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無疑是台灣大選。民進黨賴清德藉40% 選票勝出,擊敗得票33% 的國民黨侯友宜,以及得票26% 的民眾黨柯文哲,使執政民進黨打破八年即換屆的傳統規律,歷史性地取得第三個四年總統任期。而立法機關改選則出現了三黨皆不過半的局面,打破了民進與國民兩大政黨的壟斷。 「藍白合」的破局 事後回看,賴清德勝選的結果,在「藍白合」破局的時候就已注定。當時輿論普遍認為,破局是由於侯友宜與柯文哲互不相讓,誰都不願妥協當副手,把最高權力寶座給對方,這當然符合事實,但選舉結果讓公眾看到,其實藍白合無法成事,還有更深層的結構因素。...

  • 上星期六是台灣總統和立法院大選的日子,也是我第一次在台灣投票。為鄭重其事,當天我還特地穿上西裝外套,懷着激動的心情出門到票站去。 台灣的投票站和香港挺不一樣。在香港,每個投票站獲編配的選民人數動輒過萬;在台灣,一個只有數千人的里便已有多個投票站,即每個投票站獲編配的選民人數應該只有一、兩千左右。我獲編配的投票站是一個平時供民眾聚會的里民活動中心,看起來只有二百英呎左右的大小。要在這有限的空間同時安排報到、領票、劃票,和投票的區域,也相當考功夫。 除此之外,投票站的運作也和香港不一樣,負責的工作人員不是由政府委派,而是開放公眾報名;除票站主任應為現任公教人員,和原為大陸地區人民要住滿十年才可申請外,則基本上歡迎大家加入一起運作票站,完成一天工作後還可獲約兩千元台幣的報酬。我見到的工作人員看來本來就是社區中的伯伯和嬸嬸,和排隊的選民互相認識,氣氛在地而溫暖。雖然大家都是業餘幫忙,不過因為開票過程容許公眾即場監察和拍攝,如程序上有瑕疵很快便會被指出和糾正。 投票對移民的意義 投票有時候會被視為一個移民正式成為當地人的最後一關,因為投票權是完整公民權的重要部分,代表可以和當地人一樣平起平坐參與當地的管治。實際上當然還可以有其他關卡,例如移民入籍的美國國民永遠也不可以選總統,香港人在台灣設籍後也要再等十年才有被選舉權。不過要通過當候選人來參政的始終是極少數,對大多數人來說投票就等於走完那條移民的長路了。 學術研究也顯示投票權對移民身份認同的重要。利物浦大學於2022年底針對BN(O) 港人的調查顯示,有59.9%...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