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數則,在國際方面,以色列軍隊轟炸難民營和天主教堂,造成眾多無辜平民死傷,令許多原來的盟友改變立場,英國、德國、法國等都公開要求盡快停火;在中國和香港這邊,特首李家超上京述職,向領導人交代的治港成就,主要是成功改造香港的法律及政治體制,對經濟危機略而不提;壹傳媒東主黎智英被控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一案,吸引了大量國際媒體關注,儼然成為了國際社會衡量香港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標。以巴戰爭以色列恃著有美國大力支持,一直堅持要把哈馬斯徹底鏟除,無視狂轟濫炸造成大量平民死傷。但隨著西方社會輿論愈來愈不滿以色列,而多國領袖又面臨大選壓力,甚至教宗也公開譴責以軍襲擊修道院,美國對加沙戰事的立場也起了變化。例如,正在以色列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公開表示正與以色列商討怎樣採取「外科手術式」軍事行動,減少行動造成的破壞。此外,近日美國媒體報道,白宮正在向以色列施壓,要就軍事行動結束後怎樣管治加沙,拿出切實可行的政治方案,不能既撒手不管加沙,又否定讓巴勒斯坦人建國自治。還有,支持哈馬斯的胡塞武裝組織不斷空襲駛經紅海的運油船和貨船,導致運油船被迫改道,國際油價颷升,美國須積極串連盟友,合力派遣艦隊護航,以確保中東石油進出口海道暢通,這項艱巨的任務,令美國有更強的誘因向以色列施壓,提早結束加沙戰爭。西方改變對以色列的態度西方社會逐漸改變對以色列的態度,原因有好幾方面,其一是西方媒體每天報道加沙戰況,把以色列軍事行動造成的巨大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人道災難,不斷傳送到民眾眼裡,令民調和輿論都傾向同情巴人,形成逼以色列停火的政治壓力;其二是以國的軍事行動欠缺讓盟友信服的計劃,所謂鏟除哈馬斯只是口號,如何達致、何時達成,全都沒有答案,令軍事行動淪為不斷造成平民死傷的無底洞;其三是軍事行動結束後,怎樣管治加沙,令以色列國民與巴勒斯坦人和平共存?以色列拒絕考慮西方提出的允許巴人建國的方案,又拿不出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令盟友無法向國民交代;其四是巴人死亡數字直線急升,哈馬斯政權公布數字已接近二萬,就算打一個六折,也是十倍於哈馬斯恐襲殺死的人數,報復恐襲到了這個程度,重視人權與國際法的國家再難以支持以軍報復下去。還有一點,以哈之戰轉移了國際視線,也削減了烏克蘭可以得到的援助,令反攻俄羅斯缺乏成果,戰事陷入膠著狀態,這形勢對已霸佔大量烏克蘭領土的俄國非常有利。歐盟礙於形勢,被迫提早啟動接納烏克蘭入歐盟的商談,希望阻遏俄國,歐盟領袖對以色列的不滿,背後有切膚之痛。李家超上京述職香港特首上京述職,有兩方面與過去不同,其一是中央領導人改變了接見的方式,從過去國家主席與國務院總理分別接見,改為聯合接見,反映中央收緊了對香港的政治控制後,認為再無必要花太多時間、以太高規格接見香港特首,聽取香港工作匯報。而且,中央政府的管治體制也起了根本變化,從昔日強調黨政分家,變成黨政一體,黨徹底指揮政,國務院喪失了決策自主權,變成執行黨中央決策的辦事機構。在這個新體制下,國家主席帶著國務院總理一起會見香港特首,突顯一切皆源自習近平親自領導和指示,在政治上就很容易理解了。其二,從李家超對外公布的述職內容來看,比較實質的只有兩點,一是宣稱區議會選舉「圓滿成功」,把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到地區治理,二是承諾在明年內完成23條立法,強化國家安全法律系統,其他都是務虛式表態,空泛地說會著力提高治理水平、發揮好香港優勢,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沒有充分交代香港當前面對的嚴峻經濟考驗,例如公共財政長期入不敷支、資金與人才持續外流、股市樓市屢創新低、國際金融中心功能被新加坡蠶食,特區政府如何化解應對?也許特首在閉門會議上會談到這些實際問題,但在會後向傳媒交代述職要點的講話中看不到,這反映了特首上京述職著重的是向中央交政治帳,經濟與民生變成次要。黎智英案黎智英案剛開始審訊,估計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暫時不宜具體評論案情。但觀察香港政局的人會注意到,這宗審訊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許多具影響力的國際媒體都作了大篇幅的報道,而報道內容並不局限於案件本身的特定情節,還包括案件突顯的香港法制轉變,例如被告人未被定罪已遭長期關柙、保䆁等候審訊的權利被剝奪、重大刑事案件卻不獲安排陪審團,只能由特定的國安法法官審理、申請海外執業的大律師來港辯護也被拒絕。