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於上周六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白宮聲稱已徹底摧毀設施,伊朗未來數十年再難發展核武。但其後國防部一份絕密報告離奇外洩,指伊朗核設施損毀並不嚴重,估計其發展只是延後了數個月,白宮強烈否認報告指稱,並下令調查洩密。 在美國轟炸後,伊朗只作象徵式報復,以導彈攻擊美軍駐卡塔爾基地,但事前向卡塔爾通報,讓美軍遷移所有人員,之後並立即答應美國要求,終止與以色列的戰爭,讓特朗普對外宣稱大獲全勝,成功恢復中東和平,整個過程非常戲劇性,且疑點重重。 表面看來,是美國以超強軍事實力介入以色列與伊朗的戰爭,用B2隱形轟炸機空投了十多個3萬磅重型炸彈,成功摧毀了伊朗三個地下核武基地,並且把伊朗嚇破了膽,只敢作象徵式報復,隨即無條件答應停火;以色列雖然不甘心停火,在美國公布的停火死線前繼續派軍機空襲伊朗,但在特朗普公開喝罵後下令軍機掉頭。整件事看來就是美國憑超強實力,幫助以色列打殘伊朗後,還成功遏制以伊交戰雙方,達致即時停火。這也是白宮對外宣傳的主調,為什麼說疑點重重呢? 各方反應不尋常 第一個疑點是伊朗對美軍空襲真的沒有準備,讓美軍順利地徹底摧毀自己所有核設施?美國政府對外發布的信息是,總統特朗普先是對外宣稱要考慮兩星期才決定是否參與以伊之戰,同時透過卡塔爾等友好國家進行外交斡旋,促使以伊停火,成功令伊朗相信美軍不會這麼快便出動,加上周六行動有煙幕掩護,另一組B2轟炸機向東飛往太平洋,其後真正負責空襲的轟炸機才向西飛越大西洋轟擊伊朗,所以打了伊朗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早於上周中美國說考慮是否參戰時,空襲的關鍵細節就已被主流媒體披露,例如將會使用B2隱形轟炸機,以及3萬磅重型穿山炸彈,上周本欄對此亦有提及,伊朗當局自然也看到了這些消息,真的會完全不作撤退準備,繼續把提煉鈾元素的設備和人員放在基地內,等待美軍來空襲? 第二個疑點是伊朗在設施被襲後的反應。如果真的出乎意料兼損毀嚴重,幾十年心血毀諸一旦,伊朗的報復行動為何如此溫和兼短暫?證諸過去美國與伊朗多次交鋒,伊朗起碼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一段時間,令石油航運受阻,刺激國際油價颷升,讓西方國家吃一些苦頭以後,才會答應坐上談判桌,就暫停發展核能開列條件,例如西方須答應放鬆貿易及金融制裁。但這些套路今次完全沒用上,甚至國際原油市場因太多人估計戰事將迅速平息致油價不升反跌,更離奇的是伊朗用導彈報復前,居然向卡塔爾打招呼,讓美軍把基地上僅餘的飛機搬走,安排所有基地人員撤離,還夠時間提示駐卡塔爾美國人員找好庇護之所,這才迎來伊朗的導彈,結果沒有一人傷亡。這樣的報復,是意外受襲損毀嚴重後的應有反應嗎?伊朗為什麼對美國如此呵護?...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歐洲三國,首站法國最為矚目,除了獲法國總統馬克龍高規格接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亦參與法中元首會談,主要商討俄烏戰爭如何停火,以及中國的「產能過剩」如何處理。中國在這兩個問題上暫未見作出讓步,中方沒有像法方預期般向空中巴士下大單訂購飛機,僅放風暫時不會對法國拔蘭地徵臨時關稅。不過,中法兩國在以巴停火問題上發表了詳盡的聯合聲明,突顯了今年七至八月在巴黎舉行的奧運會,可能成為實現全球停戰的和平契機。中國的產能過剩歐盟較早前已對中國出口電動車開展反傾銷調查,預計在今年底前會有結果,可能導致大幅增加關稅。馬克龍和馮德萊恩與習近平會晤時,要求中國採取措施消減歐中貿易的不平衡,以及消除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明顯是以打擊中國電動車出口作要脅,逼中國增加採購及開放市場。習近平當然不可能在訪問歐洲時服軟讓步令中國民眾失望,所以在各個公開場合不斷重彈中國產能沒有過剩的老調,強調中國電動車受歡迎是全憑真本事等,中法歐三方峰會自然沒有即時的實質成果。不過,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磨擦,並非不可解決,畢竟歐中經貿矛盾本質上與美中矛盾不同。