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過去四年通過 130條法案,通過率幾乎百分百。剛卸任的主席梁君彥形容,香港要追回過去內耗而失去的機會,展現「香港速度」。但當「早一日得一日」變成立法常態,連涉及公民權利的法例都可「先訂立後審議」,議員們對限制權利的態度比政府更進取,這樣的議會光速立法,又如何監察?是效率的勝利,還是議會功能的終章?想睇立法會如何「快過澳牛」,請收看《數說香港》。 ...

  • 收看節目 香港踏入由治及興時代,在愛國者治港、完善選舉制度下的立法會表現到底如何?在換屆選舉前夕,《綠豆》《數說香港》,先算一算舊帳。換屆前出現「棄選潮」現象,到底和立法會議員們在過去四年的成績表有沒有掛鉤?何以積極建言者不尋求連任,但連出席開會這基本要求都未達標者,就可以坐定粒六呢? 想知道四年來花費納稅人45億港元的立法會,到底履行了何種職責?《數說香港》一連兩集,為大家分析。 ...

  • 收看節目 ▌「特習會」吹和風買時間 大「刁」一年期稅戰未息 中美元首時隔六年在南韓釜山會晤,為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首次與習近平面對面交流。會談歷時1小時40分鐘,雙方未舉行聯合記者會。特朗普事後形容會談「滿分12分」,透露中方同意暫緩稀土出口管制並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美方則減低對華關稅並將暫停針對中國的301調查一年。 新華社報道則未提及稀土或大豆協議,重點強調習近平主張避免中美惡性循環,並推動在反詐騙、人工智能、防疫等領域合作。隨後中國商務部亦確認中美經貿團隊已就關稅與管制措施達成一年「暫停行動」共識,雙方達成短暫「休戰」。評論指出,雙方只是爭取時間以降低相互依賴,核心分歧未解。...

  • 2025年12月7日,香港將舉行第八屆立法會選舉。這是自2021年全面修改選舉制度後的第二次選舉。提名期臨近,卻未見任何人宣布參選,反而已有至少十五名現任議員表態不會競逐連任。這一冷清的政治景象,反映出中央與特區政府如何透過層層機制,牢牢掌握立法會的「政治安全」,讓誰能參選、誰該退場,早已在一種「不言而喻」的默契與壓力下被決定。 從2019到2021:政治重塑的起點 近年政治變局的轉捩點,是2019年因《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社會風波與持續近一年的示威浪潮,令北京決心立即全面「整頓」香港的政治秩序。2019年,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橫掃近九成議席,翌年更嘗試透過初選團結力量,在立法會選舉中爭取過半議席。這一連串事件徹底觸動了中國威權統治的紅線,引發強力的打壓。 2020年6月30日,《香港國安法》在港實施,為拘控民主派初選的組織者及參與者埋下伏筆。翌年3月,全國人大再通過決定,徹底改寫香港的選舉制度。自此,立法會與區議會的組成方式被重塑,並引入由政府主導的「候選人資格審查」機制,以確保所有候選人都是「愛國者」。 雙層審查機制:從提名到參選的政治篩網 在現行制度下,立法會選舉參選人必須通過「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的確認,證明其「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並且要獲國安委審查無異議,方能取得參選資格。國安委向審查委員會提供的「審查意見書」實際上具有決定性作用,且不容任何法律挑戰。 同時,原本僅負責選出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被擴權,由1200人增至1500人。成員主要來自商界、專業團體、親政府組織及其他「功能界別」。在新的安排下,參選立法會者,不論是選委會界別、功能界別或地區直選,都需獲至少10名選舉委員會成員提名,方具參選資格。這意味著,若不被政治體系接納,連起跑線都無法踏上。...

  • 收看節目 ▌英間諜案前、現政府互相指責 英國首相施紀賢在國會主動提及皇家檢察署撤銷兩宗涉嫌中國間諜案,表示失望並歸咎於保守黨政府未修法堵漏洞。雖然政府聲稱未干預檢控,但其後公開副國安顧問Matthew Collins的證詞,顯示涉案者曾與中共高層接觸、提供機密情報,構成對英國安全的實質威脅,引發國會質疑施紀賢知情卻未行動。 政府多名高官警告中國帶來國安風險,包括跨境打壓在英港人、滲透國會及入侵系統,軍情五處及網絡安全中心也罕有發出警示。但與此同時,中英經濟往來密切,政府強調「務實合作、有需要時競爭」。傳媒揭露中國擬在倫敦建「超級大使館」引發爭議,外相強調審批以國安為先。...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