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澳洲和日本近期都明顯出現高漲的排外情緒,這些地方都是港人移居熱點,在此潮流下應如何自處是一個現實問題。社交媒體時代總是最極端的說法才能吸引注意,於是正反都找出對方最不合理的那個來當稻草人鞭打:你說他是聖母病發,他說你是希魔再世。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政客在極端化也就更無底線。冷靜下來,退一步想想:合理的移民政策,真的無法存在嗎? 本欄過去已多次指出,港人若以為擁抱排外觀點當個「模範移民」就可獨善其身恐怕是十分短視:其一是排外政策只會變本加厲,美國在驅逐無證移民後,又提出大幅收緊合法移民的簽證,仇恨政治永遠要找敵人;其二是日常生活當中根本不會分得出誰是「模範移民」,結果只會變成種族主義,各種港人被誤中的事件已越來越普遍。情況就正如過去有些港人一聽到普通話就假定對方是中國移民,連帶台灣遊客也被波及一樣。 誰在做戲賺取注意力 這兒不是說要求限制移民的聲音都是不合理的。除了極少數的原教旨主義者之外,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認同一定程度的限制實為必須。千百年來,人物交流是社會進步的來源,歷史可作見證;但外來人物毫無限制的湧入,不考慮目的地的乘載能力,則可以完全毁掉當地社會。真正的爭議,從來不是一刀切的說支持或反對移民,而是如何開放或如何限制。回到胡適的那句老話:少談點主義,多討論問題。可惜現在借扣帽子賺流量的網紅太多,太少人談具體的政策。 談具體政策,才可以搞清楚誰只是在做戲賺取注意力,誰才是真正要解決問題。例如之前談過的美國現況,略為想一想便不難發現移民局的突擊搜查只不過是做給政黨支持者看的昂貴表演,因為沒有處理後面的經濟結構;遣返了一批移民,又會有另一批的逾期居留者填補。結果只是讓某些人看新聞的時候感覺良好,最後卻還是回到起點,甚至變得更糟糕。 近日針對南韓在佐治亞州投資的工廠的突擊搜查就是這樣的案例。移民局高調拘留了數百人,表演做完了,後來卻被傳媒揭發原來有被拘留者是在美國合法工作的。南韓政府不甘受辱,隨即派專機接回國民。這樣下來,南韓在美國的投資隨即變成政治炸彈。本來這些工廠落成後可為當地居民帶來經濟活動和就業機會,現在全數叫停。當執政者樂於表演,網民只靠短片理解世事,大家都尋求即時快感,則出於良好意願的政策都終也只會淪為鬧劇。 分析政策利弊...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