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至十月放假前,對小學Year 6的朋友仔和家長而言,是繁忙的日子。因為申請公立中學State School學位的流程展開,家長需於十月底前透過市政府遞交申請,出年會有「派位」結果。大部份中學都會在這段日子舉全校師生之力,舉辦開放日,讓小六生和家人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幼女就讀Year 6,我們也順勢邊學邊參加這兒的選校遊戲;心也相對輕省,因為目標清晰:近便,方便孩子自行上學,又可多些時間讓她與社區中的同學建立關係。因為居所附近的中學校風不錯,但各具特色,所以這陣子下班後,都要四出去開放日,雖然頻撲,但也有收穫。收穫一,認識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其實未參觀學校之前,孩子已多次提到一間學校的名字,原因很簡單,因為她認識的、剛升中學的師兄師姐,大多都選擇那所中學,所以「友誼大過天」的姐兒,不斷嘮叨:誰誰誰騎自行車十分鐘就到學校喇!若上那中學,我一定可以跟誰誰誰一同騎車出入……因此,踏入這所「久仰其名」的學校前,心想,這位小姐一定只顧在資訊日尋找自己的師兄師姐,或約同學仔會面。用孩子眼光識識學校殊不知,待我們一聽完校長簡介,自由參觀時間剛開始,她就走到運動科的壁報板前注目觀看。我問她看甚麼?她就說:「你看,這是Year 7女足參賽的照片!還有籃球。咦,佢地Netball都唔錯喎……」好明顯,不用再問,當我以為孩子「友誼大過天」,她就用行動告知想要一間中學,讓她「運動大進擊」!原本我極想仔細看看英文、數學、歷史科目的專題展覽,但見孩子心中已有喜惡,於是決定follow the child’s...
來英港人越來越多,在不同的群組偶爾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很多家長,對子女的上學、學術超緊張。或許因為在港的經驗所影響,故群組常傳來關於學校通告、或深覺孩子上學沒多寫幾隻字,在組內問有沒有補習老師等。有一次,跟一些家長聊天,推薦新成立的新聞平台的紀錄片,指可以親子同看,了解香港發展情況。但最關心學校有沒有功課的人士,就明言:「我想阿女專心讀書,放暑假再睇吧。」也有一些人覺得政治很污穢,說不得。早前,約翰遜突辭英揆一職,家長們都有些議論,惟獨一位出淤泥不染的家長,拋下一句:「去到邊度,政治都咁污糟,爭權奪利,我唔想知。」 這種說話,這種思維,似曾想識。聽到都不禁搖頭,惟望子女跟父母想法不同,視野闊些吧。其實英國中小學教育宗旨和學習方式,並沒有將學業和公民身份建立、關心社會的態度對立起來。 英國公民教育的四個堅持 留意英國中、小學的資料,公立也好、私立也好,都會介紹其課程設計定必以推廣和深化「英國基礎價值」,即 “funda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