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w Gardens —— 植物也有政治

假期到倫敦以西的皇家植物公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一遊,天朗氣清,賞心悅目。

坐Overground線列車,越接近Kew,越多家長推著幼兒手推車上車,更有不少三代同堂的遊人,侊如在港的迪士尼線,相當熱鬧。Kew的面積相當於六個維多利亞公園,所以入園之後那管人多,也找到觀賞花草樹木的角落,美不勝收。

植物園內櫻花盛放、鬱金香花期近尾聲,固然到處都是打卡位。但Kew背後,包含著多少人們靠植物爭權積富成名的故事,對我而言更加引人入勝。

還記得有一年停工遊學再臨倫敦,讀的碩士課程是殖民地研究。有時借著去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找文獻做功課之名,就會乘機走入Kew轉一圈,當然不純粹為看花。因為殖民地的擴張,令英國在印、非、東南亞成立大大小小的皇室植物園,連香港彈丸小島也有動植物公園,就可知其欲採集有經濟價值的植物,加以研究、培植於版圖各處,鞏固政經實力。

到今天,不用寫論文,但政治與植物的關係如此豐富,轉成一個又一個小故事給丈夫和豆丁講解一下,其樂無窮。

Palm House與Crystal Palace

一入園區,映入眼簾的是棕櫚屋Palm House和更大的溫帶屋Temperate House。這兩座由鋼和玻璃製成、全球最著名的溫室之一,也是Kew Gardens的代表象徵。

Palm House落成於1848年,是現存最重要的維多利亞時代玻璃鋼結構建築。她的出現正值英國工業革命的輝煌時代,而第一個類似的溫室,由Derbyshire一名富商找來造船的建築師來做。

以往建溫室主要靠木材,但後來有了鐵,新型溫室就更耐用。扭彎的鐵條和玻璃,使結構及空間更廣濶,陽光透過折射能保持溫室常溫兼盡用光線。這門技術後來用於建造作為1851年萬國博覽會會場的水晶宮Crystal Palace,當時水晶宮亦用以展現大英版圖內找到的動植物。而Palm House,顧名思義,最初的貴客當然是溫室培育的棕櫚樹,也有原本來自亞馬遜流域、但在Kew培植成功後在錫蘭(即今天的Sri Lanka)、印度等大舉種植的橡膠樹。

維多利亞女王與亞爾拔親王Prince Albert至愛的Crystal Palace,早已歿於大火之中,但同時代的Palm House仍在,當中還有過萬種熱帶植物經歷過多少個秋。有限的人類,就做著時代給你的那一份,不好大不喜功,才是王道。

棕櫚屋Palm House

從高處望去溫帶植物室(Temperate House), Kew Gardens最大的溫室,也是全球現存最大的維多利亞時代玻璃鋼結構建築。

長輩「亞蓮」

第二趣,是想不到在Kew也可拍到長輩圖!這兒有一座1852年建成的蓮花溫室。19世紀初有英國商人在南美玻利維亞見到一朵大蓮花,葉的直徑兩米,於是帶了活樣本回英國。蓮葉底的花紋,又成了建築師興建Crystal Palace玻璃屋圖案的藍本。

當時維多利亞還是公主,她的支持者則十分「識做」,借花敬佛把在皇家植物園培植成功的亞馬遜睡蓮命名為「Victoria Amazonica」。後來維多利亞成功登基成為女王,Kew設有「維多利亞蓮」特別溫室,跟其他從亞洲採集別的品種睡蓮生根落戶。每年夏天,「亞蓮」都會盛放,她開花只是有48小時,但吸引遊人無數。想不到,英國人對長輩花的熱情真的不得了。

現時還未到Victoria Amazonica盛開季節,但Princess of Wales睡蓮屋植有其他品種的蓮花,供長輩圖愛好者左影右影。

失意的Peter Rabbit作者

第三趣,跟創作Peter Rabbit的著名英國女插畫家Beatrix Potter(1866-1943)有關。

原來Beatrix在植物學上也有貢獻,她提出地衣(lichen)是藻類與真菌組成的共生植物,畫了無數地衣和真菌圖。她的著作和記錄增加了當時植物學界對真菌、地衣和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不過,由於當時女性在科學界地位很低,皇家植物學會只容許男性申請入會。連研究學會資格也沒有的Beatrix,在1897年寫了一篇關於孢子發芽的研究論文,倫敦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不准她參加會議,Beatrix無法親自宣讀發表論文,只好由她的舅舅代讀。文章後來幾經波折,終得到同儕審查(peer review),但Beatrix對英國學術界已意興闌珊,不打算再花心思修改論文,轉而全情投入繪畫A Tale of Peter Rabbit,並於1901年出版。

香港動植物公園

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故也設有植物園。1864年港島植物公園正式向公眾開放,到1870年代更加入了動物,成為動植物公園。公園最初目的一來作科學研究,二則為培植有經濟價值的植物,故此栽種了超過一千種來自不同地區的植物。

香港的動植物公園面積細小,只有5.6公頃,卻設有竹園、茶花園、玉蘭園、棕櫚園、紫荊園、杜鵑園和中草藥園等。能在鬧市中保有這樣一個巿肺,維多利亞時代的經濟植物學潮流應記一功。

Kew Gardens內單是海棠花品種就有265種。這是其中一種盛放的海棠。

在Kew看著春天盛放的花卉、在百年古樹下遮蔭,忽然覺得甚麼帝皇將相、大學者大文豪,或曾呼風喚雨,或曾為一棵樹苗巧取豪奪,但今天都已化為泥土。這刻剩下仍然燦爛的,就是見盡滄生的花草樹木。當有人不斷高喊一族「自古以來乜乜物物」,侃侃而談說好自己的爛故事,請舉頭望望盛放的花,你極奢華的時候,也不及一株海棠花艷麗。若心存謙卑,才對得住上天透過大自然給我們的恩典。

(有關Kew,可瀏覽官網kew.org。有關Kew Gardens與大英帝國發展的種種趣事怪事,BBC Radio 4曾請來學者主持名為Plants: From Roots to Riches的節目。節目內容輯印成書,誠意推介大家閱讀:Willis, K. (2014). Plants: From Roots to Riches. Hachette UK.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在特殊學校任言語治療助理。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