這些有別於普通法慣例的安排,令黎智英案成為說明國安法怎樣改變香港法治傳統的經典案例。這些法治傳統的改變,近年不斷出現和積累,令香港原來享有的、有別於內地的法制優勢,正逐漸消失,國際媒體趁著黎智英案開審,來一次盤點總結,其客觀影響就是沉重打擊了香港的國際地位和形象,這次的損害是難以修補的。(圖 : Studio Incendo)▌[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包括:以色列拒絕停火,加沙衛生部指累計死亡人數已超過一萬;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出訪美國,為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赴美與總統拜登會晤作準備;美國國會五名議員提出法案,尋求制裁49名參與執行國安法的香港公職人員,包括終審法院所有常任法官。以巴衝突改變世界《金融時報》專欄作者Gideon Rachman 本周一的文章標題為:「從美國到烏克蘭,加沙之戰將改變世界」。他分析說,世界局勢正朝著不利和平、民主與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俄羅斯很可能憑藉更強的戰時經濟在烏克蘭戰事中取得優勢;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和平協約因加沙之戰粉碎,且多個中東國家可能捲入戰火;美國的拜登總統陷入困境,特朗普被博彩市場視為將贏得2024年總統大選的寵兒,近日的民調顯示他在大多數可決定勝負的搖擺州份大幅領先拜登。這些發展勢頭正在互相鞏固。例如,加沙之戰令美國及盟友無法專注協助烏克蘭,必須兼顧供應彈藥及空防軍備予以色列,而美國支持以色列之舉,又令南半球發展中國家更不願意支持烏克蘭。西方指責俄羅斯犯下戰爭罪行時,被指對以色列雙重標準,而拜登正因為撐以色列而流失較年輕的、較前衛或阿拉伯裔的選民,這些選民若不出來投票,特朗普可望獲勝。這正是普京最希望見到的結果,他會全力作戰至特朗普上台並拋棄烏克蘭。作者還指出,當加沙戰火成為全球焦點,遮掩了其他嚴重侵犯人權事故,巴基斯坦、蘇丹和納卡地區都出現大批難民被迫流徙,台灣在2027年前淪陷的危機也在加深。加沙之戰的影響英國廣播公司的國際編輯Jeremy Bowen上周末在以色列南部發了一篇文章,嘗試在急速變化的局勢中,總結加沙之戰較為確定的影響,提出了五點分析:1)以色列民眾的確支持軍方攻擊加沙,意圖消滅哈馬斯及其伙伴伊斯蘭聖戰組織。哈馬斯突襲,以殘暴手段殺死1400人並擄走240名人質,令以色列國民決心報復,對戰火中不幸犧牲的巴勒斯坦平民不表同情,把他們的死歸咎於哈馬斯。2)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造成了極嚴重的大規模死傷,加沙衛生部最新統計數字已超過9000,三分二是婦女和孩童。雖然美國對這數字存疑,但在過去的以巴衝突中,國際機構向來認為巴方的死傷統計頗為準確。聯合國近日宣稱,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戰爭至今,二十一個月來被殺的烏克蘭平民累計為9700人,被以色列軍隊殺死的巴人數目即將超過烏克蘭,即使其中有一成是哈馬斯戰士,無辜被害的巴人平民數目也極大,因為還有不少屍體被掩埋在瓦礫下未被統計。聯合國人權辦公室認為,這麼多平民被殺,反映攻擊行動超乎適度武力,可能構成戰爭罪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為此公開提醒以色列須遵從國際戰爭法律,這樣的提示為過去三十年以巴衝突以來僅見。3)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承受巨大壓力,他身為以色列最高保安及防務主管,卻沒有為國防漏洞導致哈馬斯突襲帶來災難後果而承認個人責任,反而在社交平台發信息怪責情報部門,引起群情洶湧,他其後刪除信息及道歉。前情報主管和軍隊高層公開抨擊他,反映他已失去軍方及保安部門的信任。4)自2005年巴人反抗運動後,內塔尼亞胡一直以政治分化來維持局面,他默許哈馬斯在加沙地區建立勢力,藉此削弱阿巴斯領導的巴人自治政府,使西岸與加沙各自為政,無法邁出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步伐。2019年他所屬的利富德集團內部討論外洩,內塔尼亞胡告訴盟友,若要阻止巴勒斯坦建國,便應支持卡塔爾向加沙的哈馬斯政權輸送資金,加深加沙與西岸的分化。5)以色列既獲得美國經濟及軍事支援,如今絕不會同意任何容許哈馬斯繼續保有權力的和平方案,這肯定會導致大量流血戰鬥,也帶出了重要的問題:日後誰代替哈馬斯?這問題迄今未有答案,但過去一百年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在這地區的衝突顯明,單靠軍事行動永遠無法解決衝突,容許巴人立國與以色列並存之路雖然極為崎嶇,雙方的強硬派都不斷破壞這構想,但如果這次戰爭還不足以喚醒各方,唯有兩國並存是可行出路,則猶太人和巴人只能世世代代繼續互相殺戮。