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上周五鬧翻,在傳媒鏡頭前吵架,澤連斯基被迫提早離開華盛頓,未能如期簽署美烏礦藏開採協議。他隨即去了英國,出席歐洲多國為他而設的峰會,英法兩國牽頭起草烏克蘭達致和平方案,爭取美國認同。而美國則於周一表示暫停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向澤連斯基施壓,澤連斯基也放軟口風,指礦藏協議隨時可以簽署生效,但仍須尋求安全保證,應對日後俄羅斯違反停火安排。他還寫信給特朗普,讓他發表國會演說時誇口俄烏和談即將成功。 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的爭執,可以分兩方面來解讀,其一是對俄烏停火安排有實質分歧:澤連斯基認為美國及其北約盟友需要作出某種維護烏克蘭安全的保證,才能阻止俄羅斯日後再度侵犯烏克蘭,否則烏克蘭無法在安穩環境中重建國家,礦藏開採企業也難以安心操作,所以美烏礦藏協議需要加上安全保證;特朗普認為沒有這個必要,只要美國出面,與俄羅斯談妥停火協議,烏克蘭就可以恢復和平,美國不會承諾若烏受侵犯便對俄動武,這會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烏克蘭的要求是想在對抗俄國上取得上風,但實際上烏克蘭已無牌可打。 第二點是態度上的分歧:特朗普和副總統萬斯一方人馬認為,澤連斯基不尊重美方,來到白宮作客也不穿西裝,講話咄咄逼人,態度傲慢;澤連斯基一方人馬則認為,美國不體諒烏克蘭仍處於戰爭狀態,蔑視烏方提出的正當要求,他唯有據理力爭。從事後全球各大媒體報道雙方爭吵的內容來看,美烏對停火安排的實質分歧著墨較少,反而特澤吵架的細節很多,繪影繪聲,令世界各地的人對這兩位國家元首的作風印象深刻。若從歐美主流媒體的報道及評論來看,特朗普這次表現「霸道」,在西方世界較為失分,受到不少批評,澤連斯基在本國和歐洲則聲望大漲。 歐洲盟友處處游說美國考慮 美烏兩國領袖不歡而散,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影響甚大,首先是令烏克蘭恢復和平變得更加困難。客觀而言,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相當重要,尤其是先進的防空系統、反導彈裝置、情報監測等,就算歐盟能提供常規武器和資金,仍無法完全取代美國這些軍事援助。若美國停止援助,烏克蘭可能過幾個月後便捱不下去,最壞結果是被迫向普京投降,屆時普京肯定會逼澤連斯基下台,以親俄傀儡政府替代,整個烏克蘭將淪為俄國附庸。 不過,《金融時報》一位專欄作者到訪烏克蘭後,指當地軍政界有不同看法,認為過去一年俄烏戰爭變成完全由無人機主導,俄軍的傷亡九成以上源於無人機襲擊,由於烏克蘭已能自主生產大量無人機,只要有空中通訊系統及地面情報,俄羅斯一切大型軍事行動都會遇襲受阻,只能和烏軍作游擊巷戰,烏克蘭固然無法打赢,但可以持續滋擾削弱俄軍,俄羅斯難以全盤控制佔領土地,戰爭有可能持續多幾年。 無論是再打幾個月或幾年,烏克蘭若失去美國支持,戰爭形勢將非常惡劣,這是歐洲國家普遍的看法,因此當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吵架後,英法兩國雖牽頭補救,安排歐洲多國共商援烏大計,仍處處為美國重新介入做準備,指會制訂詳細的停火安排建議,供美國考慮。...

