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歐洲三國,首站法國最為矚目,除了獲法國總統馬克龍高規格接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亦參與法中元首會談,主要商討俄烏戰爭如何停火,以及中國的「產能過剩」如何處理。中國在這兩個問題上暫未見作出讓步,中方沒有像法方預期般向空中巴士下大單訂購飛機,僅放風暫時不會對法國拔蘭地徵臨時關稅。不過,中法兩國在以巴停火問題上發表了詳盡的聯合聲明,突顯了今年七至八月在巴黎舉行的奧運會,可能成為實現全球停戰的和平契機。中國的產能過剩歐盟較早前已對中國出口電動車開展反傾銷調查,預計在今年底前會有結果,可能導致大幅增加關稅。馬克龍和馮德萊恩與習近平會晤時,要求中國採取措施消減歐中貿易的不平衡,以及消除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明顯是以打擊中國電動車出口作要脅,逼中國增加採購及開放市場。習近平當然不可能在訪問歐洲時服軟讓步令中國民眾失望,所以在各個公開場合不斷重彈中國產能沒有過剩的老調,強調中國電動車受歡迎是全憑真本事等,中法歐三方峰會自然沒有即時的實質成果。不過,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磨擦,並非不可解決,畢竟歐中經貿矛盾本質上與美中矛盾不同。美國和中國之間是世界第一強國與威脅其地位的第二強國之間的矛盾,美國採取的是全方位圍堵和封鎖戰略,軍事上聯同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澳洲、英國等盟友,在亞太地區打造小北約軍事同盟圍堵中國,經濟上則全面限制美國芯片技術流入中國、禁止中國Tik Tok等科技產品進入美國,手段極其強橫。相比之下,歐盟和中國之間並沒有那種一山不能藏二虎的矛盾,歐盟的安全關注與行動集中在歐洲,對亞太地緣衝突沒有直接參與,經貿矛盾上追求的主要是貿易平衡。只要中國電動車不威脅歐洲主要車企的生存,而中國市場又對歐洲企業有足夠的開放,歐中貿易磨擦完全有可能藉利益交換逐步化解,若要觀察這方面的變化,須注意習近平返回北京後,在涉歐經貿事項上中方的具體措施。俄烏戰爭至於俄烏戰爭方面,馬克龍和馮德萊恩採用的策略,與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時用的不同:布林肯採用的是公開威脅施壓,揚言若中國不動手切斷對俄羅斯的援助,美國就自己動手,把牽涉中俄貿易的中資銀行剔出國際美元結算體系,這是以金融核彈逼北京就範。歐盟方面用的是柔性策略,主要透過閉門游說請中方向俄方施壓,強調烏克蘭的安全關乎歐盟國家的生死安危,俄羅斯若不停戰,歐盟成員可能被迫出兵,而俄國已拋出考慮動用核武作回應,這劍拔弩張的局面必須盡快緩和,今月稍後普京便會訪問北京,歐方期望習近平認真說服普京,終止對烏克蘭的侵略,這樣對各方都有好處。儘管策略不同,歐盟與美國在觀點上是一致的,即中國是結束俄烏戰爭的關鍵因素。俄羅斯之所以能夠打持久戰,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中國的經濟支持。如今俄烏之戰已變成俄羅斯與整個西方的對壘,戰況已到了生死關頭,若不能達成停火協定,隨時會升級蔓延。中國既堅稱中立,便要拿出實際行動,停止經濟援俄。習近平雖然沒有作什麼讓步,但美方與歐方的立場,他已聽得一清二楚,左右逢源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數月若不與俄羅斯「斬纜」,就可能與美歐全面決裂,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抉擇,北京下一步棋怎樣走,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視。以巴衝突問題雖然俄烏停火問題暫未有進展,但以巴衝突問題卻露出了些許曙光。介入調停以色列和哈馬斯的,主要是美國、埃及和卡塔爾,法國與中國處於二線,但法中皆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對促成以哈停火也有一定影響力。習近平訪問法國這幾天,正是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談判的關鍵時刻,據英國廣播公司釋出的調停內幕,雙方其實已就第一階段臨時停火達成共識,哈馬斯會釋放去年十月突襲擄走的人質,以色列也會釋放一批巴人囚犯,仍有爭拗的只是一些細節,例如哪些人質先行釋放。要分歧,在於第二階段永久停火。哈馬斯要求永久停火,巴人返回家園重建;以色列不願答應永久停火,讓哈馬斯逐步重建勢力。在這個問題上,法中兩國高調地發布聯合聲明,強調「立即實現可持續停火」,明確表態「反對以色列進攻拉法」,為美國逼以色列停火增添了國際壓力。內塔尼亞胡目前仍在負隅頑抗,下令對接壤埃及的加沙南境城市拉法開展軍事行動,脅迫以十萬計巴人遷移,但哈馬斯把握時機公開宣布,已同意以色列提出的停火建議,令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出師無名」,被迫再派談判員與調停方斡旋。法中聯合聲明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就是巴黎奧運會。