拜登設法將美中角力降溫本欄引述這兩篇分析文章,希望向讀者指出兩點,其一是加沙戰局牽一髮動全身,其影響絕不限於中東地區或國際油價,對中美關係、台海局勢等都有重要影響。美國近來積極拉攏中國,力邀習近平親身去美國參與亞太經合峰會,並與拜登舉行美中元首會談,焦點議題必然包括烏克蘭戰況及以巴戰爭。美國明知道北京在政治取向上親俄親巴,仍期望藉緩和美中經濟冷戰,使中國經濟有改善空間,來換取北京在兩場戰事上保持中立,反映拜登在特朗普內憂與兩戰並發的外患夾擊下,已無餘力應付另一戰線,所以要設法把美中角力降溫,把矛盾往後推延,避免多方受敵。何立峰與耶倫的會晤,相信會有一些有利中美雙邊經濟關係的消息發布,為習拜會營造氣氛。其二,國際政局近年是強人當道、民族主義盛行、全球化解體,美國固然當不了世界警察,也沒有其他國家或跨國機制可以有效維持世界秩序,遑論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危機,這個失衡無序的大格局,短期內恐怕不會改變。港府不應靠嚇至於香港方面,在中美角力的大氣候下,香港不再是雙方協作的中介與平台,更動輒成為雙方鬥爭的夾縫或棋子,從盡吃兩家茶禮變為兩邊都不討好,尋找出路必然處處碰壁,這問題不能靠搞活夜市或唱好香港來解決。據傳媒報道,何立峰於11月7日以視頻致辭,向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提出三個建議,希望香港著力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建議香港繼續保持國際化的特色,進一步拓展「朋友圈」,希望香港主動適應市場變化,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三點建議頗有道理,尤其第二點相當應景,許多治港者已經遺忘。從這個角度看,要回應美國國會五名議員的制裁法官提案,除了發聲明反對,更恰當而有實效的做法是動用北京和香港的人脈,游說美國政府拒絕這項提案,而非威脅把香港的國安案件移交內地審訊。香港若還不認真找出路,難道要靠內地黃金價格較高,港人帶運金器或走私金條,來維持國際金融中心這塊金字招牌?參考資料 :From the US...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67集|2023.10.20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持續,加沙醫院爆炸案,以哈互相指責;同時間,「一帶一路」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面,也成為新聞焦點,今集內容:00:43 以哈局勢最新進展06:24「一帶一路」論壇北京舉行09:05 區選提名期展開民主黨難尋提名18:22 港府擬設「宣揚中華文化辦公室」20:38 玫瑰崗學生籲關注短片被下架23:30...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莫過於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於猶太節日發動突襲,攻破以色列南部防線,造成逾900人死亡,百多名人質被擄。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對加沙地區發動持續空襲,造成逾千巴人死亡,加沙城鎮被炸成廢墟,二百多萬居民受困,缺水、缺電、缺糧,聯合國呼籲盡快設立人道走廊,讓老弱傷殘離開,讓援助人員和物資進入。 俄烏戰事未了,以巴烽煙又起,這兩場造成大量傷亡、催生大批難民的現代戰爭,標誌著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以聯合國和多個國際組織為基礎的國際和平秩序已經失效。而美蘇冷戰期間由北約與蘇聯兩大陣營藉核軍事競賽達致「恐怖平衡」、導致兩大陣營勢力範圍所及之地戰火暫告平息,亦已隨柏林圍牆倒塌而成為過去。 國際局勢混亂 在蘇聯瓦解、西方歡慶勝利後不久,高加索地區和非洲便爆發可怕的種族滅絕式內戰,當時美歐西方陣營尚能介入,逼交戰方停火談判,重劃疆土締造和平。但隨著美國軍事介入伊拉克與阿富汗後管治失敗,遺下爛攤子離場告終,美歐在維持國際和平局面上已失去左右大局的決心與能力。 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乘時而起,或直接揮軍攻佔烏克蘭,或支持代理人在敍利亞、黎巴嫩策動內戰,或供應武器予真主黨、哈馬斯等武裝組織搞恐怖突襲,從歐洲到中東到非洲都戰雲密佈,流血衝突不斷,無數平民淪為難民。難民潮不斷湧向歐洲,又造成了主張拒收難民的右傾政治勢力抬頭,令國際維和及人道救援變得異常困難;戰火導致油價颷升、能源供應不穩,也加劇了西方社會的經濟危機。 美圍堵中國計劃或落空...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