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提及太多資訊安全,總會聽到有人說:「如果你沒有甚麼好隱瞞的,就沒有甚麼好害怕的?」每次聽到這種提問,我就會給對方下一戰書,看看他是否容許我檢查他的手機,又或詢問他任何性質的問題,甚至涉及個人私密私隱。對方仔細想想,就不敢堅持。平心不作虧心事,確實沒有甚麼見不得光,但問題是,我為甚麼要告訴他人?銀行沒有見不得光的錢,不代表要把結餘公諸於世;相簿裡沒有色情照片,不代表要把家庭照片給任何人檢閱。道理實在很顯淺,如果有人堅持 nothing to hide, nothing to fear,就叫他先。有時只想為某一個...
去年10月30號在《相印集》刊出「異鄉深秋」,第一次展出聖奧本斯公園的景色。轉眼秋去冬來,然後春臨大地。深秋是金黃,嚴冬是滄白,春天是黃、白、藍,之後盛夏來到此間,綠色便是主調。同一個公園,四季呈現不同景象。大自然就是如此,永遠在流變之中,循環不止。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第六封信 6.2明慧,大學通識教育與中學通識科沒有關係,但與大學理念有極密切的聯繫,因為我相信通識教育課程是實現大學理念的場所。每一所大學和其他大學不同之處,重要的不在乎研究院和學系的分別,是在於如何構思和實踐通識教育課程。哈佛、芝加哥或哥倫比亞大學的獨特通識教育課程便其中表表者。1998年中文大學委任我為大學通識教育主任,直到2012年退休為止,長達14年。除了哲學系之外,通識教育是我在中文大學最重要的任務。我應該怎樣在大學通識教育中,實行大學和博雅教育傳統的呢?2002年終於迎來良機,當時新上任的金耀基校長對通識教育進行全面的課程檢討,金教授是知名的社會學家和散文作家,也是唯一一位以中文撰寫有關大學和通識教育理念的學者,他的理論影響我對中文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甚深。2003年的檢討報告為通識教育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大通識課程的哲學根源從開始我便注意大學本科課程和通識教育之間的區別。我的關注點是通識教育在整個本科教育裡所扮演的獨特角色。通識教育一定不能被視為附加的部分, 而是應該體現大學教育的本質。因此每間大學均須注意課程理念,以及制定各自的通識課程。中文大學的使命是融合中國的人文主義和西方的博雅教育。但是,我可以在哪裡覓得中大通識課程的哲學根源呢?唐君毅是新亞書院創辦人、哲學系的首位系主任兼講座教授,以及當代新儒家的創辦人之一,他高度重視人文和大學教育理念。 1950 年,新亞書院的使命宣言中說道:「惟有人文主義的教育,可以藥救近來教育風氣,專為謀個人職業而求智識,以及博士式學究式的專為智識而求智識之狹義的目標之流弊。本於上述旨趣,本書院一切課程,主在先重通識,再求專長。首先注重文字工具之基本訓練,再及一般的人生文化課目,為學者先立一通博之基礎,然後再各就其才性所近,指導以進而修習各種專門智識與專門技術之途徑與方法。務使學者真切認識自己之專門所長在整個學術整個人生中之地位與意義,以藥近來大學教育嚴格分院分系分科直線上進、各不相關、支離破碎之流弊。」雖然唐君毅不是使命宣言的作者,但他一定會完全認同通識教育所強調的人文主義。的確,他所撰寫有關中華人文與教育的關係的重要著作,為我對通識教育的了解奠下基礎。當中〈人文學術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之分際〉也許是唯一就該命題展開討論的中文著作。根據唐先生的看法,所有知識的分支源於人類的主觀性。人文和其他科學的差異並不在於不同的學習主題。從某種意義來說,所有科學,亦即學科,都是意味著彼此。例如歷史科學,沒有人會否認所 有的知識在本質上都是歷史性的。以語言符號文本呈現的物理知識,其實也是歷史性文本。區別在於人類以哪種方式去看待世界。 唐先生解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及人文學術之不同,我們可說依於人之看世界,主要有三種態度或三種觀點。一為把事物作為離開或外在於我之為人之主觀的行為與精神,而自己存在者來看。由此而有自然科學。二為視我為人群中之一分子,而把我之主觀精神與行為,客觀化為人群中之一分子的精神與行為,而看此人 群中之各分子之精神與行為,如何互相關係影響,以結成此人群之社會。由此而有社會科學。三為把我之主觀精神與行為,以及其所對之自然社會之事物,皆攝入於對我們之主體的精神與心靈之『自覺的回顧反省,或自己對自己之反應,自己對自己之感通,自己對自己之行為中』去看,由此而有人文學術。」課程強調人文精神基於這個理解,我提議移開傳統通識教育分布的必修課或核心課程,根據唐先生的哲學把通識課程改為「探究人類智性關懷的四範圍」。課程應反映出在追求知識過程中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並沒有把課程分為藝術、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而是提議了讓學生看待知識的四個範圍。他們是人類存在的基本智性關懷:我們應該知道自身文化傳承與自然、社會,以及我們自身的關係,目的是做到自我覺察和反思。四範圍包括:(1)中華文化傳承:中大學生應該對中華文化有基本認識,也應該對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徵有全面認識。學生應該透過綜合的方法,從廣泛的歷史、社會和理性的角度來學習欣賞和評價中華文化。(2)自然、科學與科技:本範圍引領學生認識大自然、科學和科技。分析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衡量科學和科技對於人類生活和社會的影響,以及這一切對於人類未來的啟示。(3)社會與文化:課程應增加學生對人類社會和文化形成方式的理解,並認識其一般性和多樣性。透過研究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議題,向學生介紹理論或者研究方法。(4)自我與人文:這範圍旨在探索人類價值觀的多元化和人類行為的意義,透過學習人文和相關科目以加深對自己的了解。這方法的其中一個好處是不同部門的教職員可提出建議,讓通識課程不是以學科為基礎,而是基於與人類智性關懷的相連性。例如,物理系的同事建議提供天文學課程,他不是從嚴謹的學科角度出發,...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在台北機場準備登機前往英國的一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比起當初從香港到台灣的時候,我的心情更複雜,也更糾結,腦海出現了這年來在台灣生活的片段,對朋友不捨的感受,對英國生活不確定的擔心……究竟前路是怎樣的風光?會遇上甚麼人和事?我真的不知道,也不能掌握。經過接近19小時的機程,飛機終於降落了。到達入境的一刻,我戰戰兢兢的將護照拿給職員,對方詢問我入境原因,當我說: 「I am sorry. I am here...
