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秋季預算能否扭轉民意?工黨在七月大選,取得超過400個國會議席贏得壓倒多數,強勢上場的首相施紀賢和當選議員,當時聚首一堂顯示實力,揚言要執政10至15年。不過事隔三個月,臨近本月12日新政府上場百天,民調顯示工黨民望急挫,大選時工黨支持度拋離保守黨11%,但目前支持度下滑至29%,跟保守黨的差距收窄至只剩1%。想知道工黨如何崩壞,請收看EP114《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北京救市措施不繼,滬、深、港股齊回吐 10月8日,香港股市在中國股市復市後大幅下跌,恒指一度下跌2300點,最終收跌2172點,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並失守兩萬一關口,成交額超過6200億港元。市場預期國慶假期後資金會北上流入中國股市,但上海和深圳股市雖高開,最終漲幅有限。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和中證監推出的貨幣政策推動三地股市走高,然而,10月8日中國發改委的新聞發布會未宣布新的刺激措施,引發市場失望。總理李強與經濟專家座談會後也未提出具體行動,進一步打擊了市場信心。 10月9日,A股大幅下跌,上證指數跌6.6%,深證成指跌逾8%,香港恒指下跌289點,險守兩萬零六百點。一些企業趁機回購股票,而對沖基金大量拋售中國A股和港股,賣出規模創新高。...

  • 收看節目 新工黨政府已現真身? 《星期日泰晤士報》月中率先揭發,一度在無公職身分下獲得首相府通行證的Lord Alli,捐五千英鎊給施紀賢妻子買衫,但施紀賢並無及時申報。另外施紀賢亦從英超主辦單位,獲得歐洲國家盃決賽、歐聯和英超賽事,以至Taylor Swift演唱會貴賓門票,曼城、阿仙奴和熱刺等多間英超球會,都有送他貴賓球票。...

  • 收看節目 英揆「學習」意國處理移民,入境政策將收緊? 英國首相施紀賢本周一訪問意大利,與總理梅洛尼討論移民問題。意大利因將難民送往阿爾巴尼亞處理庇護申請,成功減少六成的偷渡入境人數。施紀賢對此表示讚揚,並有意採取類似措施,與其他國家洽談移民問題,並承諾向意大利提供400萬英鎊支援打擊非法移民。這次訪問被視為英國政府可能收緊移民政策的信號。 根據最新民調,近七成英國人認為移民數量過高,特別是年長者和保守黨支持者比例較高。英國2022年淨移民數量創下74.5萬的歷史新高,2023年略有回落至68.5萬,仍為歷史第二高水平。相比於其他歐洲國家,英國移民政策更為寬鬆,特別是在2021年降低技術工人的簽證門檻後,吸引了大量非歐盟國家的移民。 OBR的報告指出,低收入移民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較大,但高收入移民則能為英國經濟作出貢獻。施紀賢希望進一步減少移民數量,現任內政大臣顧綺慧亦支持對移民政策進一步收緊。...

  • 收看節目 政策改變或會引來巨大震盪。 英國冬季將至,十月起能源費用又將調高,不過首相施紀賢 (Keir Starmer)...

