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雖然有時生活沉悶,天氣陰沉的日子多。但像玩拼圖 (Jigsaw puzzle),花些時間學習,慢慢看到更大畫面,也會有興奮的時刻。 就像第一年在這裡獲得教職,每天走路返學經過艾爾斯伯里(Aylesbury)市集,都會看到前英國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 (Benjamin Disraeli)的雕像。每天見、落雪見、落雨見,多少有些感情,有時看到鴿子在他頭上,還感到親切——雖然我們對彼此一無所知。 說起首相,我們會記得邱吉爾或者辛偉誠,其實認識不同年代的英國首相有助我們了解英國曾經的風起雲湧。像我們今天要說的迪斯雷利就主張帝國主義、擴張保護,1875年買下蘇彝士運河股份,以加強英國對印度航道控制。他也促成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印度女王」,加強帝國象徵地位。至今,他的雕像仍被視為帝國主義標記。...
在英國有時在家悶極,真是要靠看電影解悶。竟然又重看了Gary Leonard Oldman飾演邱吉爾的《黑暗對峙》 (Darkest Hour)。劇中的邱吉爾並不是時時刻刻堅定,面對前線報上比利時戰敗的消息,法國即將投降,他似乎無法不與納粹德國進行和談了——這就是他最黑暗的時刻。移居海外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最黑暗時刻,看看電影,知道沒人(包括「偉人」)會一帆風順,惟有找回信念和信心,又向前走。 說回邱吉爾,其實英國的歷史課和在學校極少提到他,也不會以大英雄相稱,也許這是英國的文化特質吧。不過,許多人都認為邱吉爾是最偉大的英國人(The gre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