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北上潮流勢不可擋?入境處統計復活節期間出入境數字,顯示由復活節假期前夕至假期最後一日的5天﹐共有超過246.6萬人次的香港居民離境,當中約75%是北上,整體外遊數字亦較去年同期多8%。雖然同一時間累計有61.8萬人次旅客訪港,較去年同期多11.6萬﹐但旅客逆差超過184萬人次﹐令香港市面非常淡靜。根據香港旅發局的數據,今年首季共有1222萬人次旅客訪港,雖然按年錄得9%增長,但與2019年高峰期相比仍減少33%﹐可見旅客量對比高峰期盛況仍有很大段差距。想知道香港長假期市面情況,請收看《兩邊走走》EP142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美施「溫馨外交」夥印,建構能源國防合作 美國副總統萬斯偕家人訪問印度,受到總理莫迪親自接待,雙方互動融洽,並強調推動美印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萬斯在美印經濟論壇演講時指出,美印貿易協議談判進展良好,並暗示未來可能包括能源、資源開發及出售F-35戰機。此舉有助美國在亞洲加強影響力,同時越南也接近達成向美國購買F-16戰機的協議。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美方宣布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徵收高額太陽能產品反傾銷稅,並計劃向中國船舶徵收重港口費。中美緊張關係已影響航運及航空領域,包括美國對華客機交付被拒等問題,美方亦考慮單方面加徵新關稅,意圖重塑全球供應鏈結構。 萬斯此次訪印被認為是美國加速拉攏印度、抗衡中國影響力的重要一步。莫迪則重申支持互惠合作,推動貿易、科技與國防交流。雙方在中美對峙加劇之際加強夥伴關係,顯示地緣政治局勢日趨緊張,美國亦積極部署亞洲戰略棋局。...
收看節目 特區政府同業界普遍將市道欠佳,歸咎於港人北上消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面對訪港旅客消費模式改變,以及部分港人增加北上消費,減弱了對前景的信心,部分本地中小企經營面對着不少挑戰。 今年復活節4日假期,在美元強勢下,港人出境人次達176萬,的確比去年同期大增約70萬人次﹐但數字其實與2019年疫情前差不多,反而入境旅客,今年只有2019年的一半左右﹐人口結構改變亦顯示出另一個現像,根據統計處數據,截止2023年底﹐60歲以下各個年齡組別的人口大部分都出現收縮,當中最具消費力的20-39歲的人口全線下跌,個別年齡層跌幅更逾兩成,0至9歲的兒童亦大跌一兩成。想知道近期的人口結構同消費力有何關係,請收看EP89《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港府希望在2023年擺脫疫情重回國際舞台,但這一年的舞台上還有香港的位置嗎?特區政府在第一季,由仍向旅客施加入境限制,到突然全面通關,但預期的復蘇沒有出現。大搞全球推廣活動、送機票、全港戲院日、「開心香港」、「夜繽紛」,加上有史以來最「長氣」施政報告,都未能扭轉跌勢。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的外資公司的數目,創10年來新低;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香港主權評級展望,由「穩定」調低為「負面」,和中國評級一樣。《經濟學人》分析,香港2023年的GDP將會差過2018年。想知道香港人在這一年,面對過多少「無常」,請收看EP77《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