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美軍備助烏克蘭或增俄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面時,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停火問題上的不作為表示失望,並宣布若問題未能在50天內解決,美國將對俄羅斯加徵100%關稅。他還表示將由北約支付,向烏克蘭提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表示感謝。 法國國慶前夕宣布增軍費 法國在國慶「巴士底日」前夕,總統馬克龍宣布未來兩年將增加軍費65億歐元,以加強歐洲防衛並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他強調自二戰以來自由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因此必須擁有震懾力量。同時,美國與歐洲雖然在烏克蘭問題上合作增加,但貿易爭議依然存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表示將於下月起對歐盟產品徵收30%關稅。...
曾遊阿富汗,恰逢九一一事件後一年多,因局勢敏感,友人聽我前往阿國,或以為冒險魯莽,其實不然。我本無意前赴阿國,偶於巴基斯坦白沙瓦邊城,遇旅客剛從阿國而歸,親述當地民情治安、交通簽證方法,資訊具體而明確。外地人多以為阿富汗全國悉危,問明後方知當年應避免前往南部坎大哈,而喀布爾及巴米揚則安全。 沿路資訊繁多,似有關聯,實則等同道聽塗說。如問邊城人對鄰國之見,以為兩者相近,理應了解,卻不可盡信,蓋因鄰國根本「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註),對彼岸世界毫無認知。若有香港島人以為元朗人騎牛上學,那伊斯蘭堡人對喀布爾人之看法何能盡信? 有人一聽阿富汗即呼危險,仔細相問,原來誤以為除自家園外天下皆危。安全觀念常帶主觀偏見,或以寥寥新聞定論世界,或以戲劇角色定義他人,由此簡化,視本來複雜多變宇宙為單一故事,焉能不扭曲全局認知? 旅行之要,正是求聞異聲、觀異事,打破偏執、破除俗見,故事復變多元,不以異見為怪。 註:《老子》八十章言「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謂兩國無爭,無苛政暴歛,人民珍惜生命以不必遷移他鄉,生活恬淡,吃食雖粗,反覺甘美,是以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在老子的世界,「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並非指鄰陸不和,反而是理想國家的模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