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59|香港「冒版水」事件,與長和有關?|黎智英案結案陳詞,三國安指定法官質問控辯|美俄烏三方對話未落空?
▌香港「冒版水」事件,與長和有關?
「飲用水風波」纏擾多日,物流署長陳嘉信終於在8月21日公開致歉,承認採購程序有不足,並答應檢討。事件源於政府今年將部分供水合約批予首次中標的「鑫鼎鑫」,惟其供應的「觀音山水」並非標書所列的「樂百氏」。直至樂百氏回覆指從未授權鑫鼎鑫供貨,事件全面爆出。物流署其後報案,並終止與該公司及相關人士所有合約。警方拘捕鑫鼎鑫董事夫婦,控以欺詐罪,保釋遭拒;海關亦指其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外界質疑政府為何突然轉用中國水,亦關注審批責任。據悉今次合約涉款近5,300萬元,低於6,000萬元的「中央投標委員會」審批門檻,但委員會成員包括多名財庫局高層。傳媒翻查資料發現,中標公司的實力有限,規模遠不足以應付政府龐大需求。
事件更被置於政治角度審視。過去由屈臣氏長期供水,但自長和集團被官媒批評「漠視國家利益」後,標書出現重大轉變。與此同時,政府高調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營造「飲水思源」氛圍。風波至今,政府聲稱實際損失僅二千多元,並暫由屈臣氏補上供應,但制度漏洞及政治因素仍惹廣泛爭議。
▌黎智英案結案陳詞,最新審訊總結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案件進入結案陳詞階段。他本周出庭時佩戴心電圖監測儀,被旁聽人士形容明顯消瘦。
控方由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代表,主張涉案文章具煽動意圖即可,不需證明被告有煽動意圖,並認為「制裁」可涵蓋針對個人。控方指黎透過《蘋果日報》文章虛假描繪中央政府,鼓勵外國制裁,並強調他熟悉國際遊說,態度積極,承認視中共為敵人。《蘋果》則被形容為「反共報紙」。
辯方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則強調,支持言論自由及人權並非罪行,不愛某政府甚至國家也無錯。報道遊行屬公眾利益,不等同煽動;涉案文章不足以證明串謀。辯方反駁法官對帖文「隱性請求制裁」的解讀,強調應有無罪推定。對於黎曾稱「習近平下台是唯一方法」,辯方指只是意見表達,非請求外國行動。
三名法官多次追問黎的言論是否反映違法決心,辯方則重申其動機是保護價值、引起關注。案件將由三位國安法指定法官裁決,社會高度關注最終判決對香港新聞自由及言論空間的影響。
▌俄烏戰事,特朗普斡旋未果
烏克蘭東北部蘇梅市周二晚再遭俄軍無人機襲擊,引發大火多人傷;頓涅茨克亦有三死。澤連斯基呼籲國際持續向莫斯科施壓。烏方指俄軍在周一發動一個多月來最大規模空襲,出動270架無人機及10枚導彈,波爾塔瓦能源設施受重創,更有無人機墜落波蘭境內,引發外交風波。
戰火未停,美國總統特朗普先後與澤連斯基及普京會面。特朗普在白宮會晤澤連斯基,首次承諾協助歐洲保護烏克蘭,並推進900億美元軍售;會議擴大至歐洲多國領袖,強調仿效北約集體防衛。但會中途,特朗普竟致電普京,透露可能安排美俄烏三方對話。有報道指特朗普曾建議烏克蘭割讓頓巴斯部分土地予俄,以換取停火承諾,但遭澤連斯基及歐洲領袖拒絕。
上周五特朗普更在阿拉斯加與普京舉行歷史性峰會,會談三小時後舉行聯合記者會。普京稱希望戰爭結束,但須解決衝突根源;特朗普則指談判有進展,但關鍵分歧未解,之後在訪問中形容「特普會」滿分。外界關注,特朗普在與兩方領袖會後,態度似有矛盾,和平前景仍充滿不確定。