  • 收看節目 俄烏戰爭還能短期內停止?美國尋求打破持續三年的俄烏戰爭膠著局面,繼早前跟俄羅斯在沙特舉行會談,亦準備與烏克蘭簽訂,包括稀土利益的礦產框架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雙方最初見面氣氛不錯。之後兩人開始出現爭拗,澤連斯基堅持,協議需要包括烏克蘭的防務問題;特朗普指澤連斯基手上已沒有牌可用,他的做法正是以眾多的生命作賭博。想知道今次不歡而散的會面,對日後局勢有何影響,請收看《兩邊走走》EP134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美烏協議臨門公然罵戰,形勢戰事前景難料 美國試圖打破俄烏戰爭僵局,早前與俄羅斯在沙特舉行會談,並準備與烏克蘭簽署涉及稀土利益的礦產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會面,原本氣氛良好,但當澤連斯基堅持將防務問題納入協議時,雙方發生爭執,最終未能簽署協議。特朗普批評澤連斯基「賭上生命與戰爭」,而澤連斯基則強調烏克蘭需要「正義與持久和平」。 協議內容原涉及美國協助烏克蘭開採稀土、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利潤一半歸烏克蘭,一半投入重建基金。然而,澤連斯基拒絕任何犧牲未來利益的協議,並要求美國提供安全保證。特朗普則認為,若美國人在烏克蘭工作,這本身已是對烏克蘭的支持。 歐盟對烏克蘭資源亦感興趣,指烏克蘭可供應歐盟所需30種關鍵資源中的22種。然而,約20%礦產位於俄軍控制區,加上戰爭破壞基建,短期內開採困難。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提議美國可獲取俄控區的稀土資源,令外界關注美俄可能達成類似協議。...

  • 收看節目 施紀賢訪美前表態支持澤連斯基 英國首相施紀賢在下周訪美前,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強調其民主合法性,並指戰時暫停選舉合理,類似英國二戰時做法。他支持美國主導促成烏克蘭長久和平,防止俄羅斯再侵略。施紀賢本週赴巴黎與歐洲盟友商討美俄突發談判對策,並表明戰後願派軍隊維和。同時,國防大臣賀理安宣布獲額外200億英鎊重整英軍裝備,進行半世紀最大軍改,統合8項軍費預算,預計另節省100億英鎊開支。 首席法官罕表態責兩黨魁評難民案 英國法庭裁定允許一個加沙家庭透過烏克蘭難民途徑居留,引發首相施紀賢及保守黨黨魁栢丹娜批評。首席法官Sue...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一是中國元首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稍為紓緩了緊張的中國與歐盟關係;另一則是中國通過了新的《反間諜法》,並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搜查及拘捕了多名與西方有關係的人,令外資企業在華投資風險驟增。 習近平會與澤連斯基通電話 習近平會與澤連斯基通電話的傳聞,在習近平出訪俄羅斯與普京會晤時就甚囂塵上,但不知何故遲遲沒有發生,使習近平出訪一事變成一面倒拉近與俄羅斯關係,使西方認定習近平是要與普京結盟共同對抗西方,而非充當中間人調停烏克蘭戰事。其後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電視台訪問,說前蘇聯加盟國的獨立主權國地位未定,在歐洲引起一場外交風暴,歐盟國家強烈質疑中方立場,中國外交部急忙澄清。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與澤連斯基談電話約一小時,而事後澤連斯基對通話又給予正面評價,便在一定程度上紓緩了緊張的中歐關係。 不過,從澤連斯基與習通話後的對外發布來看,無論北京是否介入,烏克蘭與俄羅斯暫時還不具備條件重返議和談判桌。澤連斯基只是爭取中方理解和尊重烏克蘭的立場,即烏克蘭不接受以領土換和平,和談必須以1991年烏克蘭獨立時的彊界為基礎,即既包括去年被俄軍侵佔的烏東領土,也包括2014年被俄羅斯奪去的克里米亞,以及請求中方協助向俄羅斯施壓,促使俄方加快遣回逾萬名被擄的烏克蘭兒童和戰俘,並不涉及任何俄烏會談的實務安排。俄國其後發表的聲明也顯示,俄方認為烏方主張等同拒絕政治談判,俄方會繼續達成特別軍事行動目標。 換言之,中國的外交斡旋只是做到與俄烏兩國最高領導者都能直接溝通,為日後時機成熟時介入促成和談奠下基礎,對烏克蘭當前戰局暫時沒有影響。這次外交斡旋,更大的作用在於向歐盟表明,中國有誠意紓緩歐洲局勢,並非一面倒親俄挺俄,向普京提供各種支援,助他欺壓烏克蘭。假如中國能守住這條界線,不向俄羅斯提供軍備或民用轉軍用設備,則烏克蘭的親華姿態(包括對華發表正面講話、重派駐華大使等)便有價值,歐盟諸國內部的親華派(如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有發言空間,否則歐盟可能會走上全面敵視中國的軌道。 新修訂《反間諜法》...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