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是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於周二發表年度報告,提出一系列遏制中國的政策建議,包括取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大幅增加中國產品進口關稅、嚴限美國對華出口及投資,以及啟動類似當年成功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來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藉以在高科技領域拋離中國。至於中國目前的對策,則可歸納為「轉線」和「搭線」兩大招數。 根據《外交政策》對USCC報告的報道和分析,這份報告是共和民主兩黨醞釀多時的跨黨派共識,早於大選有結果前已完成,無論誰當總統都可以執行報告的政策建議,若實施政策需要立法,法案將較易獲得多數議員支持。 這份報告的主導思維,與拜登總統採取的對華遏制戰略不同,拜登用的是「小園高牆」戰略,即嚴格界定若干戰略領域,如芯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然後築起防止科技外流的高牆,使中國無法輕易獲得美國的優勢。USCC的報告卻認為,「小園高牆」策略已經不管用,既然華盛頓已認定中國是對美國未來最大的威脅,就應該採取全面打擊遏制的策略,而非「打地鼠」式見那裡冒出問題才打那裡。在新的策略思維下,美國將不再視中國為正常貿易伙伴,所以建議取消中國自籌備加入世貿組織(WTO)時便獲得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使中國的貿易地位降級至類同俄羅斯、古巴等國家,除了產品進口美國的關稅會大幅增加,還有可能每年遭到美國官方貿易審查。 盧比奧的特別報告 自特朗普宣布將提名國會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出任國務卿,這位向來對華態度強硬、被視為鷹派領袖的參議員有關中國的政策主張,便被視為特朗普再度執政時美國對華政策的風向標。盧比奧於今年九月發表一份名為「中國製造的世界:中國製造2025報告發表後九年」的特別報告,也因此備受關注。該報告是盧比奧於2019年發表的、針對中國製造發展願景的應對報告的續篇,重點是中國在十大戰略領域的工業發展計劃,對美國造成的威脅,以及美國該如何應對。 報告續篇指出,在十大高增值兼高科技工業領域裡,中國已取得四個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這四個領域是電動車、核能與太陽能、高速鐵路及造船。此外,中國在五個戰略領域取得局部領先成果,這五個領域是航空與太空開發、生物科技、新材料、機器人與自動化生產、半導體(微型芯片)。中國唯一不達標的領域,是農業機械。盧比奧的報告續篇還指出,中國的科研成績傑出,在報告涵蓋的44項高科技研究項目裡,有37項看到中國實現科研領先。盧比奧認為,中國這些成績源於其盜取西方科技,以及扭曲市場的補貼各種戰略規劃,美國必須採取全面反制措施,並且實施具針對性的工業扶助計劃,重振美國日漸衰弱的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