小李:哼!軟對抗怎能抵擋硬拳頭?傻強:唉,他們學會了「遠對抗」 這一招,我們的拳頭伸不到那麼遠。小李:我派你帶隊上街,窮追猛打!傻強:傻的嗎?他們一見我們走過街道,都跑得老遠趨吉避凶啦!小李:是哪個混蛋教他們,看見過街老鼠,就要趨吉避凶,讓他們逍遙法外?傻強: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是誰?這倒要問問你了。小李:我......我......我怎樣知道?以後不准再提此事,否則告你教曉漢奸外逃搞遠對抗。傻強:是是是,不然的話,你我實攬炒。
今日香港連幾個人為爭取基層福利,甚或只是環保議題而到政府部門示威表態,已令警察政府大為緊張,又以國安為由恐嚇,又現場阻撓驅趕,集會示威自由已經蕩然無存。當我們以為這反映香港正與中國內地接軌,內地政府更橫蠻無理,人民更寂靜無聲之時,這幾天,數以百計的西安家長,正為子女的教育公平權利,毋懼威嚇走上街頭面向政府勇敢發聲。 7月18日 家長在新城廣場示威 緣起於陝西省西安市教育資源被鄰省河南學生侵蝕的爭議。西安市擁有不少全國知名的大學,高質素的中學數量亦多,而毗鄰的河南省現時人口已是全國第一,達一億多人,但只有一所全國重點的「211大學」,相反單是西安市就有七所。由於當地中學生升讀該市大學在高考收分上有一定優勢,於是西安中學學位成為不少距離不遠的河南學生心儀目標。原本內地的九年義務教育是以就近入學為原則,初中畢業的公開考試—— 中考,也須按學生戶籍所在地應考,因而早年就曾出現了在廣東、上海等地打工的民工子女,須千里回到戶籍所在地考試的「異地中考/高考」問題。然而,近日西安市的家長卻發現,有大量來自河南省的學生,以「回流生」之名參與西安市的中考,並傳言在每年10萬多的中考學生中,有至少1萬多至4萬學生來自河南,甚至有指今年的中考狀元(最高分數)是河南籍學生。再者,家長亦發現坊間有大量協助河南學生「回流」到西安考試的中介公司,並且網傳了許多到西安考試升學的活動、講座甚至是接送專車,仿如一門大生意,因而引發了西安市內學生家長對於教育資源被外省違法搶奪的不滿,希望政府給予解釋及說法。一些河南省內安排學生赴西安考試的活動7月18日,大批家長透過網上號召,到西安市中心陝西省政府大樓前的新城廣場聚集,展示標語表達不滿。由於內地對群眾自發的行動高度敏感,網上社交平台及至私人通訊涉及了相關詞彙內容,即難以發出甚至被刪除。於是,家長們連新城廣場字眼都要迴避,而以「廣場餵鴿子」、「餵鴿子」等等作為通訊暗號。廣場固然早已有大批警察戒備,也偶有衝突,但並未有大舉鎮壓及搜捕,相信始終是民生關鍵的教育問題,地方政府開罪本地市民未必有好處,因此家長最後能和平散去。由於訴求得不到解決,加上隨後西安市教育局發出了一份簡單的「闢謠」通告,指今年中考的「回流生」只有三千多人,與家長所知的幾萬人相距甚大,但卻未能解釋今年中考人數,比三年前小學畢業生增加幾萬人的原因,因而令家長更加氣憤。7月19及20日,大批家長轉而到陝西省教育廳前示威抗議,有家長被警察抬走,發生了小規模衝突,但最後教育廳內有官員出現與示威家長對話。 7月19日家長在陝西省教育局外聚集 翌日,7月21日,更多家長聚集到鹽店街的西安市信訪中心門前示威,反對外來生爭奪本省教育資源,並要求政府徹查中考過程有否違法行為。網上片段可見,聚集家長數目眾多,至少有幾百人,現場有大眾警察及便衣戒備,雖然未有驅散行動,但網上通訊及發放相片視頻等均大量被刪。因此,家長市民們又以「買鹽」為代號努力避過網絡長城。同日,亦有另一批家長在西安市楊陵區區政府前示威集會,展示了「我們的孩子不是新政和懶政的犧牲品」的巨大橫幅。傍晚,西安市長更曾走出鹽店街信訪中心,與現場示威家長打招呼,不過未有回應訴求就離去。稍後,西安公安發出了通報,指發現了一個以造假方式為回流生提供服務的培訓機構,似乎有跡象初步回應了家長的訴求,不少家長在信訪中心門前一直逗留至深夜才陸逐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