  • 收看節目 政黨輪替後政策亦有改變? 工黨大選後,取代保守黨上台執政,曾經承諾在100天內「審查」英國與中國關係。還未到一百日,首相施紀賢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成為兩國領導人自2022年3月,29個月來首次向外公布的官方對話。 工黨由執政開始,曾提出對中國交往的3C準則,Compete,Cooperate,Challenge。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七月底出席東盟峰會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林德偉向王毅提出「英國公民」黎智英的案件,並呼籲香港當局,停止有政治動機的檢控,和立即釋放黎智英。究竟英國新政府對華政策如何?有甚麼蛛絲馬跡反映?請收看EP108《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鍾沛權:如實記錄和報道,是新聞工作者不可逃避的責任《立場新聞》案於2022年10月31日開審,預計審訊20天,最終歷時57天,至2023年6月控辯雙方完成結案陳詞。原定於2023年10月裁決,但法官郭偉健三度押後,令整個審訊橫跨近兩年。2021年12月29日,國安處以「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多名《立場新聞》高層,並凍結其母公司6,100萬港元資產,《立場新聞》隨即宣布停止運作。控方指出,《立場新聞》不僅是網媒,更是政治平台,尤其在2019年反修例事件中,透過17篇文章進行煽動,內容包括「民主派35+初選案」、「12港人潛逃案」、「境外勢力倡議國際制裁」等。控方認為這些文章發布時間配合社會事件,旨在攻擊香港及中央政府,煽動社會不滿情緒。辯方反駁,指控方選擇性引用文章作為證據,未能證明被告具有煽動意圖。辯方強調,這些文章如實反映了社會現實,並無虛假陳述,且媒體有責任報道公眾關注的議題,批評控方指控含糊不清,未能證明《立場新聞》構成實際國安風險。審訊過程中,控方多次提交新證據,辯方認為此舉令人措手不及,增加了審訊的不公平性。法官郭偉健最終裁定17篇文章可作為呈堂證供,並拒絕辯方要求永久終止審訊的申請。本案引發了關於言論自由的激烈討論,辯方認為,若以如此低的標準入罪,將對新聞自由產生寒蟬效應,最終影響香港的新聞環境。英中首腦破冰對話,新政府對華趨軟?工黨上台後,首相施紀賢在執政百日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成為兩國領導人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官方對話。英國首相府聲明提及雙方討論貿易、經濟和教育合作,並強調在香港、俄烏戰爭及人權議題上進行公開對話。然而,中國外交部的公告卻隻字未提這些敏感議題,僅強調兩國在多領域合作的可能性。在對華政策方面,工黨採取了3C準則(競爭、合作、挑戰),但外界認為其對華態度較為溫和,推遲了敵對國家說客登記法的實施,並擱置了大學言論自由法案,被指是為方便英國大學在中國等威權國家繼續運作。此外,中國政府再次提出在倫敦建立超級大使館的申請,此舉將牽動新一輪外交博弈。評論認為,工黨政府對中國的政策趨向溫和,可能會削弱英國對華政策的力度,並引發對言論自由和國家安全的擔憂。施紀賢政府的外交舉措未來仍將面臨諸多挑戰。財相擬削燃料補貼,工黨內部起反對聲英國首相施紀賢於首相府發表政策演說,宣布政府將對冬季燃料補貼進行入息審查,以保護最弱勢的退休人士並改善公共財政。該補貼自1997年起推行,原本向所有年滿66歲的退休人士提供最多300英鎊的資助,但新政策將大幅減少受惠人數,預計可為庫房節省14億英鎊。隨著十月能源價格再次上漲,該政策引發了廣泛反對聲音。長者權益組織擔心此舉會讓許多退休人士難以應付冬季能源費用,並發起簽名運動,已獲超過45萬個簽名。反對黨和部分工黨議員也對此表示不滿,警告如果政府不提供其他補助,部分長者可能難以過冬。能源價格高企仍是英國生活成本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工黨政府計劃成立國營電力公司,投資本土潔淨能源,期望2030年實現電網零排放,但要達成此目標仍面臨重大挑戰。

  • 收看節目 《綠豆》全新英文節目,將由資深傳媒人 Steve Vines 做主持,第一集邀請首位在中國出世的英國國會議員楊緣,她代表工黨在雷丁市選區勝出,成為新任議員。這個節目中,將談及她作為移民家庭一員,成長過程中面對的困難,又會談及她對移英港人關注議題的看法。 ...

  • 收看節目 為工人謀利益的工黨如何處理工潮? 首相施紀賢帶領工黨政府上場大約一個半月,先後宣布公務員加薪 5-6%,以及多個公共服務行業員工加薪消息,但工潮並未因此停止。本月中運輸大臣賀樂怡 (Louise...

  • 收看節目 保守黨留下的問題輪到工黨解難。英國警方全速搜捕,早前參與暴亂的反移民示威者,內政部連日在社交媒體披露,被捕人士的上庭或判刑消息,警告參與暴亂最高可被判監十年。示威亂局稍為平息﹐但非法入境的船民問題又成為傳媒焦點,近期的一日,有超過七百人坐小艇到英國,人數為工黨上台超過一個月以來最多。首相府發言人指單日偷渡人數再上升,跟工黨取消保守黨的盧旺達遣返船民計劃無關,同時指公眾要有心理準備,今個夏天會有更多船民到英國。究竟工黨政府有何方法應付?請收看EP106《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