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數則,一是歐盟委員會正式就中國一些個人和實體協助俄羅斯侵佔烏克蘭作全面制裁,顯示歐盟在國家安全事務上向美國靠攏,不惜得罪北京;另一則是百度與吉利合營的電動車公司極越突然倒閉,令外界擔憂中國繼爛尾樓後會出現爛尾車浪潮,衝擊本已疲弱的經濟。此外,烏克蘭成功在莫斯科刺殺俄軍指揮化學武器的將領,也令本來陷於膠著狀態的俄烏戰況突趨緊張。 歐盟對中國新態度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委員會於周一(12月16日)宣布,對向俄羅斯提供戰爭支持的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全面制裁,包括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並制裁52艘試圖繞過西方限制向俄羅斯運輸石油、武器和糧食的影子艦隊船隻。新的制裁清單增加了84名個人和實體,其中7名為中國個人和實體,其中包括四家向俄羅斯供應無人機部件和微電子元件的實體。路透社報道指,這是歐盟首次對中國實施全面制裁,報道引述一名歐盟外交官表示:「向中國發出全面制裁的信號非常重要。這表明我們對此事的嚴肅態度。」此前歐盟對涉及協助俄羅斯的中國個人和實體只實施出口管制,而非全面制裁。 歐盟過去在涉及中國的制裁上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盡量避免損害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此次祭出全面制裁手段,雖然針對的只是7名中國個人和實體,但已傳達了一種新的態度,反映歐盟國家因俄羅斯持續侵略烏克蘭,對一直與俄國保持親密關係的盟友(中國、伊朗及北韓),已視為對西方安全的重大威脅,歐盟多國領袖曾公開表示,若沒有中國在經濟上的支持,俄羅斯不可能延續戰況至今。 在國家安全考量下,歐盟預計會對中國涉敏感領域的物資和技術,實施更嚴格的出入口與投資限制,逐步向美國帶頭採取的措施靠攏,過去北京藉拉攏歐盟分化西方的策略,因援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而成效大減。 中國電動車企業淘汰潮 極越電動車突然中止營業一事,除了影響五千多名員工及以數以萬計的客戶,更可能觸發一輪激烈的電動車企業淘汰熱潮。這是因為過去數年北京大力鼓吹發展電動車,視為新質生產力代表產品之一,又有清潔能源的環保光環,並寄望國產中低價電動車可支配國際市場,與國產太陽能板相似,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扶持下,大批電動車企業在極短時間內冒起,令中國內地的電動車市場迅速陷入割喉大戰。許多車企為了促銷存貨擴大市場份額,不惜降價至低於生產成本,財力稍遜或營銷成績欠佳的電動車企落入高危境地,隨時成為市場汰弱留強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