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寺不在山林野外、不是傳統佛寺建築,而是在台中市區一座三層三合土建築物內。雖不似台北法鼓山的農禪寺,但一進入菩薩寺,便感覺一種寧靜舒雅、佛法莊嚴、明心見性的世界。寺內有不少佛和觀音像,全部不巨大,簡潔的空間設計,配上屋內外的綠色植物,有淙淙流水和水池,蘭花遍布佛像中,令人忘記外在繁囂的城市,絕不世俗。當代的宗教建築,無論是基督宗教或佛教,和傳統有明顯差異。宗教如何融入現代世界和人的生命中是有性格建築師的挑戰,農禪寺的姚仁喜如是,菩薩寺的江文淵也一樣,二十一世紀佛寺當然不能像台北的龍山寺。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 在台灣五個月,觀察到這裏有三種東西可能是全世界最多的:咖啡店、檳榔店和廟宇。無論是在城市或鄉鎮,民間信仰的大小廟宇不知凡幾!有朋友説廟宇之多可比得上7-11店!新竹城隍廟佔地不少,但入廟是先進入food court!各種道地熟食店佈滿廟宇四周,情境嘆為觀止!廟內城煌及其眾輔助神祇滿足民眾的精神欲求:從求財、姻緣、學業、事業或健康皆有特定神祇負責對應;祈拜之後,不出幾步便是食店。精神和身體欲求在同一地方得到滿足,廟宇和食店連成一體,根本沒有神聖和世俗之分。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 台北的大龍峒保安宮信奉保安大帝,相傳是宋代人,因得道而成仙人,保佑世人,是台灣最重要民間道教信仰的「神人」,平日香火鼎盛。廟宇建築宏大,正殿是保生大帝為主祀,其他數座殿堂供奉不同的道教神祇;如神農大帝、玄天上帝和天上聖母等等,但孔聖夫子和關聖帝君也在其中。殿內裝飾輝煌,屋簷是複雜五彩的雕塑。相比農禪寺的簡樸,大龍峒是極端。佛和菩薩是覺悟者,遠離俗世煩惱;然而道教眾神是人因某種修煉而成仙成聖,但重入人間保佑民眾生活。農禪寺是「神聖」?大龍峒是「世俗」?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 神聖與世俗(Sacred and Profane)原指宗教的兩種形態,神聖是出世,世俗是人間入世的。寺院廟宇是宗教地方,是人和神接觸的場所。宗教建築物,無論是基督宗教、佛教或傳統民間宗教,都是和外邊日常生活的世界有所不同。因為這是崇拜、祈求和許願的地方。不同宗教有其特殊的理念,是以反映在建築上。 台北法鼓山農禪寺和所有我到過的佛教寺院完全不同;沒有香火、沒有傳統的佛寺裝飾,沒有金碧輝煌眾多佛像,寬敞的大雄寶殿只有一尊佛陀像,但是其簡樸幾何圖形的建築設計表現出一種從凡俗抽離的寧靜與和諧。 姚仁喜是台灣現代建築師,農禪寺是實現創寺聖嚴法師的理念,將「水中月,空中花」融入建築中。大殿內雕空的《心經》、水月池、連廊、金剛經牆等等都是異於其他佛寺。 這是可以讓心靈安靜的「神聖」地方。...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