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倫敦,參觀了一個免費展覽,很震撼。由我住的市鎮坐火車到Euston站,步行五分鐘就到了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毗鄰倫敦大學學院醫院,主力資助生物科技和醫學倫理的研究和展覽。除了常設有關醫學歷史的展覽,還有剛剛揭幕,殘疾藝術家Jason Wilsher-Mills的《Jason 254歷險》的展覽。Jason是一位輪椅上的畫家,人生的突變在1980年發生。當年11歲的Jason出水痘,病了幾天,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突然手腳麻痺動彈不得,且高燒不退。就這樣,Jason住進醫院。原來水痘令Jason的白血球攻擊自己的中樞神經,令他11歲至16歲這幾年間,由頸以下都癱瘓。即使後來Jason的手慢慢有回感覺,但到2010年,中樞神經又出現問題,令他不能再拿起畫筆。結果,朋友鼓勵他學用平板電腦作畫。今次展出的畫作和雕塑,就是他用digital art說故事,講述他卧床在醫院的回憶和心情。254這分鐘一入會場,我就被巨型的Jason與病床的裝置嚇一跳!巨型的男孩全身印滿色彩繽紛的圖案。作者形容,這些圖案就代表他感到自己手腳又麻又奇怪,仿如有成千上萬的不知名的病毒和細菌在身上跳舞。 那年剛好是莫斯科奧運,男孩動彈不得時,病房的電視機就成為他認識外面世界的重要窗口。Jason憶述,入院後只聽到醫生和父母的談話越來越沉重,聽到自己可能以後不會走路時,剛好是下午2時54分,同時他從電視轉播,看著身上掛著254號碼布的英國跑手Sebastian...
學校放暑假,雖然仍要上班,仍要照顧宿生,但畢竟比平日清閒得多,可以慢慢整理報告、參加進修課程,和跟同事一起辦一些支援宿生的活動。以為很輕巧,但其實超多新東西、新事情要學,果真是停課不停學,做到老學到老。專業職系不時都要上不同的堂,學習新的治療方法,或促進訓練學童的技巧,即所謂持續專業發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我第一個暑期補習班,就是學跟有學習障礙人士以手勢溝通的工具——Makaton。(註一)不止證書咁簡單雖然這非正式的英國手語BSL,我又只是學第一級,但要記的手勢都很複雜。原以為打手語講早餐、食飯、飲水,易過借火。不過,複雜在於,英國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度,所以英國手語也好、簡化的Makaton也好,一些常用的單字都要兼顧不同文化背景、用家的需要和習慣。舉例說,打手語說意式薄餅、薯仔、香腸之外,小測還要牢牢記得米飯、Dal扁豆糊、naan bread等食物的手勢。老師又提醒,講/打手語表達「吃」這個動詞,也有至少兩個不同的演譯,一是作持餐具狀餵食(即一般西式用法),另一個手勢就是直接用手放食物入口,因為有些民族用手吃東西。 Makaton默啟通簡化手語,食物類的詞彙要顧及不同族裔的飲食文化 有趣的發現。麵的默啟通手語狀以用兩對筷子夾麵,真趣怪。或許要向Makaton訓練學院反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