由於奧運期間暫停戰爭有悠久的傳統,馬克龍不久前已提出,國際社會應借力巴黎奧運,在今年夏天促使俄烏及以哈各方停火,實現全球和平。習近平訪問法國,公開支持馬克龍此一主張,並寫進兩國聯合聲明,客觀效果是令到今夏的奧運會,全球關注焦點從哪國家選手贏得最多金牌,變成俄烏及以哈兩大戰事能否告一段落。全球聚焦的作用,雖然不一定能阻止戰爭,但對於已醞釀多時的停火外交斡旋,卻可能成為突破的契機。( 圖 : 中國新聞網)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 10月7日,哈馬斯以恐怖方式突襲加沙,以哈衝突日益惡化,作為局勢信息最前線的新聞機構,也容易夾在不同立場的權貴或意見領袖中間,兩面不討好。作為新聞的受眾,連日來想為「平衡」這概念,在公共層面、在私人生活中,均比想像中難以把握。平衡,是指一種穩定的狀態,當受到多種對立的各方面,若每一部分都互相抵消,使整體無變化則稱為平衡。隨風擺之竹想起泰國。筆者在碩士年代在倫敦亞非學院修讀殖民地史時才知道,泰國是東南亞地區唯一未被西方強權殖民征服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泰國也是唯一未被日本佔領的東南亞國家。她在二戰期間見日本在中南半島有優勢,於是加入軸心國並容許日本借道泰國進入馬來半島。戰後,泰國也未因其向同盟國宣戰而被同盟國佔領。泰國之所以能保持其獨立地位,維持這個令鄰國嫉妒的「權力平衡」,全賴其能運用靈活的外交手腕。已故泰王拉瑪五世(即朱拉隆功1853-1910)留下的遺言,反映泰國為何採取務實、彈性,亦即不太堅持原則的外交手段:「泰國為一小國,人有限,不能與強國從事戰爭,必須八面玲瓏,與人無爭,不能過份親近某一強國,亦不可過分疏遠某一小國」。(註一)因此,有外交學者形容泰國「猶如隨風擺之竹」(Bamboo Bend with the wind)。泰國的外交生存之道,體現「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的格言。作為一個四面都有潛在敵人的國家,或許維持外部勢力的平衡,才能掙得一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但作為一個人,只求與人無爭,營造出「好好先生/友誼小姐」的形象,內心未必有真的平衡。撞出來的平衡我們很多時候也傾向用一些極不平衡、充滿震盪的方法務求「撞出個平衡」:有人說,大亂必然有大治,所以同天鬥地鬥不如跟人鬥,用鬥爭、標籤和刪除敵人和反對思想,才能造就人人聽話效忠國家,因為我們有很多共同的經濟、民生的目標,任由反對者嘮叨,是不能成大事的!未移英前,在香港也聽慣見慣此情況:不少人平日拼命的工作也不敢跟上司吭聲,難得放假,一定要找最化算的機票早機去晚機返地去最潮的景點吃最精緻的美食遊山玩水。短短幾天勞碌地「走馬看花」,以為平衡了平日的「營營役役」。有人說,孩子讀半天的幼稚園,下午在家「無所事事」,極不平衡。所以為他多報一家幼稚園:上午的,傳統一點、街坊一些,學中文又懂認真坐定定;下午的,用英語、非常自由的活動空間。魚與熊掌,兩者兼得,孩子快成才了!即使離開了學習有如壓力煲的香港,也有港人家長不因多了自由時間而喜樂,反而急於把香港那套搬來異地!有朋友在社區開粵語中文班,見到一個8歲男仔,中午已經打瞌睡,男孩告訴老師因為中文課已是周六中午前第三個的學習班!一早起身學普通話、之後科學班,再來上中文班!好像填滿了生活的空隙,把遊玩放空的光陰刪去,就是平衡而有效益的成長!堅持的平衡上述提到的平衡論述,都是真實地在我們的家庭、社區、城市出現。只是,平衡,不是又要魚又要熊掌;平衡,不是在兩個極端中擺來擺去像一艘不會停的機動「海盜船」。真的平衡,更不是唯我獨尊,天下萬事務必依我喜惡發生,把不中聽的消滅掉!個人層面的平衡,既不是抹掉自我做「風下之竹」,又不是被情緒牽著走任由自己如鐘擺左搖右擺。公共層面,也考驗個人如何參與公共討論,在紛紜甚至對立的意見中能透過討論、反思、設想而達致平衡,即使堅持一方的價值,但也尊重別人有理有據的觀點。以、哈炮火不斷升級,新聞工作者也成為眾矢之的。BBC在近日報道以色列的襲擊事件時,沒有將哈馬斯(Hamas)武裝分子稱為「恐怖分子」遭政府高官抨擊,對此BBC作出了自己的解釋,稱是慣常做法。另外,也有親巴人和支持巴勒斯坦立國的人士在BBC總部外淋紅油,表達不滿。其實,我覺得作為英國的公共廣播機構,BBC的人報道既小心求真,每張相都盡量有確實證據才報道。另一方面他們亦盡量平衡兩邊都有發言權,不是單單方面報道以色列的死傷,同時亦報道在加沙人民的生活處境。BBC堅持的平衡,並非鋪陳正反意見、各打五十大板、然後像彼拉多般洗手脫身的「持平、中立」,而是每次的用字和分析都冒著兩面不討好的風險,但同時堅持由新聞行政人員現身與反對者討論、辯論。這陣子駕車放工都有聽新聞podcast的時政節目,五天中有兩次節目,都碰巧有質疑BBC報道的意見領袖和政黨中人,而BBC新聞高層在節目中解釋。我雖然不盡同意BBC的理據,但新聞行政人員不縮在前線採訪人員背後,而是勇敢面對批評,努力就每個論點分析,實在令我想起情況幾近完全相反的香港(特別是新聞主管的嘴臉差天共地),也帶來很多反思,特別是如何在意見對立、世事紛擾的困難時期,腦筋不偷懶,了解各方鋪陳的事實,深入探討各方所言有何根據,才作定論。BBC倫敦總部大樓外的喬治·歐威爾銅像,牆上句子「假如自由真有什麼意義,那應該就是指把人們不想聽的說給他們聽。」摘自他為《動物農莊》寫的前言。(圖片 : Ben...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