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港府合約手招標還存在多少問題?事件擾攘多日,物流署長陳嘉信終於現身為今次「飲用水風波」道歉,他又出席了,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召開的檢討政府採購機制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強調因應政府採購樽裝飲用水事件,要審視現有採購機制和程序,做好把關工作,堵塞漏洞。今次審批由「中央投標委員會」決定,成員除了陳嘉信,還包括財庫局常任秘書長黎志華,財庫局副秘書長羅中,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劉俊傑,和一位職級不低於副首席政府律師的法律顧問。想知道為何只有陳嘉信一人孭責?今次事件又如何與長和集團有關?請收看《兩邊走走》EP159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香港「冒版水」事件,與長和有關? 「飲用水風波」纏擾多日,物流署長陳嘉信終於在8月21日公開致歉,承認採購程序有不足,並答應檢討。事件源於政府今年將部分供水合約批予首次中標的「鑫鼎鑫」,惟其供應的「觀音山水」並非標書所列的「樂百氏」。直至樂百氏回覆指從未授權鑫鼎鑫供貨,事件全面爆出。物流署其後報案,並終止與該公司及相關人士所有合約。警方拘捕鑫鼎鑫董事夫婦,控以欺詐罪,保釋遭拒;海關亦指其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外界質疑政府為何突然轉用中國水,亦關注審批責任。據悉今次合約涉款近5,300萬元,低於6,000萬元的「中央投標委員會」審批門檻,但委員會成員包括多名財庫局高層。傳媒翻查資料發現,中標公司的實力有限,規模遠不足以應付政府龐大需求。 事件更被置於政治角度審視。過去由屈臣氏長期供水,但自長和集團被官媒批評「漠視國家利益」後,標書出現重大轉變。與此同時,政府高調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營造「飲水思源」氛圍。風波至今,政府聲稱實際損失僅二千多元,並暫由屈臣氏補上供應,但制度漏洞及政治因素仍惹廣泛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