崇基圖書館同樣以Lucy Moore 為名,兩所大學的教學課堂有近似顏色的磚牆。回到東海有一點點回到母校崇基的感覺。 1984年我曾説那年代的台灣,沒有一樣東西比香港好: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交通運輸和人文質素比香港落後得多!然而40年過後,香港還有那些比得上台灣? 東海仍然是有學術自主自由的大學,崇基呢?基督教的自由博雅教育理念還有多少剩下來?...

  • 我乘搭一班前往英國的航班,透過申請政治庇護去延續剩下來的希望,從此展開了一個探索潛藏在自己內心裡另一個自己的旅途。 中午,倫敦。飛機的起降聲此起彼落,有更多的港人從香港來到英國,我在Instagram的story上又有朋友post來到英國的story了。香港與英國現在的狀態,已不是去或留能解釋一切的故事,中間的交流只有更頻繁。我有時會想,我們今生這輩子所遇到的一切經歷,是基於我曾經作的決定而導致的因果關係,還是一切冥冥中有所安排?前世,今生,我上一世也是個香港人嗎?我一直嘗試去解答今生的答案,有時會看電影去尋找。正如電影《雲圖》,它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描述前世今生的關係。我慢慢相信前世的影響,今生要去解答前世的自己。 同一天空下,英國政府因為維持難民的成本高,正研究進一步收緊接待尋求庇護者的措施,其中一個方案是將尋庇護者安置在前軍營或過渡船。一直以來,所有尋庇護者都可以在尋求政治庇護時向內政部申請住宿,住宿的地點按隨機抽籤而定,但都是一些整幢獲徵用的旅店。徵用旅店涉及龐大費用,而新的政策就意味著將來的尋庇護者有機會被安排到前軍營或過渡船上生活。英國的議會甚至民間,對此政策都十分保留,因為本著人文精神,尋求政治庇護者都應該有尊嚴地活著,尤其是那些冒著戰火離家、冒著生命危險乘坐小艇走難的人,有些人一去不返,有些人被人口販賣者乘虛而入,大家為的都是通往明天的路。 世界的環環相扣 提交了政府庇護申請的香港人,仍有很多在默默等待的過程中,很多人仍然無法計劃自己的人生去向。而事實上,有更大的戰爭正在歐洲發生,政治庇護審核的過程只會越來越困難。歐洲的能源危機持續;維持難民的成本越來越高;政治庇護審批越發艱難,環環相扣,就令身在香港的人都需要知道為何英國電費變貴,為何會與大家息息相關。這並不能以二元對立、黃與藍的本位來思考,這是我們的民族與其他民族的經歷,彼此互為影響,又各自發展。縱然我們如此渺小,但又是組成這環扣的必要元素。 香港人自2019年流散到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的救生艇計劃仍然開放。有人留,有人走;有人相信,也有人懷疑。再見並不是不會再見面,河水一直在流動。活在當下,正如水上人在船上的生活,其獨特的空間和生活方式所孕育出的文化習俗,成為組成香港的元素,變成我們一直強調的:由開埠初期的小漁村,變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出海祈求天后保佑到唱《下一站天后》。正如電影《北非諜影》,電影中的港口總有一間酒吧充滿離別與重聚的故事。...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無疑是俄羅斯的「快閃兵變」。雖然僱傭兵集團進軍莫斯科虎頭蛇尾,但已暴露了普京及俄軍的弱點,令美國和歐盟更堅決支持烏克蘭戰勝俄羅斯,逼使普京下台,所以有分析家指出,此次失敗兵變成功開啟了後普京年代。 點算得失,瓦格納僱傭兵集團確是輸家,普里戈任的幾點要求,看來全都沒有兌現,普京沒有撤換國防部長、檢控部門向俄國媒體放風說,針對普里戈任叛國的調查沒有撤銷、白俄羅斯也不是什麼安身立命之處。普里戈任公開背叛普京,指揮軍隊衝往莫斯科,威脅首都安全,卻在距離首都只有二百公里的地方,突然宣布不會發動流血內戰,下令軍隊調頭撤退,莫斯科不用真打一場硬仗,便平息了兵變。 普京和俄國軍方也成輸家 如今,普里戈任失去了俄羅斯一切供給援助,想再在中東或非洲稱霸一方已無可能,還要面對普京的殘酷報復,除了解散集團設法逃亡,恐怕已別無他法。他滿手血腥,犯下無數戰爭罪行,若踏足西方國家勢力範圍,立時便會被拘捕檢控。這個廚子出身的僱傭兵首腦,憑藉普京信任,替普京在敍利亞和非洲搞風搞雨,或策動軍事政變,或支持軍政府高壓統治,攻打烏克蘭時更使用殘暴手段對待平民,如今因背叛俄羅斯被秋後算帳,可謂咎由自取。 普里戈任雖然是輸家,但普京和俄國軍方也是輸家,這次兵變的結局是兩敗俱輸。莫斯科雖然不用打硬仗便平息兵變,但瓦格納僱傭軍可以輕易佔據南部軍事重鎮羅斯托夫,然後在不到一天之內,北上行軍逾六百公里,直逼莫斯科外圍,沿途沒有遭遇任何實質反抗。俄國軍隊採取被動放任姿態,僅地區政府出動挖路機器破壞公路,或以貨櫃車阻塞路面,試圖阻慢瓦格納軍迫近首都。這種低級的對抗手法,充分突顯了俄軍的內訌與無能,空自擁有戰機、坦克和導彈,在保衛首都時卻統統無影無蹤,國防部長和軍方將領在面對普里戈任公開叫陣也龜縮不語,既不還口也不動手,所謂軍事強國,給人的印象卻是強弩之末,外強中乾。 俄國人質疑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 最近不少朋友製作podcasts,但專業的收音工具動輒上千美元,礙於成本及設備所限,收音效果難免有種「土炮」風味。這篇文章就是談一談,如何用最簡單的收音工具,例如 iPhone 內置的語音備忘錄,在不添加外置收音咪的情況下,如何錄出類近於專業錄音室的效果呢? 答案很簡單,又用上人工智能。 Adobe 把大量乾淨與嘈雜的聲音作對比,訓練出深度學習模型,利用人工智能過濾聲音,能自動挑選出人聲頻率,提高語音清晰度,消除背景雜聲,銳化聲音頻率,即使是土炮工具製作的錄音節目,也能變成「類似」在隔音工作室錄製的效果。...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