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洛杉磯爆發反對移民執法的示威,總統指派國民警衛隊和海軍陸戰隊入城,被指濫權及破壞聯邦與州政府之間的分權。這場爭端也蔓延到海外港人社群,支持反對雙方各執一詞。然而經歷了一個星期的觀察,我越來越懷疑爭執的重點並不是移民議題,甚至乎不是公共政策;而背後的走向,相對於移民議題本身的分歧,恐怕更需要警惕。 在談我的觀察之前,先說說公共政策的爭議本來應該是怎樣的。如果我們想解決問題,而不是純粹發洩情緒,那麼我們需要的應該是細緻思辨。甚麼是細緻思辨?就是不要非此即彼,不要一刀切。例如在台灣,我支持或反對賴清德政府,不等於我必須同時支持或反對他的能源政策;就算我支持核能發電,也不等於我必然支持某一所核電廠的存廢。有常理的人,應該能夠把各條問題切開,逐項討論。 回到當前的移民爭議,反對或支持特朗普政府,和反對或支持當前針對移民的執法行動,可以是兩回事。反對當前的執法行動,也不等於就支持永遠不對移民執法,或者大開邊境以後不管合法非法,世事不用這樣滑斜坡。簡單把討論分為「撐移民」和「反移民」,然後對當前的執法行動提出質疑的一律扣為「撐移民」,那是思辨的懶惰。套用某著名港人時事評網紅的慣用說法,未免有點「小農DNA」,非現代人所為。 爭論的實證 那我們可以如何細緻一點?有些時候,公共政策的爭議會涉及原則問題,後面是價值觀的辯論;也有些時候,爭論的焦點是實證命題,可以通過現實社會中的經驗去回答。我們可從這分野開始。 舉個例,台灣的一大公共政策的爭議是死刑存廢。有些人認為「一命償一命」,是原則問題,那要爭論的就是這句話的含義,為什麼「一命」可以「償」另外「一命」;也有些人的觀點認為保留死刑可以阻嚇犯罪,那就是要實證的命題。例如香港和新加坡的社會文化經濟背景水平相近,都承傳了英國的司法制度,但是香港廢除了死刑,新加坡卻沒有;那麼香港在廢死後有沒有如某些反廢死論者所言,觸發出狂兇極惡的連環殺人事件?也沒有。 美國移民政策的討論也可以這樣分。有些爭論可以實證:例如說「非法移民沒有交稅」,實情是美國政府有向所謂的「非法移民」徵稅,紀錄十分齊全;又例如說「非法移民帶來犯罪」,實情是所有的移民(無論「非法」與否),在全國、州、縣、鄰里層面的暴力或非暴力犯罪率,都要比美國出生的低。這類問題很簡單,肯去找數據就會有答案。...

  • 收看節目 洛杉磯騷亂升級 特朗普派兵惹訴訟美國洛杉磯連日爆發反對移民拘捕的示威,最終演變成騷亂,警方拘捕逾百人。聯邦政府未經加州請求,派遣2000名國民警衛軍及700名海軍陸戰隊員平亂,引發爭議。特朗普批評州長無能,強調需維持秩序。州長紐森反指總統越權,已入稟法院控告聯邦政府違法派兵。被誤遣薩爾瓦多 移民回美受審一名男子因行政錯誤被遣送至薩爾瓦多並入獄,上週被引渡回美國。他被控串謀偷運及意圖偷運外國人入境。美國司法部出示拘捕令將其引渡,預計罪成後服刑,再遣返回薩爾瓦多。司法部稱此為美國的正義。美國頒新禁令限19國入境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19個國家實施入境限制,當中12國被列為「全面禁制」,包括阿富汗、伊朗、敘利亞、也門等,除特殊情況外,全面禁止入境。其餘如古巴、委內瑞拉等則受部分限制。措施被視為回教國家禁令的延續,惟法律風險較低。特朗普馬斯克反目特朗普上月底在白宮歡送馬斯克離任,兩人當時關係看似良好,數日後卻在社交平台互罵。馬斯克批《大而美法案》噁心,稱沒他特朗普不會當選;特朗普反擊稱是自己要馬斯克走,並指對方因無補貼而「發神經」。馬斯克其後態度轉變,刪帖並支持特朗普應對示威,風波暫時平息。三中國科研人員偷運病原體到美被控美國聯邦檢察官公布,三名中國科研人員涉兩宗走私生物病原體案件。簡雲清與劉尊勇去年在底特律機場被截查,劉被發現攜帶可破壞農作物的禾谷鐮孢菌,兩人被控串謀、走私等罪。簡為中共黨員,劉從事病原研究,曾任職密西根大學實驗室。劉已返國,簡則還押候審。另一案中,來自武漢的韓成璇被控郵寄含線蟲樣本包裹,同樣在底特律機場被捕。兩案由密西根東區聯邦法院審理。中美於倫敦再續貿易談判中美代表近日在倫敦舉行兩日貿易談判,美方由財長貝森特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出席,中方則有副總理何立峰及商務部長王文濤。雙方聚焦出口管制及稀土供應,首日會談逾六小時,盧特尼克形容對話順利。美方考慮有條件放寬晶片等出口限制,換取中國釋出稀土配額。另中國5月對美出口按年跌35%,創疫情以來最大跌幅;整體出口升4.8%,進口跌3.4%,錄得順差1,032億美元。烏俄交換戰俘 無人機夜襲波蘭警戒升級烏克蘭與俄羅斯日前在伊斯坦堡達成協議,首輪交換約1200名25歲以下戰俘及陣亡士兵遺體於周一展開。然而戰事未見緩和,烏軍以無人機襲擊俄軍基地,摧毀多架軍機並引發石油設施爆炸。俄方則發動最大規模無人機攻勢,出動479架無人機及發射20枚導彈,攻擊烏西城市及能源設施。因襲擊接近波蘭邊境,北約派戰機巡邏,但雙方未爆發衝突。意移民公投投票不足宣告失效意大利就放寬移民入籍條件舉行公投,雖有約65%選民支持將居住年期由10年減至5年,但因投票率僅三成,未達五成門檻,結果無法律效力。修例原可讓約250萬人申請入籍。總理梅洛尼呼籲杯葛投票,被指成功阻撓左翼推動修例。副總理薩爾維尼則表明將推動更嚴格的移民政策。船隊闖加沙封鎖被以軍遣返以色列軍方證實截停自由船隊聯盟的麥德琳號,船上11名志願者和1名記者,包括瑞典環保倡議者童貝里,運送人道援助物資前往加沙。船隻進入限制海域後被以色列海軍押送至阿什杜德港。以色列外交部稱船上人員已被遣返。自由船隊聯盟批評此舉違反國際法。伊朗擴大禁止拖狗散步令伊朗政府宣布將2019年德黑蘭禁止帶狗散步的規定擴展至全國至少18個城市,旨在維護公共秩序與衛生。違規者將被罰款及面臨刑事處分。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狗被視為不潔,拖狗散步被視為西方文化入侵。儘管2010年已禁寵物廣告,年輕人養狗風氣仍盛,被視為對保守規範的溫和反抗。哥倫比亞發現未知人種遺骸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附近發現21具史前人類遺骸,年代介乎500至6000年前。哥倫比亞國立大學團隊對七具遺骸進行DNA分析,發現其人種與現有南北美洲原住民截然不同,約2000年前消失,可能混血或滅絕。此發現或改寫南美人類遷徙史,挑戰學界認為最早人類約二萬年前從東亞及西伯利亞遷入的說法。 ...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