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w Gardens——血淚種子庫

再說皇家植物公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我們只看到經典玻璃溫室和戶外品種繁多的花草樹木,其實真想尋索植物故事的,可預約參觀植物標本館和經濟植物博物館。

瘧疾與Gin Tonic

館藏之一,是金雞納樹皮(Cinchona bark)的標本和插畫。此樹用以提煉成治瘧疾藥的金雞納霜(Quinine)。金雞納樹原生於秘魯,十九世紀歐洲多國在亞、非、美洲殖民擴張,最令殖民者頭痛的疾病之一是瘧疾。當有生物學家最先發現南美原住民用金雞納樹皮入藥緩解瘧疾,多國都派探險家、研究員深入不毛找金雞納樹皮。1859-60年,英國的Indian Office就要求Kew Gardens派Richard Spruce團隊到南美,採集金雞納樣本、種子,幾經風浪回到英國研究,真箇提煉出金雞納霜,於是大舉於印度的大吉嶺和印度南部的山區種植。此尋藥方的熱潮亦恰恰推動著近代藥劑業的發展,當時Kew的草藥標本館,開始有藥劑學生上堂和做實習。

另一邊廂, Tonic Water在1862年面世。此有汽飲品也含有金雞納霜,Tonic苦苦甘甘全因為它。當時Tonic大受居於熱帶地方的歐人歡迎,主要是因為廣告宣傳主打其有消暑和幫助消化之效。至於後來如何發展出Gin and Tonic,Kew說未能找到確實的資料,但肯定的是,最早提到以Tonic Water做雞尾酒用於派對,竟是一則來自香港名流派對的報道,當年為1863年!而第一次介紹Gin Tonic這種飲品,就是來自1868年一本雜誌,報道當時印度一個跑馬比賽後的雞尾酒會。今天,馬照跑,舞照跳,但金雞納霜的痕跡,已少人考究。

種子庫的悲劇

Kew真夠大,大到還有另一個園區,遠在倫敦以南的Sussex的Wakehurst。很想下次到此一遊,一鑑知名的千禧種子庫Millennium Seed Bank。

顧名思義,種子庫存儲種子的基因,藉以保存遺傳多樣性,Kew Wakehurst存儲的種子;亦用於公眾受益的研究,工作需要長達數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全球有由不同國家成立的種子庫,在挪威的Salvord Global Seed Vault就是其一。Kew的種子庫則是目前全球最大的。

種子庫對保存植物多樣性百利而無一害,如此造福人群的科研工作,又怎會有血腥味?原來不然。Kew的圖書館中,就有幾個世紀以來不少植物學家、種子庫先賢的文獻,其中最為人惋惜的,有前蘇聯農業學家Nikolai Vavilov瓦維洛夫的悲劇。他是第一個有保存農作物種源觀念的科學家,後世的種子庫都是源自他的觀念。

瓦維洛夫出生於1887年的莫斯科,是蘇聯的農業學家。他走訪世界,去蒐集農作物的野生物種樣本,並建立了列寧格勒種子庫,也就是現在的瓦維洛夫植物工業研究所(N.I. Vavilov Research Institute of Plant Industry),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庫。這是為了預防將來,如果農作物因為災害、病害等原因消失,還有一個備份,可以把那些消失的品種重新培育出來。

蘇俄內戰後的1921-22年,蘇聯出現大飢荒,小麥嚴重失收。列寧決定派遣Vavilov去美洲採集不同的農作物種子樣本,用以研究耐旱耐寒的小麥和其他作物。Vavilov回程時更去到阿富汗、中東等地,採集不用的物種種子,到1924年,Vavilov實驗室已庫存多達60,000植物的種子。

但到了1930年代,Vavilov和他的門生被斯大林批評。斯大林亦認為只有以舉國之力將農業集體化,集中催谷單一物種的小麥,便能讓蘇聯人民豐衣足食,根本用不著花人力物力時間培植多樣農作物。曾為種子與美國學者合作研究的Vavilov亦被其中一個門生誣告犯間諜罪,被判廿年監禁。1943年,Vavilov在牢獄中被活活餓死。一位致力於解決糧食問題的科學家,最後卻是死於飢餓。

而此時,列寧格勒種子庫遇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包圍列寧格勒,物資無法進出,許多民眾都餓死了。Vavilov的團隊守在列寧格勒種子庫中,明明有一大堆糧食,但這些糧食都是珍貴的種子資源,因此他們忍著不吃、互相監視彼此不可以吃、還要防範民眾衝進來搶。最後,團隊中大部分的植物學家、遺傳學家、農業學家,都在一大堆糧食中餓死。這段故事在2019年被拍成電影《One Man Dies a Million Times》。

種子庫的傳承,有血有淚。

資料來源:

https://www.kew.org/read-and-watch/just-the-tonic-history

https://www.kew.org/read-and-watch/the-tragic-tale-of-nikolai-vavilov

棕櫚屋植有290多種源自世界各地的棕櫚植物。

時值復活節長假,園區當然少不了為兒童而設的玩意,寓教於樂。

遊完Kew Gardens,在至愛的書店慢慢閱讀Kew,更感受到植物與政治之間的沉重。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在特殊學校任言語治療助理。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