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今年四月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每七個英國成年人就有一個擔心無法應付日常開支,包括能源開支、信用卡欠款及市政稅(Council Tax)。工黨在為數不多的選舉承諾中,高舉國家能源公司(Great British Energy,GBE)可減少家庭能源開支每年300英鎊的口號,減輕民眾的生活負擔。不過,以英國政府過往投資核能項目的例子來看,這大概就只是經不起推敲的選舉口號而已。英國燃氣及電力市場監管局(Office of...
保守黨作為英國兩大黨之一,於二十世紀執政逾六十年,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政黨。邱吉爾、戴卓爾夫人、馬卓安、彭定康,香港人熟悉的英國政界人物當中不少皆為保守黨藉。究竟保守黨為何如此成功?今日的保守黨又面臨甚麼挑戰? 談起保守黨就不得不提保守主義和保守黨的主張。今天我們理解的保守黨支持自由市場、小政府理念、疑歐、社會議題上持保守立場。但保守黨之所以橫掃二十世紀的英國政壇,從來不是基於以上教條,相反,保守黨與時並進,時時以「全民政黨」作為目標,以囊括最多選民,亦因此成為英國選民預設(default)的選擇。學者就曾言,英國多數時候是個保守國家,間中才會選擇工黨(Britain is a Conservative country that...
收看節目 《英國這邊事》EP12|2024.06.28|本周新聞重點:📰 維基解密始創人重獲自由 於美國小島認罪後回鄉返澳📰 兩大黨選舉前最後辯論 民意依舊工黨執政無疑📰...
英國首相辛偉誠宣布在7月4日大選,我們不如就花些時間研究一下英國的民主路,或者投票時更有歷史感。帝國時代的英國,其實已陷入革命的邊緣,因為18世紀末有兩場顛覆世界的重大革命︰在美國,殖民地的人民推翻了英帝國,建立了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法國革命理念席捲全國,引發人民推翻法國國王、君主制度和貴族階層。在英國,有些人認為這些革命是偉大的,但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些革命是危險的。英國最終沒有走上革命路,而是改革之路,你可說是幸運,但卻有其歷史軌跡。 貧窮與民主1832年的改革法案(The Reform Act),就創建了67個新選區,並擴大了縣選區的財產資格,包括小地主、佃農和店主。它也在市區賦予所有每年支付10英鎊或以上租金的戶主和一些房客選舉權。即使這樣能給予更多男性投票權(但卻是正式地排除婦女參加議會選舉投票),但其實仍只有3%的人口可以投票,這對工人階級幾乎沒有帶來改變。他們仍然沒有投票權,而且他們生活在貧困中。把民生和政治權利分開其實是不實際的。沒有議會代表、沒有投票權,又怎可以幻想有人會以政策保障你的生活呢?若你沒這種幻想,貧窮或者就是你追求民主的動力。英國在1830年至1832年間進入經濟蕭條時期,找工作非常困難。蒸汽動力紡織機等新技術又使成千上萬的熟練工廠工人失業。1834年,議會通過了新的《濟貧法》(English Poor Laws),將最貧困的人,例如失業者,送進救濟院(workhouses)。《濟貧法》名義上確保了貧困者在救濟院得到住宿、衣物和食物,而進入救濟院的兒童也會接受一些學校教育,但所有在救濟院的窮人都必須每天工作一定時數,變相是「服役」。許多人認為這是政府將貧窮變成一種「非法行為」,窮是要被罰的。但窮往往是人們無法控制的事情啊! 六大訴求此時,憲章運動(The Chartist Movement)開展了。櫥櫃工人威廉·洛維特(William...
收看節目 英國政局的不明朗似乎無礙住屋需求。英國經濟增長呆滯,利率處於十六年來最高水平,大選政局又有變數,不過樓價繼續「硬淨」,仍然處於歷史高位附近。英國最大物業資訊網站Rightmove統計顯示,本月放售物業的平均叫價大約37.5萬英鎊,和五月創出的新高水平幾乎無變動,按年比較就微升百分之0.6。高樓價有成交配合,物業銷售按年升百分之6,買家睇樓需求亦升半成。網站又做調查訪問過萬名潛在買家,發現九成半人都指大約兩個星期之後的大選,不會影響他們的置業計劃。想知道大選前的樓市會對潛在買家,包括不少香港人,會帶來甚麼影響,請留意EP99《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英國人口平均收入從2008年金融海嘯至2023年, 15年間只增加了7.2%,亦即平均每年的增幅不足半個百分點。央行大量發鈔、經濟增長停滯不前、脫歐、新冠肺炎來襲,加上俄烏戰爭及中東局勢緊張帶來的物價飊升,令這次英國大選最主要的議題集中在應對生活成本急升,各政黨都出盡招數,務求提升民眾的生活水平。 工黨:增政府投資帶動就業 工黨除了承諾任內不會調高個人入息稅、國民保險NI或增值稅VAT之外,亦希望透過推動經濟增長來解決民眾生活水平下降的問題。工黨提出政府應該更主動、更聰明地主導經濟發展策略,以政府投資帶動私人投資,藉此增加就業,並提升英國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工黨提出的政策包括成立工業戰略委員會Industrial Strategy Council、國家財富基金National...
由香港來到英國生活,當中一個比較顯著的分別,便是稅務負擔沉重了許多。事實上,全英國國民都面對賦稅越來越大壓力的問題,在九十年代,稅收佔國內生產總值GDP低於30%,但現在比率已上升至36%。據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OBR)估計,這個比率還會繼續上升至2028/29年達37.4%,超越二戰後的歷史高位(37.2%)。 選舉臨近,各政黨為了爭取支持,並作為最直接感受到的經濟措施,選舉政綱都花了不少篇幅在稅收部分——這個直接影響袋中錢的議題上。 保守黨:減NI增退休金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