美國和中國之間是世界第一強國與威脅其地位的第二強國之間的矛盾,美國採取的是全方位圍堵和封鎖戰略,軍事上聯同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澳洲、英國等盟友,在亞太地區打造小北約軍事同盟圍堵中國,經濟上則全面限制美國芯片技術流入中國、禁止中國Tik Tok等科技產品進入美國,手段極其強橫。相比之下,歐盟和中國之間並沒有那種一山不能藏二虎的矛盾,歐盟的安全關注與行動集中在歐洲,對亞太地緣衝突沒有直接參與,經貿矛盾上追求的主要是貿易平衡。只要中國電動車不威脅歐洲主要車企的生存,而中國市場又對歐洲企業有足夠的開放,歐中貿易磨擦完全有可能藉利益交換逐步化解,若要觀察這方面的變化,須注意習近平返回北京後,在涉歐經貿事項上中方的具體措施。俄烏戰爭至於俄烏戰爭方面,馬克龍和馮德萊恩採用的策略,與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時用的不同:布林肯採用的是公開威脅施壓,揚言若中國不動手切斷對俄羅斯的援助,美國就自己動手,把牽涉中俄貿易的中資銀行剔出國際美元結算體系,這是以金融核彈逼北京就範。歐盟方面用的是柔性策略,主要透過閉門游說請中方向俄方施壓,強調烏克蘭的安全關乎歐盟國家的生死安危,俄羅斯若不停戰,歐盟成員可能被迫出兵,而俄國已拋出考慮動用核武作回應,這劍拔弩張的局面必須盡快緩和,今月稍後普京便會訪問北京,歐方期望習近平認真說服普京,終止對烏克蘭的侵略,這樣對各方都有好處。儘管策略不同,歐盟與美國在觀點上是一致的,即中國是結束俄烏戰爭的關鍵因素。俄羅斯之所以能夠打持久戰,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中國的經濟支持。如今俄烏之戰已變成俄羅斯與整個西方的對壘,戰況已到了生死關頭,若不能達成停火協定,隨時會升級蔓延。中國既堅稱中立,便要拿出實際行動,停止經濟援俄。習近平雖然沒有作什麼讓步,但美方與歐方的立場,他已聽得一清二楚,左右逢源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數月若不與俄羅斯「斬纜」,就可能與美歐全面決裂,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抉擇,北京下一步棋怎樣走,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視。以巴衝突問題雖然俄烏停火問題暫未有進展,但以巴衝突問題卻露出了些許曙光。介入調停以色列和哈馬斯的,主要是美國、埃及和卡塔爾,法國與中國處於二線,但法中皆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對促成以哈停火也有一定影響力。習近平訪問法國這幾天,正是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談判的關鍵時刻,據英國廣播公司釋出的調停內幕,雙方其實已就第一階段臨時停火達成共識,哈馬斯會釋放去年十月突襲擄走的人質,以色列也會釋放一批巴人囚犯,仍有爭拗的只是一些細節,例如哪些人質先行釋放。要分歧,在於第二階段永久停火。哈馬斯要求永久停火,巴人返回家園重建;以色列不願答應永久停火,讓哈馬斯逐步重建勢力。在這個問題上,法中兩國高調地發布聯合聲明,強調「立即實現可持續停火」,明確表態「反對以色列進攻拉法」,為美國逼以色列停火增添了國際壓力。內塔尼亞胡目前仍在負隅頑抗,下令對接壤埃及的加沙南境城市拉法開展軍事行動,脅迫以十萬計巴人遷移,但哈馬斯把握時機公開宣布,已同意以色列提出的停火建議,令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出師無名」,被迫再派談判員與調停方斡旋。法中聯合聲明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就是巴黎奧運會。由於奧運期間暫停戰爭有悠久的傳統,馬克龍不久前已提出,國際社會應借力巴黎奧運,在今年夏天促使俄烏及以哈各方停火,實現全球和平。習近平訪問法國,公開支持馬克龍此一主張,並寫進兩國聯合聲明,客觀效果是令到今夏的奧運會,全球關注焦點從哪國家選手贏得最多金牌,變成俄烏及以哈兩大戰事能否告一段落。全球聚焦的作用,雖然不一定能阻止戰爭,但對於已醞釀多時的停火外交斡旋,卻可能成為突破的契機。( 圖 : 中國新聞網)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